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影视作品的梗概作文

英雄人物的梗概作文一篇,400字以上,五年级的水平好的,可以加分... 英雄人物的梗概作文一篇,400字以上,五年级的水平
好的,可以加分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0-12-05
展开全部
  这个故事发生在1932年,在一个叫的柳系溪小山村里,住着几十户贫困家庭.村里的人每天受着胡汉三这个恶霸的欺压。而我们勇敢的小红军冬子,却与胡汉三作斗争。
  柳系溪的一天,红军部队来到了这个村子,胡汉三当时正在用鞭子抽打小冬子,让他说出自己的爸爸在哪里,冬子强忍着疼痛,怎么也不肯说。幸好,红军部队及时赶到,抓住了胡汉三。而狡猾的胡汉三在监狱里逃脱了,这一幕,却正被潘冬子给看到了,冬子与他进行搏斗,胡汉三还是逃走了。
  后来,红军撤出了柳溪村,胡汉三又回到了这里,宋大爷带领冬子母子逃到了山上,冬子母亲柳琴成为了党员,冬子高兴地说,自己从此就是党的孩子了。不久,冬子妈妈在一次掩护群众时被鬼子烧死。
  冬子与宋爷爷随同游击队与敌人打仗,被留在了后面的冬子爬上木桥观战,并在宋爷爷的协助下机智地断了木桥,堵死了敌人的退路。
  胡汉三实施封山,严禁群众私带盐进山,企图把红军“困死”在山上。冬子机智地将盐水放在棉衣里,与宋爷爷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搜查,将盐带上了山,给红军吃。
  吴大叔与宋爷爷商量决定把冬子送到“茂源米店”当小侦探员,打探敌人的情报。冬子探听到了大批敌人要进山围剿红军的重要情报,沉着冷静的冬子一方面让春伢子将情报转给宋爷爷,然后交给红军,一方面联合宋爷爷设计带领人民群众破坏了大量打算运给鬼子的粮食。这使胡汉三极为生气,并且在米店里认出了潘冬子,又被春伢子巧妙地掩护住了。一天夜里,冬子趁胡汉三熟睡时点着了他的棉被,并用刀将其砍死。这时。下山的红军将白狗子大批军队消灭,取得了胜利。
  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战斗,冬子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红军战士,他一直珍藏的那颗闪闪红星终于戴在了他的军帽上。这时冬子的爸爸被派来接红军队伍去抗日前线,冬子也随着部队一同上路,开始了新的战斗
百度网友897f7f8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7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革命的准备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 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 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与此同时,自发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多达千余次。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
  为了消弭革命,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年7月,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 预备立宪 。1907年9、10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力。上层资产阶级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权。但是满洲亲贵们对立宪并不热衷。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改元宣统。摄政王载沣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 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为总理的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数人抛弃立宪的幻想,对革命活动开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势愈益成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谢他妻
2012-12-26 · TA获得超过10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万
展开全部
七八十年前,有一群人,他们的一生为我们今天所歌颂。就在重庆,在白公馆渣滓(zhāzǐ)洞的牢房里,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动了国民的良知。像古时的预言家,他们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有一天中国终会站起来!那就是新中国!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一片新天地!电影《红岩》里,许云峰、江姐、“疯老头”华子良、可爱的小萝卜头……他们经受住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刑罚考验:老虎凳、往指甲里钉竹签等惨绝人寰的折磨,保护了党的同志,保卫了党的机密,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江姐在面对丈夫的惨死的同时也不在敌人面前显露半分。就算敌人站在眼前,她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坦然面对。敌人软硬兼施,江姐在伤痕累累血肉模糊的情况下,仍一声不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们的希望源于一种无畏的信念:平等、自由、强大的祖国、共产主义。他们的斗争,拯救了千百万水深火热的穷苦人民,给了大众幸福的生活。让历尽沧桑的祖国矗立(chùlì)在世界之巅!为她今天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的国家建立了许多世界水平的学校及学术体系,我们的人民看病可以报销,爸爸妈妈每个月会发洗衣粉肥皂,我们造了原子弹,航天飞机,我们登上了月球,我们要举办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真正地腾飞起来了!我们成为了农业和工业强国!

