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有哪些
展开全部
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未来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现阶段的成长,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时候开始学会某项技能的,其实孩子恶作剧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现在分享教育理念有哪些。
教育理念有哪些1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
四、创造性理念
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六、个性化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七、开放性理念
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
八、多样化理念
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
九、生态和谐理念
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
十、系统性理念
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促进教育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教育理念有哪些2
1、关爱学生,就是用我们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4、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5、把爱带给每位学生。
6、良好的师德风范必须“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立场”。
7、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8、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9、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0、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教育理念有哪些3
一、孔丘提出的“儒家之私学——礼与仁”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讲到克己复礼为仁,这是比较基础和传统仁的'含义,但在此含有一种递进关系,虽说这远不是孔子理想的仁境界,但起着通往仁德之路的重要途径。可以把克己复礼为仁,比做“积极自由”,把最终的仁,比作真正“自由”。
如果要通往自我实现,那么道路定会不易,拿礼来理性的约束自己属于社会性道德,具有强制性,仁为宗教性道德,纯属个体自愿选择。
但如果把一些公共规范,群体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能量,打倒消极的态度,再去做一些高于礼的事情,逐渐会走向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所谓的仁。这更说明了礼对仁的重要性,这是通往仁的必经之路。而礼更是为仁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庄子提出的“道家之自然——心斋”
“心斋”就是要保持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虚也者,心斋也。”亦即“去知”,“黜聪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就势必被弄得人疲惫不堪;而疲惫不堪,自然就没有逍遥自在可言。
所以要实现逍遥游,就必须“黜聪明”,“去知”。即使每日“与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认识它,更不要去沦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消弭一切名利之念,达到“无名”、“无己”。彻底改变“人为物役”的状况,把精神从名僵利索中解脱出来。
三、慧能提出的“禅——顿悟”
禅宗素有“一花五叶”的说法,指的是初祖达摩二祖至六祖,也有人认为是六祖及其门下的五个支派。
禅宗发展到现今,由于该法的特点,在寺庙中已经较少见到,特别是顿悟禅法。民间则有少数研究者,例如南怀瑾、王绍_、吴铁夫等,其中吴铁夫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扬顿悟禅法的观点。
四、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人性三品”
复兴儒家的独特价值和显著特征在于,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系统性、根本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仁是道德的中心观念,价值之源,理想之源。
它注重继承发扬中华古圣先哲的道统即道的传承系统,以道为信仰支柱、根本原理和思想基础,观察、分析、应对修身、做人、做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问题。
五、朱熹提出的“理学——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所谓“居敬”,敬,恭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是要坚定志向。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道德经“而贵食母”那章的真正含义
第20章“而贵食母”的真正含义:摆脱世俗,专注于守道。
食,是“用”的意思。母,比喻“道”。《道德经·而贵食母》,反映了老子从事于“道”的研究的执着精神,同时也可以窥视到老子生活上的单调和拮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吴铁夫是什么人
铁夫禅师简介:当代顿悟禅法的觉悟和传播者,1970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自幼感于生死,多年潜心求索,而立之年了悟生死根本。因他超出常人的坚持与勇气,人称黑将铁夫。二__七年九月,铁夫禅师的著作《就是要你一念成佛》由台湾大千出版社出版,在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发行。此书是世界上第一本使人在一念之中顿悟成佛的书籍,也是大千出版社成立以来,唯一一本由出版社社长梁崇明亲自推荐的书籍。铁夫禅师认为,不必呆坐,不用嘴念,不要仪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一念成佛。
吴铁夫的介绍
当代顿悟禅法的觉悟和传播者,1970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自幼感于生死,多年潜心求索,而立之年了悟生死根本。因他超出常人的坚持与勇气,人称黑将铁夫。二__七年九月,铁夫禅师的著作《就是要你一念成佛》由台湾大千出版社出版,在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发行。此书是世界上第一本使人在一念之中顿悟成佛的书籍,也是大千出版社成立以来,唯一一本由出版社社长梁崇明亲自推荐的书籍。铁夫禅师认为,不必呆坐,不用嘴念,不要仪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一念成佛。
老子论道
“道”作为一个哲学名词,由春秋时期的老子首次提出。什么是道,却一直困惑了人们两千五百多年,《道德经》也因此被冠之以玄学。因此,我们还是应该看一下老子本人对“道”的定义:“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在人类历史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由老子首先提出的。可以说,“道”之一字是老子及其著作的思想核心与灵魂。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子之“道”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玄之又玄,让人摸不到边际。
因为摸不到边际,所以人们只能在“道”的名相上做文章,而无法真正触及作为宇宙本源的“道”。今天。现在。该到解开老子思想之谜的时候了,我们直接去看老子本人对“道”的定义:
【原文】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面文字出现在王弼版《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在这一章里,老子对“道”给出了清晰、明确的定义。我们来做一下分析:
“先天地生”,表示道的时间;
“寂兮、寥兮”,表示道的状态;
“独立而不改”,表示道的本质;
“周行而不怠”,表示道的现象;
“可以为天下母”,是对道的说明。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几句话说的都不是“道”,而是对“道”的解释和说明。那么,什么是道?“道”就是——“有物混成”。老子说的很清楚,“有物浑成——强字之曰道”,他没有说“道是无”、“道不可说”或“道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述”,也没有说“道是规律”,因为“规律”不是“物”,而是“物的属性”。
“有物混成”的第一个字是“有”,第二个字是“物”。老子告诉我们,“道”是“有”,是真实的存在,并且这个“有”是“物”,是一个浑然天成之物。问题变得简单了,只要我们能知道“有物浑成”是什么,我们就可以认识“道”了。那么,“有物浑成”到底是什么?
