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课件精选(5篇)

 我来答
白日梦想家24
2023-03-09 · TA获得超过7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6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1.小学四年级课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结合实际,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到鱼市场买鱼,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看看这个鱼市场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媲”字的声母。

  (2)学生反馈读课文情况。

  (3)同桌分段轮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根据旁批提示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的人都很快乐)你从哪里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相应部分)

  (1)鱼贩们的快乐。

  ①“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市场并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A、指导朗读,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B、鱼贩们过着“和谐的生活”,还可以说过着()的生活。

  ②“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中的奇迹。”

  A、说说鱼贩们是怎样把“苦日子过甜的”。

  B、“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你能说说他们会怎样创造性地工作吗?

  C、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鱼贩们对待生活、工作的快乐情感。

  (2)顾客的快乐。

  ①“这样的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A、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B、“心里似乎也会悟出点道理来”,悟出什么道理?

  ②指导朗读,感受顾客的快乐之情。

  3、品读课文,欣赏课文。

  教师:自己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交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难道生活中就只有鱼市场有快乐?想想,哪里还有快乐?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四、作业

  书写生字。

  

2.小学四年级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通过查找图片资料,了解“原始森林”。

  2、录制“配乐诗:祖先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1、播放:配乐诗“祖先的摇篮”。

  2、揭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说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听配乐诗朗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喜爱诗歌的情感,激起学生读文的欲 望。

  二、预习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检查读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说明:预习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特别重视,注意引导和培养。课前要明确要求,课上要及时检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认真预习的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祖先的摇篮”指什么?

  (1)出示相关句子: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播放录像,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3)看录像后交流:原始森林给人的感觉。

  (4)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5)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3、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4、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5、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6、有感情地读全诗。

  

3.小学四年级课件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4.小学四年级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

  2、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目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小组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穿梭、悄然、拢住、扑腾、曲线

  5、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6、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细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互相质疑解难。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3、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明确研读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了各自的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很深,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其言外之意。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用投影出示学生提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每一位学生认真揣摩,然后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介绍自己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4、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⑴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三、品析语言,有感情朗读课文

  1、作者对盲女安静的描写极为细致、逼真、生动,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学习方法等多角度来谈。

  2、盲女孩安静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她或许看见了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事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阅读链接”。

  3、这段文字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谁能将搜集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4、结合同学们的介绍再来阅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5、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5.小学四年级课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材。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教材,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教材,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教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教材,想一想:教材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教材,品味语言

  1.默读教材,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教材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教材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