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理财和银行理财有什么不一样?
近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蚂蚁投教基地联合推出的《养在未老时》投教专题已经和大家深入聊了降息周期和低利率时代对养老的影响《降息周期来了!对养老投资意味着什么?》,以及养老金的筹划和三支柱体系《做好养老理财规划!如何让60岁的你感谢30年前的一个决定?》。
今天接着上干货,讲讲刚刚出道不久的 “小鲜肉”——银行养老理财。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横空出世的养老理财就频频收获眼球。时隔不过半年,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扩展为“十地十机构”(即北京、沈阳、长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深圳十地,和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十家理财公司)。原有四家试点机构的募集资金规模上限也从1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养老理财试点扩容意味着将有更多居民可以购买到养老理财,养老理财市场规模也将迅速扩大至近3000亿元。
对这个刚刚出世半年的“小鲜肉”,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困惑,银行理财大家都熟,加上养老二字能有多大不同。
什么是养老理财
我们将首批四家机构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作为参考和分析范本,从中国理财网披露的信息看,截至目前四家试点机构已经推出了15支养老理财产品。而它们最被市场所熟知的特点即“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三点。
具体来看:
首先,这些产品的风险评级均为二级或三级,也就是属于稳健型,投资范围主要为固定收益类债券资产,占比近8成。此外,养老理财都设置了“平滑基金”,即当产品收益超过预定业绩比较基准后,管理者会将超出的一部分提取出来作为收益平滑基金,在收益低于业绩基准时进行回补,目的是为了“削峰填谷”,降低净值波动。这种机制的设置也体现了其稳健性的特点。
但请注意,即便有风险缓释机制,投资方向也比较稳健,养老理财依然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最后真实获得了多少投资收益,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怎样的投资回报,也可能高,也可能低,甚至可能亏本!不保本不刚兑,不保本不刚兑,不保本不刚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二,这些产品封闭期均为5年,到期后才可以自由赎回,体现其长期性特点。
第三,门槛极低体现普惠性,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均为1元起购、0认购费、0销售服务费,收取的管理费和托管费用均不超过0.02%。与公募基金相比更优惠,公募基金在银行端不仅收取募集费用,而且年管理费多在2%以上。
当然,老基民和老理财人都懂,所谓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是预期,而非承诺,所有养老理财的合同中也都有 “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对该理财产品的任何收益承诺”类似语句。当然,养老理财本身是长周期的投资产品,且设置的平滑机制在专业人士看来还是很给力,只是投资人也需要明白,养老理财不是银行储蓄,它不是0风险,如果你一点儿风险都接受不了,那这个产品恐怕不适合你。
首批“小鲜肉”有多能打?
首批四支养老理财上线已经超过3个月,他们的表现如何呢?
据小编统计,工银理财起始日期为12月23日的产品,3月23日净值为1.0081;建信理财12月16日起始的产品,3月28日净值为1.0058;招银理财12月16日起始的产品,3月18日净值为1.0016;光大理财12月15日起始的产品,3月25日净值为1.0091。其中,光大养老理财产品目前的收益表现最高,年化收益率约为3.29%,但也尚未达到其5.8%的业绩比较基准下线。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系2021年底至今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缘故,导致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净值相对不高,但目前整体养老理财产品运行平稳,大家还是可以放心滴。小编在此需要提醒投资人们,养老理财为长周期投资,千万不要像股票盯盘一样天天盯着收益率哦,一时得失意义都不大,关键在于产品到期能否拿到预计的本金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