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是文言文的
1. 白话文与文言文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近代的胡适曾推广用白话文。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
2. 为什么“说”是白话文“曰”是文言文
“曰”字,曰字我们参照《论语注疏》上的解释,这个解释非常好:“曰者,说文云词也,人 以身 也,然则曰者发于 也”,这一句话给我们解释“曰”的含义,所谓的曰就是说文云辞也,也就是说下面就要讲话了,上面有一个语气词就用曰来表示,曰和说又不一样,曰它带有一个发语词的概念,也就是说“曰”下面都是孔子的语言,就称之为“子曰”,也就是说“子曰”这两个字表明下面这段话是孔子本人讲的,我们应该有信心,就是这个“曰”的含义,但是我们在看论语的时候,往往在各别的字量上没有“字曰”这两个字,而是“孔子曰”,如果我们发现有“孔子曰”这三个字,而不是“子曰”,要懂得它编排的意义,如果我们发现的是“孔子曰”,也就告诉你,后面讲的这些话,虽然也是孔子讲的,但是记录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记的,而是几个人都记了,由于几个人记的时候,他记录出来的东西,可能不是完全相同,所以就取它的意,意思是孔子的,所以称“孔子曰”。所以对经文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古人对圣人的言论非常的重视,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我们知道“子曰”含义,就会对《论语》生起信心,的的确确是孔子本身的语言,如果冠以“孔子曰”,也是孔子的语言,只不过它是用意思来记载,不是原话,因为记录的人多,并不是一个人,就中和起来。但是我们在看一些传或看一些古书的时候,也经常看到一些曰字,前面也有一些人的称谓,我们怎么去判断呢?凡是我们看经书或者看传记,或者看古书,如果发现有“子曰”两个字,一定指的是孔子,因为孔子圣德昭人, 所以不须言他的姓氏,人皆尽知,所以谈到“子曰”,大家都应该懂得,指的是孔子的原话,前面冠一个“子曰”。因为中国古人非常的重视师承,所以也有一些老师的学生,老师的弟子在记录他先师的语言的时候,往往也在他老师姓氏的前面冠一个“子”字,来显示这个是他对老师的尊敬,象《春秋》的公羊传里面的“公羊子”等等,这些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敬,在姓氏前面加一个子字,在后面再加上一个子字,用这种方式来区别“子曰”两个字,所以我们看到“子曰”就看到见孔子所说的。看到“子公羊子”,也不要奇怪,这就表明他的弟子所记载的老师的言论,但如果我们所记载的不是我们自己的老师,在姓氏前面就不加子,只在后面直接加子就行了,象我们看到的“告子”,“孟子”等等,就直接在后面加一个“子”就行了,这是在论论语或古书的时候的一些常识。
“说”是白话 在白话文中用的是说,文言文用曰 ,古今的区别而已
3. 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
原发布者:杭滨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