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作品欣赏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艺术界里,如同在一切伟大的创造里一样自由前
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芬创作的誓言,他的创作实
现了这些誓言,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他
的“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革命英雄主义理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
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
等作品里,特别是《第九交响曲》宣告了贝多芬理想
的目的——全人类的团结友爱。 乐圣贝多芬是最
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
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
位。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
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
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
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
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
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
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
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
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
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
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
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
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
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
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
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
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
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
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
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一1802)的创作,比
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
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
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
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
熟时期,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合唱曲有两部弥撒(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
《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等。 戏剧作
品有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
《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
修斯的生民》等。 室内乐有七重奏、钢琴和管乐
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
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得琴小夜
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和圆号奏鸣曲
以及很重要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声和乐队
场景《啊!不忠的人》以及其它声乐与钢琴曲等。
从乐派归属来说,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
后期明显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该归为浪漫派。其代
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Op.55、67、
68、92、125),序曲《爱格蒙特》(Op.84)、序曲
《林利奥兰》(Op.62)、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Op.7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C大调
第九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59-3)、c小调第八钢琴
奏鸣曲《悲怆》(Op.13)、#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
曲《月光》(Op.27-2)、F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春
天》(Op.24)、F大调第二浪漫曲(Op.50)。
贝多芬的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
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
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
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
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
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
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
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
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
标志着他的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
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
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
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
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
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
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
的、史诗般的一生和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
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
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
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
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
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
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
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
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
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
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
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
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
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
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
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
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
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
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
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
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芬创作的誓言,他的创作实
现了这些誓言,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他
的“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革命英雄主义理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
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
等作品里,特别是《第九交响曲》宣告了贝多芬理想
的目的——全人类的团结友爱。 乐圣贝多芬是最
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
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
位。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
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
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
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
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
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
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
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
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
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
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
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
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
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
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
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
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
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
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
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一1802)的创作,比
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
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
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
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
熟时期,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合唱曲有两部弥撒(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
《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等。 戏剧作
品有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
《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
修斯的生民》等。 室内乐有七重奏、钢琴和管乐
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
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得琴小夜
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和圆号奏鸣曲
以及很重要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声和乐队
场景《啊!不忠的人》以及其它声乐与钢琴曲等。
从乐派归属来说,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
后期明显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该归为浪漫派。其代
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Op.55、67、
68、92、125),序曲《爱格蒙特》(Op.84)、序曲
《林利奥兰》(Op.62)、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Op.7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C大调
第九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59-3)、c小调第八钢琴
奏鸣曲《悲怆》(Op.13)、#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
曲《月光》(Op.27-2)、F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春
天》(Op.24)、F大调第二浪漫曲(Op.50)。
贝多芬的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
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
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
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
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
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
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
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
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
标志着他的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
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
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
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
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
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
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
的、史诗般的一生和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
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
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
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
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
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
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
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
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
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
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
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
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
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
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
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
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
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
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
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
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http://blog.163.com/fan_cun_fu/blog/static/45560920071123926821/
展开全部
“在艺术界里,如同在一切伟大的创造里一样自由前
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芬创作的誓言,他的创作实
现了这些誓言,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他
的“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革命英雄主义理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
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
等作品里,特别是《第九交响曲》宣告了贝多芬理想
的目的——全人类的团结友爱。 乐圣贝多芬是最
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
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
位。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
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
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
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
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
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
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
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
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
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
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
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
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
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
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
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
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
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
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
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一1802)的创作,比
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
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
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
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
熟时期,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合唱曲有两部弥撒(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
《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等。 戏剧作
品有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
《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
修斯的生民》等。 室内乐有七重奏、钢琴和管乐
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
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得琴小夜
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和圆号奏鸣曲
以及很重要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声和乐队
场景《啊!不忠的人》以及其它声乐与钢琴曲等。
从乐派归属来说,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
后期明显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该归为浪漫派。其代
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Op.55、67、
68、92、125),序曲《爱格蒙特》(Op.84)、序曲
《林利奥兰》(Op.62)、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Op.7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C大调
第九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59-3)、c小调第八钢琴
奏鸣曲《悲怆》(Op.13)、#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
曲《月光》(Op.27-2)、F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春
天》(Op.24)、F大调第二浪漫曲(Op.50)。
贝多芬的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
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
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
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
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
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
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
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
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
标志着他的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
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
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
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
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
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
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
的、史诗般的一生和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
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
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
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
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
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
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
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
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
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
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
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
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
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
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
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
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
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
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
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
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芬创作的誓言,他的创作实
现了这些誓言,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他
的“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革命英雄主义理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
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
等作品里,特别是《第九交响曲》宣告了贝多芬理想
的目的——全人类的团结友爱。 乐圣贝多芬是最
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
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
位。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
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
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
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
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
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
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
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
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
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
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
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
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
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
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
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
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
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
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
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一1802)的创作,比
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
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
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
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
熟时期,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合唱曲有两部弥撒(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
《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等。 戏剧作
品有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
《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
修斯的生民》等。 室内乐有七重奏、钢琴和管乐
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
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得琴小夜
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和圆号奏鸣曲
以及很重要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声和乐队
场景《啊!不忠的人》以及其它声乐与钢琴曲等。
从乐派归属来说,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
后期明显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该归为浪漫派。其代
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Op.55、67、
68、92、125),序曲《爱格蒙特》(Op.84)、序曲
《林利奥兰》(Op.62)、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Op.7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C大调
第九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59-3)、c小调第八钢琴
奏鸣曲《悲怆》(Op.13)、#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
曲《月光》(Op.27-2)、F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春
天》(Op.24)、F大调第二浪漫曲(Op.50)。
贝多芬的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
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
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
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
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
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
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
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
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
标志着他的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
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
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
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
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
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
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
的、史诗般的一生和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
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
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
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
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
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
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
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
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
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
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
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
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
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
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
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
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
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
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
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
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