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蚯蚓的词语
1.描写蚯蚓的诗句有那些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道潜《临平道中》) 1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6.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7.> “千里莺啼绿映红“ 18.>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描写蚯蚓的作文 200字 急
软软的、滑滑的,像一根细长的圆柱形管子,看上去一节一节的,那就是小蚯蚓了。
小蚯蚓特别喜欢生活在一块大石头下的泥土坑里。我在坑边观察了好一会儿,发现它还会“打洞”呢!慢慢地,一伸一缩,一伸一缩就钻进泥土里不见了,原来它是给植物松土去了。
蚯蚓是我们的好帮手,它在土里钻来钻去,使土壤疏松了,更多的空气和水就可以深入到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它的粪便还是植物最好的肥料,施了肥的土壤会把植物培育得更加旺盛。但如果它钻进了花盆的土壤里,那可就帮了倒忙了。因为花盆里的土少,蚯蚓会吃花卉的根系来维持生命。还有蚯蚓会打洞,一浇水,水就顺着洞流走了,花儿喝不到水,马上就会枯萎。
别看蚯蚓个子小,它对人类的作用可是挺大的。鸡鸭特别喜欢吃蚯蚓,吃蚯蚓长大的鸡鸭生的蛋特别有营养。还有,它还是很好的钓鱼饵,所以我们又叫它“钓鱼虫”。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看见一大群蚯蚓爬到地上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抬头看见天空黑沉沉的,原来它是告诉我们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我们该回家了。
啊!小蚯蚓不但用处大,而且还很聪明呢。
3.如何描写蚯蚓
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
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 *** 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憨互封就莩脚凤协脯茅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4.描写蚯蚓形态特征及外貌的350字
蚯蚓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外部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它们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具有刚毛。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其长短、粗细常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体形最小的要属仙虫科的毛腹虫,体长仅0 . 44 毫米,体宽0 . 13 毫米;最大的蚯蚓是产于澳大利亚南部的澳大利亚巨蚓,其体长达1230 毫米,体宽达
24 毫米。按体长的长短,通常可分为小中大3 类:小型蚯蚓一般体长小于30 毫米,体宽小于0 . 2 毫米,刚毛为长发状,通常为水栖蚯蚓。如较低等的膘体虫科、仙女虫科和后囊蚓科的种类(如毛腹虫)。中型蚯蚓一般体长为30 一100 毫米,体宽0 . 2 一0 . 5 毫米,刚毛呈长发状,通常为水栖种类。常生活在水底泥沙或湿度较高的土壤中。如颤蚓科、带丝蚓科、单向蚓科和丝蚓科的种类。大型蚯蚓一般体长大于100 毫米,体宽大于0 . 5 毫米,刚毛较短,体壁肌肉发达,适于陆栖蠕动爬行,常为较高等的陆栖蚯蚓,即我们常见的蚯蚓,如链胃蚓科、舌文蚯蚓、巨蚓科、正蚓科等种类。
此外,还有少数的蚯蚓体形较为特殊,由于营寄生生活,体形短粗,体后端有一吸盘,刚毛均退化,如蛭蚓科的种类,常附着寄生于淡水的蟹虾、喇姑或某些小虾的体壁上或鳃的表面。
水栖蚯蚓体壁一般无色素。体壁不透明的常呈淡白色或灰色,或因血红蛋白存在于体壁毛细血管中而呈粉红色和微红色,如膘体虫科蛭蚓表皮细胞中有绿色和其他颜色的油粒状物质,故有不同的体色,这也常作为分类特征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