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沽区的经济概况
汉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化工为主、综合发展的滨海工业体系。在国民收入中,工业占80%。主要工业门类13个:盐业、化工、轻纺、服装、机械、加工、冶金、造纸、家电、家具、电子、建筑材料、食品、制鞋。汉沽工业生产规模较大、设备和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是盐业、海洋化工、纺织、机械加工、冶金等。长芦汉沽盐场是著名的长芦盐区四大盐场之一,原盐生产能力较强,具有精制盐、化工方面的系列产品,质量优良,多有出口。 天津化工厂是国家大型重点氯碱化工企业,年产优质“天工牌”烧碱12万吨,有盐酸、三氯乙醛、聚氯乙烯等30余种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天津市渔网集团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渔网生产企业,是全国同行业唯一可以综合生产丝、纱、绳、网、线的厂家,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械工业主要是汽车内燃机冷却水泵和汽车减震器的生产,其质量和规格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营城冶炼厂是天津市唯一生产工业硅的企业,产品的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被外商誉为“营城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万吨蛋氨酸已建成投产,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汉沽属于大工业、小农业的经济格局,西北部为农业区,东南部为工业区和海洋渔业区。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1996 年全区农渔村全部实现小康。 2003 年,全区社会总产值完成 88.8 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 59.5 亿元,占 69.8% ;农业总产值 7.03 亿元,占 9.7% ;建筑业总产值 5.7 亿元,占 4.7% ;服务业总产值 13.7 亿元,占 15.8% 。 2003 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29.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 ,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2.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 ;第二产业完成 16.4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4% ;第三产业完成 1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2% 。区属生产总值完成 22.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 ,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 72%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 2.96 亿元,增长 6.2% ;第二产业完成 9.93 亿元,增长 16.5% ; 第三产业完成 9.32 亿元,增长 17.3% 。三级财政收入完成 3.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 ;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1.12 亿元,增长 11.9%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931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247 元。2009年,汉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17亿元,增长29%;三级财政收入完成20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增长70%。 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汉沽是随着海盐业和海洋化工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滨海工业区,现已初步形成以海洋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加工、工程塑料等综合发展的工业体系。 2003 年末,全区村以上工业企业 197 家,其中市属 15 家,区属 182 家 ( 农村工业 114 家 ), 固定资产原值 14.04 亿元,其中年产值在 5000 万元的企业 16 家。主要涉及盐业、化工、机械、纺织、塑料制品、服装、造纸、农副产品加工、铸造等 13 个工业门类,产品 150 多种,职工总数 2.55 万人 ( 农村 1.1 万人 ) 。拥有 “ 天工 ” 、 “ 芦花 ” 、 “ 津脂 ” 、“飞鱼”等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知名的工业品牌。另外有私营工业企业 319 家,从业人员 5241 人。
2003 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59.5 亿元 ( 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 70%) ,比上年增长 17.5% ,其中区属工业实现产值 40.1 亿元,增长 20.4% ;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 14.3 亿元,增长 7.7% ,其中区属实现 7.9 亿元,增长 12.9% ;全区工业实现利润 1.7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1.7 倍;全年实现销售税及增值税 3.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2% 。工业全员劳动效率为 4.37 万元,比上年增长 23.8% 。全区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 6 亿元,增长 4.7% ,其中区属完成 5.4 亿元,增长 12.2% 。 汉沽盛产优质的长芦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几十年来,汉沽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化学工业,现有化工企业 61 家,涉及原盐生产、石油加工、化学基础原料、医药、化纤、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化工企业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53% ,是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3 年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原盐 96 万吨;精制盐 11.1 万吨;烧碱 24.4 万吨; pvc12 万吨;润滑脂 3 万吨;盐酸 11.9 万吨;氯化镁 11.1 万吨;磷酸 3.9 万吨;五钠 2.1 万吨;水泥 2.6 万吨;复合肥 7 万吨。
渤海化工集团天津化工厂是国家大型氯碱企业。有烧碱、聚氯乙烯、盐酸等 28 种主要产品。 “ 天工牌 ” 商标是国家著名商标。“天工牌”烧碱被誉为信得过产品,出口免检,曾连续十年出口创汇居全市第一。该厂 pvc 研究中心 1994 年 6 月被批准为国家级 pvc 新材料试验基地,天化的 pvc 研究水平代表了中国 pvc 发展方向。天津化工厂 5.8 万吨 / 年水银法烧碱就地改造为 8.5 万吨 / 年配套 2.4 万吨 / 年环氧氯丙烷项目被列为国家级 “ 双加 ” 工程。 渤海化工集团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是长芦盐的摇篮,年产能力百万吨。拥有大规模现代化结晶区,产收、运输、洗涤、集坨等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为我国盐业生产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新路。
“ 芦花牌 ”(出口为长城牌)精制盐称雄国内,享誉国际,多次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获第一, 1988 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另外,其所生产的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钾、溴素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也很有名气。
坐落在本区的中石化集团津脂公司,经过长足发展,该公司的润滑脂产量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代表了中国润滑脂的最先进水平。华新制药厂是全区最大的制药企业,其主要产品盐酸乙醚在全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1999 年投产的新药 “ 盐酸特拉唑嗪 ” ,在治疗高血压、前列腺炎等方面具有神奇功效。 2003 年,实际生产经营的三资企业 19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6.4 亿元。规模较大的有:天津日石润滑油脂有限公司、雅士佳汽车公司、平和物产有限公司、天德汽车减震器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资涉及服装、纺织、机械、石油、化工、冶金、医药、水产品加工等领域。
私营企业加速发展。 2003 年,全区私营企业达到 621 户,从业人员 8452 人,注册资本 3.43 亿元,实现产值营业额 8.1 亿元。其中:工业企业 319 户,实现产值 3.73 亿元。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含物价指数增长18.2%),比“九五”末增长81%,五年年均增长12.6%,增速比“九五”时期高出3.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区属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含物价指数增长18.1%),比“九五”末增长1.1倍,五年年均增长15.6%。财政收入完成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五年年均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五年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1%。
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21. 5亿元,其中区属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3.9%,五年年均增长13.4%和18.7%。海洋化工、轻工纺织、工程塑料、机械加工等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8.5%。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与“九五”末相比,工业效益综合指数提高47.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17.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8.1个百分点。区政府设立了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五年实施工业开发技改项目393项,投入资金26.9亿元。工业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交货值五年年均增长14.3 %。建筑业健康发展,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0.7%。
2005年,农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五年年均增长3.8%。优化提升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葡萄标准化种植2万亩,鲜储能力达到1.5万吨,深加工能力2万吨。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扩大设施化养殖规模,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达到8万立方水体。水产品累计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畜牧业发展迅速,累计发放畜牧小额信用贷款1400万元,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4个,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达到19%。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个,市级龙头企业5家,带动农户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0%以上。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田园机械化耕种水平达到7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万亩。 2005年,汉沽区生产总值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九五”末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1. 5亿元,同比增长16.1%;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