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原文翻译?急!急!
《清荫台记》全文的翻译如下:
长安里的左边有一个花园,有很多古老的松树,里面有一条小溪,水边是茂盛的竹林,过了桥,有一颗槐树,答晌上面顶着天,边上的树枝都和其他地方的圆木差不多,还有桃树、李树、枣树、栗树等等这类的,都是非常茂盛。里面有三间读书的屋子,以前我清轿锋和两个弟兄,在这里学习,两个弟兄相继考中官,都搬到大城市里去了,只剩我独自居住在这里。夏天没有什么事,便在小溪的上面,槐树的下面,筑起一个亭台,亭台被槐树遮盖,阳光照不进来,于是起名:清荫台,用来招待朋友来玩乐。虽然没有险奇的山峰沟壑,但远山近山很有层次,老松树和绿色的竹子浓郁茂盛,但凡来这里远处的朋友,都辗转穿梭于松林之中,等到毒辣的太阳不热了便到亭台这边来,再附和着河池上的莲荷的味道,虽然不多,但清冷芬芳,到太阳落山了,须多穿几件衣服,才能坐下来,低头看鱼儿的嬉戏,抬头听鸟儿的声音,我越来越来心里高兴,于是大声对朋友说:这里不可以隐居吗?
一、《清荫台记》作者是袁中道,原文如下:
长安里居左有园,多老松。门内亘以清溪,修竹丛生水涯。过桥,槐一株,上参天,孙枝皆可为他山乔木。
其余桃李枣栗之属,郁然茂盛。内有读书室三楹,昔两兄与予,同修业此处。两兄相继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夏日无事,乃于溪之上,槐之下,筑一台。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阴”,而招客以乐之。虽无奇峰大壑,而远冈近阜,郁郁然攒浓松而布绿竹,举凡风之自远来者,皆宛转穿于万松之中,其帆睁烈焰尽而后至此;而又和合于池上芰荷之气,故虽细而清冷芬馥。至日暮,著两重衣,乃可坐,俯观鱼戏,仰听鸟音,予意益欣欣焉。乃大呼客曰:“是亦不可以隐乎!”
二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