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如下
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非晶体是指结构无序或者近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物质,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
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有人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体”或“流动性很小的液体”。玻璃体是典型的非晶体,所以非晶态又称为玻璃态。重要的玻璃体物质有:氧化物玻璃、金属玻璃、非晶半导体和高分子化合物。
物理性质: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晶体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多数是各向同性。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无固定的熔点,它的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不断升高。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原因
晶体各处结构相同,当微观粒子热运动能量增加到能破坏某处的分子结构,其余各处的结构也会被破坏。熔化吸收的热量全部被用来破坏晶体的结构,增加粒子间的分子势能,此时认为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化,故熔化过程晶体温度不变,固液共存。
非晶体由于没有固定的有规则的晶格结构,吸收的热量使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增加了,所以温度会不断上升。宏观地看来,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首先变软,然后由稠逐渐变稀,成为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