有物浑成:宇宙
有物浑成”就是——宇宙,也就是说,“道”就是——宇宙。
“老子所说的道,就是宇宙?”你或许会说:“有谁不知道宇宙,有谁没看见宇宙,宇宙怎么可能是老子所说的道?”让我们来看一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释义。
【吴铁夫译文】
“有一物浑然自成,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前,寂静而又空旷。他在本质上,永远长存,永不改变;在现象上,循环往复,永不停息。他创造了天地万物,是天地万物的源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好勉强称之为‘道’,或者称它为‘大’,‘道’或‘大’指的就是宇宙。
宇宙很大,无边无际,无限遥远。不过,他终究要返回到人这里。所以,宇宙重要,天重要,地重要,人同样重要。在宇宙里,人是其中之一,不可或缺。人与地是一,地与天是一,天与宇宙是一,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看到“有物混成”的宇宙,然后为它命名,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能够看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到宇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人”,是一个集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有机体、生命体,这就是老子的智慧!接下来,我们看看老子对宇宙是如何描述的。
【原文】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宇宙
【吴铁夫译文】
“道就是宇宙,恍恍惚惚。恍惚之中,有形有象;恍惚之中,含藏万物。在深远幽暗的宇宙里,更充满着无形的能量与信息,真实不虚。”
上面的文字出自《道德经》的第二十一章,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道德经》第十四章对宇宙的描述。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_,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吴铁夫译文】
“看不到宇宙的尽头称为‘夷’,听不到宇宙的声音称为‘希’,摸不到宇宙的形体称为‘微’。三者无从探究,宇宙原本就是浑然为一。向上看他不明,向下看他不暗。万物繁多,数不胜数,最终都将融入虚空。
宇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隐约不清。迎上来,看不到他的起始;跟下去,看不见他的终结。因此,只有把握宇宙的不变,才能面对今天的万变。只有认识到宇宙是万物的本源,才是真正悟道。”
在《道德经》中,还有很多描述宇宙的章节,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通过上面三段老子对宇宙的描述,我们可以稍作总结:
由于在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宇宙”这个词语,所以老子只能称呼宇宙为“道”,老子看到的宇宙是:
他不仅包含物质,也包含精神;不仅包含有形,也包含无形;不仅包含空间,也包含时间;不仅包含“无”,也包含“有”;不仅包含“空”,也包含“色”;不仅包含物质,也包含非物质;不仅包含我们认识的,也包含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他包含了一切的存在,他是物质、能量与信息的统一体,他是真实的、永恒的、独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何理解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可以把宇宙比作一棵树,它本来没有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这些区分,它是一个整体,是我们人类站在自身的角度,为方便认识宇宙这棵树而把它划分为若干部分。但无论如何划分,宇宙终究还是宇宙,整体还是整体,不会因为我们的划分而改变一丝一毫。对于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用盲人摸象故事加以说明:
有五个盲人没有见过大象,很想知道大象的样子,恰好遇到一个热心人,把大象牵到他们身边,让他们用手去摸。第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耳朵,就说象好似一把很大的扇子;第二个盲人摸到了象的鼻子,说象好似很粗的水管;第三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大腿,说象好似大柱子;第四个盲人摸到象的尾巴,说象好似一段绳子;第五个盲人摸到象的身体,说象好似一堵墙。他们为此争论不休,都不相信别人所说的,都说只有自己摸到的才是真实的大象。
盲人摸象
一头完整的大象被五个盲人分割成了五个部分,虽然很多人不会像那几个盲人以偏概全,但当这头大象“扩展为”宇宙的时候,人们依然会认为宇宙是一个“组合体”,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把宇宙分割了。
就像大象一样,宇宙不是组合体,而是一体。谁也不会说大象是由象头、象身、象腿与象尾组装而成,因为他不是玩具,而是一个生命体。宇宙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体,他不是由万物或是其它什么东西组合而成,而是浑然、独一的有机整体。
宇宙与万物的关系就是身体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一与一切的关系。北宋道家人物张伯端,被尊称为“紫阳真人”,他曾经写过这样绝妙的文字: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贵贱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也正如一位叫李泽健的哲人说的那样:“整体不是也不可能是由部分组成,部分是对整体的一种人为划分,是从整体中分割出来的东西,是人们认识整体的一种方法。世界上没有万事万物,世界上只存在一个整体,那就是被我们叫做世界或者宇宙的这个东西。”
宇宙就是宇宙,他是一个亘古不变,永恒惟一的整体。他就像一个巨人,但人类却把它强行肢解,使他的头、躯干和四肢分离了。因为有了人类,更确切地说,是因为有了人类的分别意识,人类以自身为参照物,才有了所谓的你、我、他与万事万物。所有的区分与名称都是人类赋予的,是人类对宇宙分割的结果。
人类、动物、植物、有机物、无机物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存在,都是宇宙这个身体上的不同部位,没有任何脱离于宇宙之外的独立个体,没有一个所谓独立的我、独立的你与独立的他。人们只有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识自然、敬畏自然、臣服自然、感恩自然、热爱自然、遵循自然,各安其位,各行其道,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宇宙就是一个大家庭,万物都是姐妹兄弟。
《道德经》的弘扬者:吴铁夫
《道德经》的弘扬者吴铁夫提出:宇宙之家,世界一家;宇宙之家,世界大同;宇宙之家,万物一体;宇宙之家,敬天爱人。
中文名:老子论道
出处:《道德经》
原著:老子
阐释:吴铁夫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