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的灭亡,归根结底就是在于思想衰退和政治腐败。
再桓公复国成功后,变得自我膨胀,一次次的错误的政治行动,错误的军事指挥,使中山国一步步的走向灭亡。昏暗弄权,奢靡淫乐,国家就衰落败亡了。 我之所以佩服中山国,是他在强国压力下的奋发图强,以弱胜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看不起中山国就是因为,一个原本弱小的国家,经过努力好不容易有了成绩,却不知道好好维护,不思进取。最终亡国亡在了自己的身上。
如果中山国最后是被秦国所灭,我们会永远的记住这个让我们惊讶的小国,但是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看不起。
扩展资料:
中山国古长城分布于保定西部太行山区的涞源、唐县、顺平、曲阳四县,总长约89公里。中山长城以主干城墙为主体,另在一些险要的关口筑城或筑墙扼守;
在城墙内侧修筑较大的城址为屯戍点,或在城墙附近驻兵防守,共同构成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
1、中山国灭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其自身,在于中山国统治者治国、治军、外交等多方面的失误,在于思想衰退和政治腐败。这里,最使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个本来生于忧患的小国,面临敌国虎视眈眈、随时入侵的危机,却丢掉了忧患意识。桓公复国之后主政近四十年,其继承者成王后期,不是韬光养晦,吸取教训,却忘乎所以,自我膨胀。再加上一次次的错误的政治行动,错误的军事指挥,使中山国一步步的走向灭亡。
2、中山国在历史上逝去已经两千多年了。但其兴衰一直在昭示后人:一个国家不论大小,统治者勤政忧民,奋发向上,国家就兴旺发达;昏暗弄权,奢靡淫乐,国家就衰落败亡。这也可以说是一条规律,值得后人深思。
扩展资料:
1、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2、中山国是嵌在燕赵之内(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一个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得国名。由中山武公建立,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同样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魏灭中山和赵灭中山的阶段。
3、史称“中山地薄人众。”中山国受地理环境和鲜虞人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牧业与农业生产并存发展。北部以牧业为主。南部以农耕为主。 中山国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其工匠制造的铜、玉、陶、金、银、骨、石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在数量、造型、工艺水平上,都有很高水平,《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山“丈夫……作奸巧冶,多美物”,正是对中山国手工匠人的工艺技巧和绚丽多姿的工艺品的赞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山国
中山国最初地处陕北,只是晋国的一个附属小国。内忧外困,不断遭到卫国进攻。但是,中山人却不等着挨打,经数十年跋涉迁徙,于公元前506年左右进入河北,才有了新的立足之地。他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同样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魏灭中山和赵灭中山的阶段。
中山国几次从绝境中走出。
最初中山一直受到刑国和卫国的打击,欺压。在这样的压力的背景下,中山却在公元前652年对刑国和卫国进行了一次沉重的讨伐,最后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挫败鲜虞,才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回来。
春秋的中后期,中山与强大的晋国的争斗中,收到了几次相当严重的打击。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这次进攻对鲜虞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以至此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山国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能利用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的动荡时期,进行了复兴。
但是中山国的运气并不好,接下来与战国初期最强大的魏国的争斗中又被给与了沉重的打击,魏国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但是中山人还是没有一蹶不振,中山被灭后,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在后期面对强大的赵国的屡次进攻,中山人都进行了强有力的抵抗。而后中山国还开始修筑长城,就是考古界有名的土石混筑的战国中山长城。
但是最后,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虽然最后中山国灭亡了,但是中山国在二百多年的峥嵘岁月之中,为燕赵的历史抒写了绚丽的篇章。中山国生于患难之中,被大国所欺而变强,为强国占领又复生,其不屈不挠、顽强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见。在强国包围之中发展经济、壮大自己,一次次的以弱胜强,几乎跻身强国之列,其经济和文化之辉煌令人刮目相看。
而且中山国在其他的领域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中山国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赋敛平则庶民附”,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而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中山国还注重发展交通,陆路大道可以南接邯郸,北通燕涿,东到齐国国都,西北可到代国。境内河流众多,水运可通齐国。商贸发达,粮食贸易规模可观。《史记》称中山人“仰机利而食”,商业活动已相当普遍。交通和商贸带来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此外,制陶业、木制业、丝麻业等均为中山国的重要经济部门,手工业以“多美物”著称,酿酒业已有相当发展。铜器冶铸和铁器冶铸工艺进步,技术水平很高。中山王墓出土的长方形铸铁大盆,重达126.4公斤,其铸件之大、用铁之多在国内发现的战国铁器中绝无仅有。在石家庄市区内市庄战国文化遗址(今省文化厅院内)出土的一批铁制工具,其中有的斧子是用高温液体还原法炼出的铁水浇铸的,有两件铁斧还经过淬火柔化处理。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较早使用退火柔化技术制造的铁质工具。更令世人惊叹的是精美绝伦的丝麻织品。在两座中山王墓出土的纺织品中,其纺织、刺绣工艺之精美,品种之丰富,在中国先秦遗址考古发掘史上首屈一指。刻立于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山守丘石碣,是中国碑碣文化的开山鼻祖;在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错金铜版“兆域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平面设计图,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比例尺的建筑图。中山王墓出土的大批精美错金银青铜器及器物上镂刻工整的长篇铭文,反映了中山文化的华丽风韵。
一个区区小国,承受燕赵等四面包围的强大政治军事压力,边境战争不断,负担巨大的军费开支,在短短几十年之中,经济社会得到如此发展,技术获得如此进步,令人难以想像。
中山国的灭亡,归根结底就是在于思想衰退和政治腐败。再桓公复国成功后,变得自我膨胀,一次次的错误的政治行动,错误的军事指挥,使中山国一步步的走向灭亡。昏暗弄权,奢靡淫乐,国家就衰落败亡了。
我之所以佩服中山国,是他在强国压力下的奋发图强,以弱胜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看不起中山国就是因为,一个原本弱小的国家,经过努力好不容易有了成绩,却不知道好好维护,不思进取。最终亡国亡在了自己的身上。如果中山国最后是被秦国所灭,我们会永远的记住这个让我们惊讶的小国,但是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看不起。
以上是我知道的一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