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的赏析,什么童谣都行,赏析要200个字的,急用,越快越好!非常感谢!

 我来答
Bee7318920
2010-12-01 · TA获得超过6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4万
展开全部
  古时候,童谣是很神秘的一种预言,一般搞政治投机的人会教会儿童一些预言一样的歌谣,让孩子们在市井中传唱,以取得名正言顺。在明代以前几乎所有的童谣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工具,从明代开始,慢慢产生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童谣。

  宁波旧社会有许多童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怪现象,不防一读。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饱受压迫,童谣里反映了许多工人饱受压迫的现象,如《纱厂娘子》:

  鸟叫出门,

  鬼叫进门。

  吃饭吞,

  走路奔。

  做得眼睛白起,

  还要讲侬装死。

  吃吃猪狗食,

  出出牛马力,

  盖盖油渣被,

  困困凉棚里,

  做到年纪老,

  勿值一根草。

  这首童谣从纱厂女职工的上下班时间、伙食、工作量、待遇等多方面反映了纱厂女工的悲惨世界,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浅显地感觉就是出自纱厂娘子的口。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其价值不下于夏衍先生写的《包身工》,夏衍先生作品里的“芦柴棒”等形象,跟这首纱厂娘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有一首《过冬穿条破单裤》:“头顶米,脚踏米,家里没有夜饭米;背进纱,背出布,过冬穿条破单裤”。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出旧社会的不公平待遇,令人想起古代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贫妇,或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农夫;或是因为看到“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而伤心的蚕妇。想想当今社会的农民和民工这些弱势群体,这两首童谣至今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不免让人想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里的千古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从横向来看,百姓永远是最苦的。

  旧社会有童养媳,有一首反映童养媳生活的童谣《养生媳妇要棉衣》:

  北风呼呼大雪飞,

  养生媳妇要棉衣。

  阿婆讲:

  落雪还是化雪冷,

  咬紧牙关撑一撑。

  眼睛一眨化雪天,

  养生媳妇心欢喜,

  阿婆讲:

  红猛日头有啥冷,

  侬要棉衣啥用场?

  北风侵肌裂骨,一位抖瑟瑟的童养媳给婆婆提了个小要求说要件棉衣,阿婆说:下雪不如化雪冷,让媳妇撑一撑。撑到化雪大概可以做棉衣了,小媳妇等到了化雪天,终于高兴地又向婆婆提出了这个要求,但当头就是一盆冷水。红猛日头有啥冷。童养媳跟婆婆的日子,就类似孩子跟晚娘过,俗话说:“六月的日头,晚娘的拳头。”这首童谣侧重于人物语言的描写,三言两语就把蛮横无理、出尔反尔婆婆的形象跃然纸上了。小媳妇就这样又被骗了,有冤没处喊的冤,只有熬。

  自鸦片战争后,国人抽食鸦片已是屡禁不绝,就连现在形容抽烟的人也叫“鸦片鬼”,宁波童谣有一首《抽鸦片》:

  一盏红灯点起,

  两只肩胛叉起,

  三餐茶饭不齐,

  四季衣衫褴褛,

  五亲不认,

  六眷忘记,

  七骗八拐,

  八(百)事勿管

  九(究)意自家该死

  十(实)在没人害伊。

  这首童谣开头以一到十字排列,生动的展现了抽鸦片的情形,让人感到阴森森,毛骨悚然的氛围,然后描写抽鸦片人的骨瘦如柴的猥猝形象,再从抽鸦片人的生活习惯无序,人际关系极差,最后狠狠的说:抽鸦片是自己害自己,给抽鸦片者响以警钟。

  抽鸦片是在肉体上毒害老百姓,自然还有从精神上毒害人的科举考试,顾炎武曾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只不过焚了些书,活埋几个儒生而已,而八股取试则几乎把所有的读书人都给活埋了。下面一首童谣就写了孔乙己一样的落魄举子,一事无成,只得《十字街头寻短见》:

  一事无成实可怜,

  两眼睁睁看老天,

  三餐茶饭全无有,

  四季衣衫勿周全,

  五更想起常流泪,

  六亲无靠苦黄连,

  开门七件件件无,

  八字生来颠倒颠,

  九(久)坐寒窗无出息,

  十字街头寻短见。

  为了无聊的科举付出了一生,老来一事无成,感到人生的彻底空虚,就来到了十字街头寻短见。但后来事情又发生了转变,这是原来有的还是好事者加了,就很难考了,其实不过玩个文字游戏而已。后文是这样的:

  路里碰到一个算命先生。

  算我十九岁功名就,

  八月科场面前存,

  七篇文字如锦绣。

  六个同窗倒颠中,

  五伦殿上朝天子,

  四拜皇廷万岁恩,

  君王连饮三杯酒,

  两朵金花盖顶匀,

  一色杏花红十里,

  状元归家马如飞。

  真有狗尾续貂之感,如果是十九岁能得中状元,那自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又何必有上文这般落魄。而且后面一首,从押韵、艺术手段来讲都不及第一首来的好。

  旧社会饱受外来民族的侵扰,国人自觉意识反映抵抗日货的,有一首《要买国产货》

  一双皮鞋东洋货,

  两块洋钿买来个,

  三日穿过就要破,

  四周凉棚洞眼多。

  五(侬)忖罪过勿罪过,

  六(落)日还要重卖过,

  七(切)勿再买东洋货。

  八(百)样东西滑头货,

  九(究)竟要买什么货。

  十(实)在要买中国货。

  童谣依然是通俗易记的一到十排列,非常亲切地感觉那是一个受害的消费者的抱怨,一开始说明了东洋皮鞋的质量差,最后一棒子打死所有东洋货,百样东西滑头货,又特别自恋地说实要在买中国货。是否与当时的抗日,抵抗日货有关,也不得知了,因为童谣首先讲到的是质量问题。

  宁波商人遍及天下,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之说,前句是说绍兴出师爷,后句自然讲宁波商人多。商人丈夫出外经商,“商人重利轻离别”,于是又有了像琵琶女一样的幽怨:

  小白菜,嫩艾艾,

  丈夫出门到上海,

  忖忖苦,呆呆苦,

  头发剪掉做尼姑。

  忖忖苦,坐坐苦,

  走到凤阳打花鼓,

  做尼姑,打花鼓,

  呒没一样勿是苦。

  一位百无聊籁的商人媳妇,不知所措,只有等丈夫回来吧,还有一首小白菜是这样念的: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到上海,一块两块赚进来……,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小日子。

  宁波有一首非常有特色的童谣,几乎妇孺皆知,像风俗画卷一样,从一月到十二月,最后一个字都是“子”字,非常生动的展示了旧时宁波人的四时八节风俗习惯:

  正月嗑瓜子,

  二月放鹞子,

  三月上坟坐轿子,

  四月种田下秧子,

  五月白糖包粽子,

  六月朝天扇扇子,

  七月老三拿银子

  八月月饼嵌馅子,

  九月重阳挑担子

  十月吊红焐柿子,

  十一月落雪子,

  十二月冻死叫化子。

  就是这《十二月子字歌》,各地念法语句内容不尽相同,因为童谣本身在流传过程中有个再创作性,但大至是这个样子。

  这些童谣都老了,老得走不动路了,自然他们也很少出来走动了。记忆里稚嫩的声音渐渐远去,但不知道现在的儿童们念什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