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省重点学科介绍
管理科学与工程:
该学科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长期以来学院十分重视抓学科建设,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教学培养体系,以及从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到现代的系统集成管理的较齐全的学科研究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学科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各项指标。
1、该学科2003年至2008年间共获各类研究项目101项,总经费506.89万元,结题、验收或鉴定项目74项,其中6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直接经济效益500余万元。师生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为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稳定本科规模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5年累计招收博士生135人,硕士生843人,MBA365人,博士后流动人员5人。
在新形成的各学术梯队中,其学术带头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下,且具有博士学位和留学经历,梯队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在该学科93位教师中教授21人(占教师总数22%,下同),副教授32人(40%)、讲师34人(36%),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6%),具有硕士学位的51人(55%),教师队伍的结构明显改善。
2、该学科点在创新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突出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该学科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力及时调整学科体系,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将生产组织理论提升为系统集成理论;将经营管理发展为市场营销理论;新增企业风险与预警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研究方向,满足了社会新的人才需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科研促进研究生教学,以研究生教学带动本科教学的良性机制。学校和学院已陆续颁布政策和制定措施,鼓励教师在国内外进修或攻读学位,2007年至2008年派出2批近20名青年教师脱产进修外语,为公派出国交流创造条件。学院还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扩大对外交流、跟踪国际前沿,学习借鉴国内外学科建设的经验。在提高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方面,学院一方面鼓励年轻教师以脱产或在职的方式攻读各种学位,另一方面正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以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在实验设备、教学硬件设施及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和改善,已与武钢,湖北省洪城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科人才培养综合教研基地。
3、该学科点在全省、全国的状况分析。
该学科点无论是从本科招生、硕士点、博士点的获得,还是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在全国同类学校中都取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据广东科学研究院所做的大学综合实力排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在全国100所大学中排名27名。随着武汉理工大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学校的品牌建立,该学科将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
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自1998年经湖北省教委批准建设为重点学科以来,学校和管理学院领导对该学科的建设非常重视,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成立了以管理学院院长为牵头人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五年多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学科建设规划所要求的任务,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以及经费投入和使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的添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
(1)人才培养方面
2001年至2006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68人,硕士研究生257人,本科生158人。其中已有42名博士、106名硕士已获得相应学位并走上了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1998年至2002年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共480篇,鉴定的科研项目7项。
(2)教学及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教学方面,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在学校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原管理工程博士点和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研究,完善了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大纲。同时,还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2000年申报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并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并准备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从而使该学科在发展方面又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总之,在学科的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专业学科点拥有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其中1998年以后增加240平方米;仪器设备投资总额345.7万元,其中1998年以后投资304.7万。
(3)科学研究方面
1998年至2002年,该学科承担了包括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加大学与工业协作项目等在内的58项纵向课题和52项横向课题的研究项目,科研总经费382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项;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60篇,出版专著7部,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4)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方面
该学科在三校合并以后,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2002年,该学科的学术队伍共5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讲师21人(前述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硕士学位的28人),在校博士生48人,在校硕士生165人。与1998年相比,教授增加了11人、副教授增加了20人、讲师增加了9人、在校博士生增加了38人,在校硕士研究生增加了152人。
在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的培养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他们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002年至2005年,出国进修、合作科研8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34人次;国外来点进修学习10人;国内进修、合作科研26人次,国内讲学32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8人次;另外,国内来点进修、合作科研10人次,主办或协助主办国内学术会议18人次。通过交流与合作,使该专业学术带头人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校梯队的培养建设日益加强。
(5)学科的资金投入和使用
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来自于学校配套经费和学科点自筹等两个方面。1998年至2002年,学科点共投入专项经费379.7万元,其中学校投入182.5万元、学科自筹197.2万元。从学科建设资金投入的年度分布看,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
从学科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看,1998年以来,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为345.7万元;用于购置图书资料的经费新增34万元,另外,为了加强学科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还投入了专门作为考察调研经费。
2、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建设,学院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具体如下:
(1)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科学研究能力。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研究,本科生教学大纲的完善面,从课程设置到论文选题均强调学以致用,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
(3)必须大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此,该学科一直非常注重学术梯队的建设。除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外,老教师的带头作用、言传身教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