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经济发展史。
珠海经济发展史。我要详细的珠海经济发展史。过去的发展,现在的发展,未来的方针全部都要。目前20分,如果详细,满意的,给50分。说道做到!!最好从地理和人才两个角度也说说,...
珠海 经济发展史。 我要详细的 珠海经济发展史。过去的发展,现在的发展,未来的方针 全部都要。目前20分,如果 详细,满意的,给50分。说道做到!!
最好从地理和人才两个角度 也说说,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并举例。 展开
最好从地理和人才两个角度 也说说,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并举例。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处珠江三角洲南岸之端、珠江入海口处的珠海,具有发展航运的天然优势。30年前,这个天生丽质的海滨小城幸运地成为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从此,珠海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并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港口,珠海最具优势的核心资源,自经济特区建立之日起,便开始上演一幕幕沧海变桑田般的巨变:30年来,珠海港已从小规模的内河渡口和渔港,一跃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乃至整个西江流域港口群的“龙头”。
如今在高栏港,10万吨级、15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正在建设中,新的国际航线在不断地开辟,溯西江而上的内河港口联盟已经成立起来,围绕港口形成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渐集聚。
高栏港,正朝着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万至500万标箱,集深水型、综合型、高效型、环保型为一身的新一代区域枢纽大港迈进。
特区30年:港口吞吐量增长278倍
1978年的珠海还是一个仅有13艘机动运输船和8艘驳船的边陲小镇。尽管解放后的香洲港已是广东省主要港口,但当时珠海境内的港口仍是以小规模渔港和渡口为主。多年来整个珠海县的港口吞吐量都徘徊在18万吨左右。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珠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也从这时开始悄然萌动。从1979年到1985年,珠海市在港口建设领域的投资超过了1.3亿元,重点建设、发展了九洲港和前山港。5年间,珠海全市的港口吞吐量增长了9倍,达到192万吨。
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进入“而立之年”。从高栏港出发,国际集装箱航线可直通南美,西江驳船可直达广西梧州。今年,以高栏港为首的珠海港年吞吐量预计可达5000万吨,相比30年前增长了278倍。
在珠海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十大重点工程”中,高栏港经济区在未来3年至5年间枢纽工程建设和产业投资总额将达1300多亿元。高栏港,珠江西岸地区唯一深水码头,正在成为一座辐射周边、带动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枢纽大港。
九洲港:打通至香港“水上黄金通道”
1980年,九洲港客运码头和小货运码头动工建设。1982年9月,珠海首个对外开放的港口九洲港建成,并随即开辟了香港、深圳蛇口两条航线。珠海到深圳、香港的交通时间被历史性地缩短至1个多小时。珠海直通世界贸易中心香港的大门打开了。
1982年建成的九洲港客运码头拥有5个泊位,可供5艘飞翼船或双体喷射船同时靠泊,亦可供800座位的大型客轮靠泊;小货运码头拥有3个泊位,可靠泊1500吨级的货船和集装箱船,拥有80万吨货物的年通过能力。如此规模的九洲港在当时,不仅是珠三角西岸唯一的深水港口,也是珠海最大的客货运综合性码头。
20多年前,一些看准了经济特区发展潜力的香港投资人通过这条水上交通要道来到珠海,开始办厂、创业。这股投资热潮后来造就了天威飞马等一批立足珠海数十载的优秀港资企业。
直至今天,九洲港依然是珠海水路对接深圳、香港的重要窗口,九洲港集装箱码头依然是珠海很多企业物流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九洲港至香港的高速客轮,28年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黄金通道”,是珠海与香港更加广泛而紧密合作的必要交通基础。
高栏港:践行珠海“以港立市”重任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以香洲港、九洲港、井岸港、前山港等港口主要服务于珠海自身城市建设和对港贸易,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为身处西江入海口的“门户城市”,珠海依然没有万吨级深水大港,没有国际集装箱航线,这意味着港口这扇面向世界的大门并未真正打开。
1992年,从珠海市区直通南水镇的珠海大道、高栏港两个2万吨级多功能码头、连接南水镇和高栏岛的连岛大堤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从此,高栏港带着以港口发展带动城市繁荣美好愿望,轰轰烈烈登上了珠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
2008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拥有建港岸线68.5公里,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100多个,并具备建设30万吨级以上石化大码头的条件,年设计吞吐量可达1.5亿吨以上的高栏港,真正成为了珠海港口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2008年7月,港口开发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大幕拉开,市港口管理局、珠海港控股集团与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成功组建,形成了港口行政管理、港口经营开发、港区建设管理既分工明确又一体联动的新体制。两年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珠海港依然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进而提出要“迈向亿吨大港”!
