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家,取名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
1892年,入三味书屋读书。
1898年,往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改名树人。
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1904年,到仙台,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1906年。放弃医学,到东京从事文学活动。
1909年,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
1910年,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
1912年,到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5月,随部迁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8月,任教育部佥事。
1918年,以鲁迅笔名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1920年,开始到北京大学等学校兼课。
1926年,赴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学研究院教授。
1927年1月到广州,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上海。与许广平迁入闸北景云里居住。
1930年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1月,因柔石等“左联”作家被捕,离寓到花园庄旅馆暂避。
1932年11月,赴北平探母,先后在北师大等五所学校演讲。
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上海分会执行委员。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0月19日晨5时25分,因病与上海逝世。
鲁迅的学术思想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利于创作的现实客观条件,他本来计划要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鲁迅进行学术创作的两大观念,其一,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其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