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怎样看待赤壁之战的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0-30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1、史实中的赤壁之战: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随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利用火攻,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

赤壁一役,曹操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增,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它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在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多部正史中,都有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

《三国志》中有诸如“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

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等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

而《资治通鉴》中的“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等内容也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赤壁之战前前后后的全过程。

总体而言,正史因为其自身特点的要求,一般而言对赤壁之战的记述都是比较客观、准确的,没有过多的个人感情投注于其中,所以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褒贬,想了解、研究赤壁之战史实的朋友们,还是最好先读一读正史。

2、小说中的赤壁之战:天才云集、英雄辈出的魅力战争

赤壁之战是小说《三国演义》的重头戏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它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

尽管历史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者罗贯中在编写时融入了大量的个人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较明显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大有区别。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罗贯中用了第四十三回到五十回,总共八回的笔墨对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以及全过程进行了宏大的铺陈和描绘。

在这段精彩纷呈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特点:罗贯中着重写充满魅力的人、写战争中的谋略天才和肝胆英雄,而不着重写战争过程本身,他习惯于将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从而使智谋成为决定战争的胜负关键。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赤壁之战这一段,真正描写战场厮杀的只有一回,其他几回都是斗智的场面。

当曹操以八十三万马步水军逼近长江、进军江南的时候,孙、刘联军不过四、五万人,但最终硬是以少胜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智谋。

面对强大的曹军,谋略过人的诸葛亮和周瑜先是分析了曹军的弱点。

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日夜兼程,其势所谓“强弩之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并非真心附操。

周瑜则向孙权分析了曹军所犯的“四忌”:一是北土未平,犹存后患,而曹却久于南征;二是北军不熟水战,曹操却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三是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四是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

最后说,曹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

这些分析,是中肯的,说明瑜亮二人“知彼”。

三江口一战,曹操失利,发觉自己短处,命令“深得水军之妙”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加紧操练水军。

而孙、刘则尽力打破曹操争取主动的努力。

周瑜利用蒋干第一次过江搞了一个“群英会”,使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了水军将领蔡瑁、张允。

诸葛亮草船借箭,毫不费力地使曹操损失了十万支箭,并以次装备了东吴。

周瑜又利用蒋干第二次过江,内外策划,让庞统给曹操献了连环计:曹操只注意了连接战船有利于防止风浪,却忽视了不利于防止大火。

最后曹操又中了黄盖的苦肉计,相信了黄盖的诈降,为黄盖直入曹军水寨放火提供了方便。

这样,赤壁火起,孙、刘无需费多大力量,已是全胜无疑了。

这次战役,智斗写得最充分。

孙刘一方每次斗智的胜利,就是对曹操力量的一次削弱,也就是优势与劣势相互之间的**。

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是一个斗智的全过程。

其结果是由此遏制了强大曹军南下统一全国的攻势,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虽然都强调赤壁之战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描写的赤壁之战有很多不同之处。

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国志》是正史,而《三国演义》是小说。

《三国志》讲求精确地回复历史的原貌,而《三国演义》强调的是戏剧性,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作支撑。

以从曹军的数量为例,《三国志》中陈寿说曹军有二十几万人,而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制造出敌强我弱的紧张情绪,曹军摇身一变就成了八十三万。

还有在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表现上,在褒刘贬曹的大氛围中,《三国演义》也极尽夸张之能势,把他描述成了一个近乎于妖人的神人,这样的超级偶像级的诸葛亮是不可能出现在忠于史实的《三国志》中的。

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以及曹操之浅论

a.曹操无力南下:赤壁大败,使曹军损失惨重,从此曹操无力南下,只好专营

北方.后曹操於建安十六年将兵进入关中,驱逐了韩遂及马腾之子马超.建安二

十年,曹操又出征汉中,击败了张鲁,并徒汉中民八万口於洛阳,邺等地.

b.孙权保住江东:孙权经此一战,江东之地位益形稳固.他一方面向长江中游发

展,从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一方面则向东南地区扩张.

c.刘备进取益州:赤壁之战使刘备保存了实力,战后他立即乘机占领荆州诸郡.

建安十六年,刘备进入益州,消灭了刘璋的势力.建安二十四年,备又从曹

军手里夺得汉中.后来荆州虽被孙权所控制,但刘备在西南的地位已日趋巩固.

这样,三大割据范围已经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上业已形成.(注一)

三.曹操的军事思想与谋略

曹操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军旅中度过,长期的战争实践使他累积了丰富的战

争经验.他也向孙武,吴起等先秦军事家学习,而成为一位具卓越军事才能的统

帅.

01. 诡诈

曹操用兵特别注意「诡诈」的功夫.官渡之战中,小利诱敌诛文丑,伪装袁军袭

乌巢,终於打败强敌袁绍,都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很典型的例子.

02. 集中兵力

集中使用兵力也是曹操的特点之一.迎帝许都时,曹操兵力虽少,但他懂得不使

兵力分散,杀吕布,消灭袁术,驱逐刘备,摧毁袁绍,打得极为精采.

03. 挑拨离间

分化瓦解,挑拨离间也都是曹操用兵的办法.对付袁氏兄弟,他就采取了让他们

自相残杀,然后乘机攻取的战术;对付马超及韩遂,则分化瓦解,再各个击破.

曹操在运用战术时,都能由实际情况出发,又贯彻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

原则.另外,他也注意倾听谋士们的良策,汲取他们的智慧,因此往往能订出正

确的作战计画,而克敌制胜.

所以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地位分析:三国鼎立是我国历史自秦统一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