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南大道的建设历程
1979年深圳市成立后,为不让飞扬的尘埃把刚跨过罗湖桥的港商“呛回去”,深圳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改造,在蔡屋围到规划中的上步工业区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铺上沥青,深南大道诞生了,人称“深南路”。这是深圳特区的奠基礼,政治、经济、文化从此沿这条道路延展、攀升。 改造107国道,不过是在碎石土路上铺点柏油,便于自行车行走。即便如此简单的“粗加工”,也遇到了阻力。道路要从蔡屋围村中穿过,深圳当地部分村官和村民认为村中穿道,破坏了风水,要求大队党支书冯树泰联名在港澳和国外的华侨写信给中央,坚决反对修路。冯树泰大会小会上强调要有全局观念,终究说服了村民,为深南大道的诞生搬掉了“观念障碍”。1982年从西往东看的深南路至于为何把这段路叫深南大道,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总规划师郁万钧说,“最初我们并没有给这条路想好一个名字。因为深圳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南头一甲村,这条路也计划从原来的深圳镇一直往南头修,就叫了深南路,并且一路叫下来。”
1979年7月,第一个踏上深圳土地的“陆丰建筑第六施工队”,承接了深南大道的开路任务,写下了深圳创业史上的第一笔。工地没有路,运输没有汽车,成千上万的土石方是用板车拉走的。“该洒沥青了,可当时哪有洒油机?”老队长叶建国说,“我们六队用铁皮焊了个土漏斗,足有二十斤重,让两位身板好的人用手臂举得直直地操作。有一天,一位洒油工的胶鞋脱不下来了。原来沥青把胶鞋烫熔,把裤子给粘住了……”
1980年,从蔡屋围到当时上步工业区的深南路第一段修通了,全长只有2.1公里,7米宽,仅够两台车来回并行,但是在当时来说,这条路已经是特区里最长的路了。
1981年,在深南大道上见到的还只是低矮的瓦房、丛生的灌木、茂密的荒草、板结的土地……那时的深南大道不能叫大道,只是一条土路,去机场上班必经此路,而且是唯一的道路。
从1982年到1984年底,第一次扩建工程完工,深南路拓宽到50米,1985年竣工开业的上海宾馆成了市区和郊区的坐标,现在和未来的界碑。1987年春节前,深圳市把铁路用高架桥托起,全线贯通的6.8公里长的深南大道,被深圳人自豪地称作“十里长街”。
1984年深南大道正式通车后,进行了简单的铺草绿化,1991年5月,深圳市决定扩建从上海宾馆至南头联检站长达18.8公里的深南大道,把具有16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新建的深圳科技园、深圳大学、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亮点联成一体。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深圳经济发展提速。上海宾馆到南头古城18.8公里的深南大道开建,两年零两个月后,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路幅宽达135米,中心区最宽达350米,沿线与48条南北方向的市政道路交汇,深圳自此走上“跨越式发展”快车道。1996年绿化处正式接管深南大道的绿化工作时,从福田路到华侨城还到处杂草丛生。随后,绿化处先着手对深南大道进行了整体改造,对道路中间花坛进行调整。1996年年底,在中间地带种植了美人蕉。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深圳市政府决定对深南路进行全线梳理,从上海宾馆往西原有的6车道拓宽成了8个车道,一条美丽大道完整地展现在了深圳人的眼前。1997年,在道路两侧增加了灌木、乔木等100多种植物,从早期的“盖黄土”式绿化到现在的园林式设计,增加了背景林的层次。
深南大道1999年,由于以前的土质较差,树木都长不大,于是,深圳市环卫处开始对整条道路的绿化地进行水土改良,对每个树坑进行扩穴施肥,使土质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增加行人对深南大道的视觉感,每隔一段距离便种植了木棉树,当木棉树开花时,可以说是这条路最美的时候了。深南大道改造工程起始于深圳人大代表的提议。针对深圳市市民提出的安全诉求和交通事故增发的事实,2006年深圳人大代表建言把深南大道改造成“平安大道”。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许宗衡分别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把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落实到行动上。2006年9月28日,深南路改造工程动工。其中蕴含着诸多先进理念:这是一条“高科技路”,铺路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密实式粗集料,科技含量很高,从新加坡进口,至少15年不用再次修缮。
这是一条“环保路”,覆盖路面的SMA改性沥青吸尘能力增强,行车噪音下降2个分贝。在深南大道部分路段增设自行车骑行带,旨在鼓励市民多使用无污染的自行车,尽量少用机动车,是“积极而温和的环保策略”。沿路增设多个公交站点,设立仅供公交车使用的转向车道,是为公交车开路让道,与走在全球绿色革命前列的欧、美、日等同步。深南大道是一条“增效路”,高科技路面不仅保障了路的使用寿命,也保障了车的使用寿命。对于公交车和私车来说,使用效率均提高了,耗能量都减少了,“效益深圳”触手可及。
深南大道是一条“人本路”,10多年前扩建深南大道时,是按照“通过型道路”设计的,以提高车速为目的,这次改造“正本清源”,彻底体现主干道以行人优先,而不是以机动车优先。增加斑马线、信号灯设施、过街通道,降低了车速,增强了人的安全。
2006年,素有“深圳第一路”之称的深南大道年底直抵东莞交界处,与在建设中的宝安大道连接成一条横贯深圳东西、直达东莞的最主要干道。两路连通后,总长将达60多公里,形成百里长街的城市景观路,总长度超过了“神州第一街”——北京长安街,将成为中国最长的市政大道。宝安大道与深南大道连接后,可能改名为“深南西路”,或将“百里长街”统称为“深圳大道”。沿途将规划为商住区。这条横贯深圳东西、直达东莞、将东部最富有的两个城市紧密贯通的美丽大道,在深圳市民以及投资者眼中,早已是炙手可热的财富大道、“黄金”通道。
2014年深南大道月底将实施交通改善工程范围从香梅路至红岭路段,除香蜜湖立交建设需2017年完成外,其余项目有望一个月完成 。其具体措施包括:针对深南大道/香梅路口,计划结合地铁车公庙枢纽建设,改造深南香蜜湖立交,增加西向北转向功能,分流深南大道/香梅路口西往北左转交通压力。同时拟优化香蜜湖度假村路段掉头口交通组织,结合行人过街增设掉头车道,同时禁止深南大道/香梅路西进口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