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叫端月,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四月叫槐月,五月叫榴月。。。十二月叫腊月,六月到十一月叫什么?
1、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蓬,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2、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3、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4、九月:通常称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
5、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
6、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
扩展资料
十二月份的其他别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大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冬月、建子、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份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
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也不知道你要哪个啊
二月称“杏月”、“如月”、“仲春”;
三月称“桃月”、“寎月”、“季春”;
四月称“清和月”、“槐月”、“余月”、“孟夏”;
五月称“端月”、“榴月”、“皋月”、“仲夏”;
六月称“荷月”、“且月”、“伏月”、“季夏”;
七月称“桐同”、“霜月”、“相月”、“巧月”、“孟秋”;
八月称“桂月”、“壮月”、“仲秋”;
九月称“菊月”、“玄月”、“季秋”;
十月称“小阳春”、“阳月”、“孟冬”;
十一月称“葭(jiā)月”、“辜月”、“仲冬”;
十二月称“嘉平月”、“腊月”、“涂月”、“季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