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吃退烧药好吗?
发热是人生病最普遍的病理生理现象,可以说十病八发热,低热一般不会引起身体很严重的不适,反而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工作效率,清除病原体,但过高的发热,可能伤害身体的各个脏器,脑子烧坏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长期高热的确可能损伤脑实质甚至引起脑功能下降。这时候需要退热治疗,很多时候退热药吃了以后很快就能退热,但为什么有时候退热药效果不是很好呢,事实上服用退热药是有讲究的,吃的不是时机,退热效果会大打折扣,下面介绍一下发热及退热药的服药时机。
发热反应分三个阶段,热度并不是一下子达到顶峰的
发热时,体温从正常升到37.3度以上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不是一蹴而就,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来发热升高体温,按照热度和身体的变化,发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吃退热药效果不一样。
体温上升期:此阶段脑子里的体温中枢由于受到刺激,设置了一个发热体温并传至全身相应的器官,发生如下反应,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皮肤温度下降会刺激神经让人感觉寒冷,盖上被子也能缓解,汗毛竖起导致全身起鸡皮疙瘩,同时体温中枢指令全身特别是上半身肌肉不规则抽搐性运动,形成寒战,肌肉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没有转化成动能而直接转化成了热能,体温上升的动力来源于此。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是此期特点。
高热维持期:体温经过肌肉抽搐的加热,逐渐升高,并达到了体温调节中枢的目标体温,甚至略微超过,此时上述各种反应背后的指令逐渐停止,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此期疲乏感略缓解,肌肉酸痛但不再加重,皮肤大部分表现为发红干热,畏寒及寒战停止。
体温下降期:此时由于体内刺激体温中枢的致热因素消除,体温中枢的目标体温下降,体温高于目标体温,身体倾向于散热,身体表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加紧分泌汗液并蒸发带走热量,疲乏感进一步缓解,患者觉得燥热,主动要求尽量减少阻挡散热的衣服等,此期出汗较多为比较明显的特征。
退热药服用要看准时机
从上面的发热阶段来看,体温上升期由于体温中枢目标体温已经上升,服用退热药并无抑制该目标体温作用,因此服用退热药物并无太大帮,并且适当的体温上升有利于清除体内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致热源,加快病情好转,过早过快的退热并不是太合适,退热药最好在高热维持期的早期使用,也就是疲乏感、肌肉酸痛感以及寒战,畏寒等反应不再加重,表皮温度有所回升特别是手心脚心逐渐发热的时候服用比较合适,如果能配合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效果更佳。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