先烈们的梦就是中国的繁荣富强!他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要求,即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信条。我们的历史就建立在这样的梦想和努力上。通过我们的梦想和努力,我们将重塑更高更远的希望:那就是中国的辉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8707e94
2010-12-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烈火中永生》我前前后后看过几次。第一次看时,我大概不到十岁。当时并不懂得“革命”、“牺牲”等等词汇的意义,但心里已经有了一份崇敬英雄的情感。从那时到现在,我最崇敬的一直是江姐。
第二次看《烈火中永生》时,我多少成熟些了,对那段历史也有了一些了解,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看过的几部以红岩英烈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里,《烈火中永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从小到大,真正让我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并不多,得上百看不厌的只有两个,一是《西游记》,一是《烈火中永生》。喜欢《西游记》,无非是为了消遣,让里面的猴儿逗自己一笑罢了;而对《烈火中永生》的喜爱,则完全出于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烈火中永生》我前前后后看过几次。第一次看时,我大概不到十岁。当时并不懂得“革命”、“牺牲”等等词汇的意义,但心里已经有了一份崇敬英雄的情感。从那时到现在,我最崇敬的一直是江姐。
第二次看《烈火中永生》时,我多少成熟些了,对那段历史也有了一些了解,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看过的几部以红岩英烈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里,《烈火中永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在影片开始不久,有一个情节,是江姐见到孙明霞。她微笑着问:“明霞,生我的气了吧?”因为我一直没看过开头,在这个情节以前就没看过了,所以不知江姐为何问了这句话(是否是因为组织没有批准孙明霞去川北?)。但那种亲切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一下就把她朴素、和蔼、平易近人的品质体现了出来。
江姐看到城门上挂着丈夫头颅的那一场,我觉得氛围营造得非常好:淅淅沥沥的阴雨、三三两两的农民、高高耸立的城门,直到江姐看清了布告,这一切安排,直接营造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氛围。
在江姐的性格中,最感染我的是她面对一切风险、考验,直至酷刑与死亡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乐观镇定、泰然自若。这一点在审讯、牺牲时都表现的尤为突出。
审讯那一场,江姐的沉静和徐鹏飞的暴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一段话,听起来庄重无畏。在这时可以感到,那群拥有着各色刑具、身强体壮的特务,在她这样一位看似柔弱的女共产党员面前,都显得尘土一般渺小。灭绝人性的毒刑拷打之下,女英雄毫不屈服,让我肃然起敬。还有一个细节让我久不能忘:徐鹏飞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说江姐的丈夫死了,留下个小孩谁来带?再过个三年五载,孩子长大了,怕是连爹妈也不认识。这时,江姐转过头背对敌人,我看到她眼里似乎闪过一丝泪光。我能够感受到她作为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对丈夫、儿子深深的爱。
牺牲的那一场,几次我都是含着眼泪看完的。《国际歌》音乐响起,悲壮!震撼!江姐换上旗袍,整理衣装时的从容不迫,以及和许云峰共赴刑场,向战友们挥手告别的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在我心里凝成了永恒!
看到最后被囚的革命者们冲出牢笼,和解放军拥抱、握手的场面,我有些辛酸。因为这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心中始终忘不了大屠杀中300多人遇难的惨烈。
最后一次看《烈火中永生》是在2005年7月5日,就是一年前的这一天。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在两天后的7月7日,我走进了中考的考场。正因为心中那一份激动,考试中我丝毫没有紧张,超常发挥考进了重点高中。在我的生活、学习里,毫无疑问,《烈火中永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时我在初中最困难的一段时期里都没有畏缩不前过。
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也没能完整地看过《烈火中永生》,只能期待着下一次机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c199c4
2019-0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3
展开全部
王二小的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