然而,在港口林立的珠三角地区,高栏港迈向亿吨大港的脚步并不轻松。面对集装箱吞吐量已具相当规模的盐田港、南沙港,珠海港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2009年,珠海港煤、油、气等吞吐量2490万吨,占广东能源吞吐量的23%,其中成品油占广东省的比重为15.86%、液化气占20.58%,均列广东省第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使珠海港避免了与周边港口的同质性竞争,拉近了与先进港口的差距。
为此,高栏港在大力兴建集装箱码头的同时,也着力推动煤码头、矿石码头和石油化工码头的建设。目前,8万吨级油码头、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都已经建成,10万吨级煤码头、15万吨级矿石码头等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随着港口的发展,港口生产与临港产业互动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高栏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珠海大型电力、石化、船舶、航空、装备制造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成功吸引了壳牌石油、BP化工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船在珠海投资,还带动了珠海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大大提升了珠海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关键。
港口,珠海最具优势的核心资源,自经济特区建立之日起,便开始上演一幕幕沧海变桑田般的巨变:30年来,珠海港已从小规模的内河渡口和渔港,一跃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乃至整个西江流域港口群的“龙头”。
如今在高栏港,10万吨级、15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正在建设中,新的国际航线在不断地开辟,溯西江而上的内河港口联盟已经成立起来,围绕港口形成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渐集聚。
高栏港,正朝着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万至500万标箱,集深水型、综合型、高效型、环保型为一身的新一代区域枢纽大港迈进。
特区30年:港口吞吐量增长278倍
1978年的珠海还是一个仅有13艘机动运输船和8艘驳船的边陲小镇。尽管解放后的香洲港已是广东省主要港口,但当时珠海境内的港口仍是以小规模渔港和渡口为主。多年来整个珠海县的港口吞吐量都徘徊在18万吨左右。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珠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也从这时开始悄然萌动。从1979年到1985年,珠海市在港口建设领域的投资超过了1.3亿元,重点建设、发展了九洲港和前山港。5年间,珠海全市的港口吞吐量增长了9倍,达到192万吨。
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进入“而立之年”。从高栏港出发,国际集装箱航线可直通南美,西江驳船可直达广西梧州。今年,以高栏港为首的珠海港年吞吐量预计可达5000万吨,相比30年前增长了278倍。
在珠海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十大重点工程”中,高栏港经济区在未来3年至5年间枢纽工程建设和产业投资总额将达1300多亿元。高栏港,珠江西岸地区唯一深水码头,正在成为一座辐射周边、带动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枢纽大港。
九洲港:打通至香港“水上黄金通道”
1980年,九洲港客运码头和小货运码头动工建设。1982年9月,珠海首个对外开放的港口九洲港建成,并随即开辟了香港、深圳蛇口两条航线。珠海到深圳、香港的交通时间被历史性地缩短至1个多小时。珠海直通世界贸易中心香港的大门打开了。
1982年建成的九洲港客运码头拥有5个泊位,可供5艘飞翼船或双体喷射船同时靠泊,亦可供800座位的大型客轮靠泊;小货运码头拥有3个泊位,可靠泊1500吨级的货船和集装箱船,拥有80万吨货物的年通过能力。如此规模的九洲港在当时,不仅是珠三角西岸唯一的深水港口,也是珠海最大的客货运综合性码头。
20多年前,一些看准了经济特区发展潜力的香港投资人通过这条水上交通要道来到珠海,开始办厂、创业。这股投资热潮后来造就了天威飞马等一批立足珠海数十载的优秀港资企业。
直至今天,九洲港依然是珠海水路对接深圳、香港的重要窗口,九洲港集装箱码头依然是珠海很多企业物流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九洲港至香港的高速客轮,28年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黄金通道”,是珠海与香港更加广泛而紧密合作的必要交通基础。
高栏港:践行珠海“以港立市”重任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以香洲港、九洲港、井岸港、前山港等港口主要服务于珠海自身城市建设和对港贸易,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为身处西江入海口的“门户城市”,珠海依然没有万吨级深水大港,没有国际集装箱航线,这意味着港口这扇面向世界的大门并未真正打开。
1992年,从珠海市区直通南水镇的珠海大道、高栏港两个2万吨级多功能码头、连接南水镇和高栏岛的连岛大堤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从此,高栏港带着以港口发展带动城市繁荣美好愿望,轰轰烈烈登上了珠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
2008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拥有建港岸线68.5公里,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100多个,并具备建设30万吨级以上石化大码头的条件,年设计吞吐量可达1.5亿吨以上的高栏港,真正成为了珠海港口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2008年7月,港口开发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大幕拉开,市港口管理局、珠海港控股集团与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成功组建,形成了港口行政管理、港口经营开发、港区建设管理既分工明确又一体联动的新体制。两年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珠海港依然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进而提出要“迈向亿吨大港”!
