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中美术教学_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中的美术教育可以说是整个学习阶段最不受重视的一个科目。由于学生都面临着高考,而美术又是欣赏课,和高考没有什么联系,所以高中的美术教学对于教师来说非常困难。那么,应该怎样去看待高中的美术教学呢?
一、欣赏须有理论知识
美术欣赏是随着人的理解力的增强而发展起来的,而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是促使美术欣赏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多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知识,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美术史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
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伦勃朗《带金盔的人》难道只是向我们展示金盔上那耀眼夺目的金属特征?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两者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二、要转变观念,改变方法
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笔者正在非常投入地给学生讲解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忽然有一位女同学开始与其他同学悄悄讲话。笔者用目光注视了这位同学几秒钟,她发现后立刻停下来开始听课。但没过一会儿,那个角落又开始发出了响声……几次下来,笔者非常生气,指责了学生几句,然后提醒那位女生:“XX同学,请你下课后留下来。”下课铃声响了,笔者再次提醒那位女生留下来,结果她竟然起身离开了课堂。笔者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追她也不是,拉住她更不好,感觉非常尴尬。于是,笔者愤然拨通了其班主任的电话,第二天,该学生拿着检讨书主动来向笔者承认错误。
有效教学研究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教学行为有: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当众训斥学生,等等。其实,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丰富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
改变观念,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改变观念,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长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学生要尊重老师。其实,尊重是互相的,只有当教师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才会由衷地信服。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的知识更新更为重要。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现在,应该把教师比作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一条流动的河或者是太阳。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和闪光点。教师如果不能实现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实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正确处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就目前而言,教育对象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因此,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该是专业的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有所帮助的终身有益的教育。高考中的基本能力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在日常的美术课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与高三接轨或寻求课堂上的轻松和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惜把语文、音乐、生活等大量知识引入美术课堂。但是,这些相关知识在什么时候用,要不要用,如何恰到好处地用,都需要教师认真考虑清楚。笔者认为,高一的学生没有必要渗透这些东西,而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高二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有节制地渗透一点;高三学生则可以多渗透这些方法。总之,不可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效果,使美术课堂变了“味道”。
四、不要滥用多媒体
如今,多媒体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了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但是,好东西也不能“滥用”。笔者认为,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它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成为主流。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的引用多媒体,而不能故弄玄虚,华而不实。对于一堂课用什么媒体,用在什么地方,要在课前有一个周密的考虑,决不能为了摆设、好看而滥用媒体。特别是课件的运用要与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整体,如果用得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习。这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应当引起教者充分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将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创建多维互动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并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从而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一、欣赏须有理论知识
美术欣赏是随着人的理解力的增强而发展起来的,而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是促使美术欣赏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多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知识,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美术史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
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伦勃朗《带金盔的人》难道只是向我们展示金盔上那耀眼夺目的金属特征?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两者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二、要转变观念,改变方法
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笔者正在非常投入地给学生讲解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忽然有一位女同学开始与其他同学悄悄讲话。笔者用目光注视了这位同学几秒钟,她发现后立刻停下来开始听课。但没过一会儿,那个角落又开始发出了响声……几次下来,笔者非常生气,指责了学生几句,然后提醒那位女生:“XX同学,请你下课后留下来。”下课铃声响了,笔者再次提醒那位女生留下来,结果她竟然起身离开了课堂。笔者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追她也不是,拉住她更不好,感觉非常尴尬。于是,笔者愤然拨通了其班主任的电话,第二天,该学生拿着检讨书主动来向笔者承认错误。
有效教学研究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教学行为有: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当众训斥学生,等等。其实,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丰富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
改变观念,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改变观念,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长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学生要尊重老师。其实,尊重是互相的,只有当教师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才会由衷地信服。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的知识更新更为重要。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现在,应该把教师比作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一条流动的河或者是太阳。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和闪光点。教师如果不能实现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实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正确处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就目前而言,教育对象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因此,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该是专业的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有所帮助的终身有益的教育。高考中的基本能力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在日常的美术课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与高三接轨或寻求课堂上的轻松和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惜把语文、音乐、生活等大量知识引入美术课堂。但是,这些相关知识在什么时候用,要不要用,如何恰到好处地用,都需要教师认真考虑清楚。笔者认为,高一的学生没有必要渗透这些东西,而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高二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有节制地渗透一点;高三学生则可以多渗透这些方法。总之,不可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效果,使美术课堂变了“味道”。
四、不要滥用多媒体
如今,多媒体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了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但是,好东西也不能“滥用”。笔者认为,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它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成为主流。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的引用多媒体,而不能故弄玄虚,华而不实。对于一堂课用什么媒体,用在什么地方,要在课前有一个周密的考虑,决不能为了摆设、好看而滥用媒体。特别是课件的运用要与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整体,如果用得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习。这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应当引起教者充分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将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创建多维互动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并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从而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深圳市汉开数理高中,由原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博士创办,是广东省第一所用“数理”命名的优质、高增值、高进步率的高中,立志建设成民办高中里的“深中”。这里是学术与创新共融的教育殿堂,我们拥有前沿的数理教育理念,卓越的教育管理团队,师资汇聚了众多特...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