福建龙岩市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1,一种说法是,龙岩因龙岩山而得名。
2,另一种说法是一个传说从前,这里是新罗县的苦草镇,唐天宝元年(742年),在这里建县时,因城南翠屏山上,有个著名的名胜古迹龙岩洞而取名龙岩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了。
关于龙岩的来历,有个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有九个儿子。
这九条小蛟龙生性残暴,仗势父王敖广是四海龙王头,便在东海沿岸为非作歹,兴风作浪,使这里的百姓经常灾难重重。
老百姓对这九条小蛟龙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有一年,哪吒经过这里,听到老百姓的怨言,很是同情,便去东海找老龙王算账。
因老龙王出差未返,九个龙太子出来应战。
这九个龙太子平时骄横惯了,兴风作浪可以,法术却平平,根本不是哪吒的对手。
它们交战不到三回合,九个龙太子有8个被哪吒抓去剥了皮,抽了筋,弃尸骨于沙滩上。
且说第九个龙太子见兄长已死,吓得战战兢兢,跑到海边向哪吒求饶。
哪吒看在龙老九太小,便手下留情,把它抓来苦草镇关闭在翠屏山的一个溶洞里,用一块镇妖石镇住洞口,让它悔过自新,不让他再残害生灵,并把镇妖石的锁匙交给山下一位出家人看守后,便脚蹬风火轮腾云驾雾回天庭去了。
由于小九龙在洞里,慢慢长大成了大龙。
它嫌洞太小,便经常翻身用龙角、龙身把溶洞撑高一点,顶大一点,让自己生活得自在一点。
它撑呀撑呀,撑开了许多小石洞,上洞可通天,已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下洞可通东海,却有小鱼虾送米送盐给它吃。
原来,龙王敖广巡海回来,看海滩上一群龙子被害得悲惨景象,心中非常悲伤,马上叫虾兵蟹将去收尸厚葬。
忽听乌龟将军来报,只有八具龙骨,少一个龙太子,估计它还没死,还活在人间。
于是东海龙王马上派出鱼虾水卒登岸四处寻找。
它们溯九龙江而上,一直查找到龙津河畔的翠屏山麓,才找到龙王九太子,因它们推不动镇妖石,只好通过各个小洞往里送米送盐,供龙太子享用,日子久了,这洞里已储藏很多很多的米粮和食盐。
有一天,正当龙太子把溶洞越撑越大的时候,看守镇妖石的和尚出去化缘了,鲎门前有一个孕妇,她一共生了三个千金,就是不会生麒麟儿,经常受婆婆的打骂和白眼。
常言道,生男育女,天生自然,她实在无法做主。
便跑到翠屏山来寻短见,她想用头撞镇妖石自尽,因镇妖石是圣洁的,非常怕恶露。
当这孕妇用头去撞镇妖石时,才撞一下,镇妖石便倒掉了,洞里马上冒出一缕黄烟,当她晕头晕脑往里探视时,看见一条金龙正在溶洞的石壁上飞旋,她惊讶地说:“呀!金龙”,只见那条金龙从盘旋的洞顶,撑不住力气跌落下来,在洞里难受地滚了滚,便奄奄一息。
那孕妇看了也吓了一跳,赶快跑到别处去了。
从此,洞顶盘石上便留下“金龙”撑洞的痕迹。
整条龙鳞都印在顶盘石壁上。
当和尚化缘回来,发现镇妖石倒掉,知道大事不好,便马上重新封闭洞口,但他怎么封也封不住了。
结果,便派了一群小和尚看守洞门,不让金龙跑掉。
再说这小金龙,经过三年的修炼,已悟出呼风唤雨的功能,便暗中许愿,过去八位龙兄降灾于苦草镇,祸害百姓,才有如此悲惨下场。
如今,待它出得龙洞,一定要为苦草镇造福,使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才辈出,还要有真龙降世。
但由于和尚不理解小金龙的美好愿望,还是搬来大石堵住洞口,生怕它出来降灾。
就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小金龙再也闲不住了,因为这里遭受特大旱灾,便来个大翻身冲出洞口。
这一冲可不得了,惊动苦草镇人,所有大小和尚及群众都跑来,有的抓龙头,有的抱龙尾,有的用绳子捆住龙的四爪,使金龙飞腾不得。
结果,这好心的小金龙只翻腾到半山腰,就被烈日艳阳晒干了,死在山上。
久而久之,山上的小金龙脱去龙鳞,烂了龙肉,只剩下一具龙的骨架,留在山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金龙,把这山岭称为龙骨岭,而那几个和尚为困死小金龙,也被太阳晒干在山坡上,最后化为石头,被人称为和尚石,而那被小金龙撑起的龙洞至今犹存,被人们称为龙岩洞。
洞里怪石嶙峋,洞顶龙鳞片片,清晰可辨。
这事后来传到当时的官老爷耳里,官老爷去看了龙洞,果不虚传,在苦草镇升级设县时,便以此洞为名,取名龙岩县,奏请皇上批准,这就是龙岩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