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以竹子为题150
写作思路:可以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寄托在竹子身上,中心思想要明确突出,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翠竹真不愧是 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 岁寒三友 ,历年竞相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春天,百花还没有开放时,竹笋已经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出头来,用它那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只见它全身嫩绿,小巧可爱,成为了初春的第一位报信者。
夏天,正当酷暑时期,大地像一个巨大的蒸笼一般炙烤着。这时,竹子还是浅绿色的,跑到竹林中,一丝清爽顿时迎面扑来,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秋天,百花都枯黄了,只有菊花和竹子坚持屹立在秋风中。菊花在风中瑟瑟发抖,而竹子却依旧傲然挺立。
冬天,百花凋零,寒风刺骨,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鸟、青蛙、熊等动物都开始冬眠了,人们也在家烤起了火炉。树林之中只有竹子还在寒风中笔直地站着,不畏风雪,任凭在什么情况下,从来都是昂首挺胸,不低头,不屈服。
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且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写作思路:用竹子来比拟或象征奉献坚韧的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 “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
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
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
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托物言志以竹子为题如下:
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因此干事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发扬竹的坚劲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竹不仅如此,它每成长一步,都留下印记。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困难不能使它害怕;挫折不能使它畏缩,竹节足以作证,它将竹的前进过程作了生动详细的记载,这难道不能给人一些启发吗?
那些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件事情,学一样本领,都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前进的人都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而那些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人也多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我国春秋时期的那个“揠苗助长”的宋国人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竹啊,我愿以你为我人生的榜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你激励着我前进,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得更好!
托物言志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因此作者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托物言志
写作思路,首先给出历史出处引出主题,然后在描写竹子的精神,最后做出总结即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经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一首《竹石》道出了竹的精神和我们这些爱竹之人对竹的心声。
人称“岁寒三友”的松、梅、竹中,我偏爱竹。我家附近就是一片竹林。春天之时,竹子抽出新芽,绿绿的,嫩嫩的,一阵春雨泼撒大地后,竹子边上的小竹笋也个个探出了小脑袋,东一个西一个,好像从未出过门的黄花姑娘,羞得不敢全身而出。
这时的竹子,就像一个刚毅,忠诚的战士,守候在竹笋旁边,为它遮风挡雨。我不禁伸过手去摸了一下竹子,它的主杆上有一层白的细细的毛,摸起来滑滑的,颇有手感,再看看刚摸过竹的手,泛着一层白色,可能这些粉状的东西是保护竹的吧!主杆一节一节地向上长,抬头看时,发现竹子虽然也抽着新芽,却不失有去年发黄的枯叶落下,不过有新芽替换着它们也可放心地把重任交于新芽,安心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
转眼间,己是夏季了。竹子也己经长得高耸入云,粗壮碧绿的了。大片大片的竹叶挂在竹枝上,使得竹子显得更加有生气,更加有活力。看着这大片的竹叶,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坐在竹下,用竹叶包粽子的那段时光。转眼我已长成新世纪的中学生了,真是时光一去不复返啊!可是这竹,还是像以前一样,为人们乘凉提供一个良好场所。
虽然竹子没有牡丹的娇艳,没有茉莉的清香,没有玫瑰的多情,但它凭着自己那惊人的毅力,那坚强不屈的精神,走过了无数个春秋冬夏。它那种毅力与精神,令我折服。
竹,充满活力,充满力量的竹,正在看着我们。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