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和性质未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
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是永恒的。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知识拓展
物理课本上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以及坐标系而言,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属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二者在形成条件之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个孤立的物体是不能明确运动状态的,你既不能简单地说它是静止的,更不能说它是运动的。静止必须指出它相对于谁是静止的,同理,运动也要指出它是相对谁在运动。运动和静止如果没有参照物,都是不符合物理中关于运动的描述的。
运动和静止这两者互为前提,也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才能够表现出来,并且可以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亮度。离开相对静止单独谈运动,运动也就没办法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