然而,在港口林立的珠三角地区,高栏港迈向亿吨大港的脚步并不轻松。面对集装箱吞吐量已具相当规模的盐田港、南沙港,珠海港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2009年,珠海港煤、油、气等吞吐量2490万吨,占广东能源吞吐量的23%,其中成品油占广东省的比重为15.86%、液化气占20.58%,均列广东省第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使珠海港避免了与周边港口的同质性竞争,拉近了与先进港口的差距。
为此,高栏港在大力兴建集装箱码头的同时,也着力推动煤码头、矿石码头和石油化工码头的建设。目前,8万吨级油码头、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都已经建成,10万吨级煤码头、15万吨级矿石码头等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随着港口的发展,港口生产与临港产业互动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高栏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珠海大型电力、石化、船舶、航空、装备制造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成功吸引了壳牌石油、BP化工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船在珠海投资,还带动了珠海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大大提升了珠海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关键。
参考资料: http://www.ycwb.com/news_special/2010-08/23/content_2621860.htm
展开全部
2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这25年在珠海的发展历史潮流中却是满载辉煌硕果的辉煌25年。25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胆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海滨城市的特色,坚持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较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1990年以来九次荣获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第一,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本地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6亿元(现价)增加到2003年的476.73亿元,年均增长25.4%;工业总产值从2.3亿元增加到1036.63亿元,年均增长30.4%;地方财政收入从0.37亿元增加到34.8亿元,年均增长21.8%。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纳入统计范围的高新技术企业(含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近百家。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民营科技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50%以上。今年有3家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上市,珠海成了中小企业板开盘以来上市企业最多、融资总量最大的城市。
对外开放成绩突出
珠海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到目前为止,珠海有外商投资企业共近7000家,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合同利用外资从1980年的0.64亿美元增长到17.07亿美元,年均增长15.3%,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从0.16亿美元增长到9.42亿美元,年均增长19.4%。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珠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珠海经济总量的近70%。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拓展出口市场,外贸进出口增长势头强劲。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0.19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67.8亿美元,年均增长34.3%。其中,外贸出口从0.13亿美元增长到69.1亿美元,年均增长31.4%。在保持对欧洲、美国等传统市场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开拓了非洲、拉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2003年,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43亿元,占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90%。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现有民营科技企业258户,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102户,占全市科技企业户数的67.3%。全市重点科技新产品全部出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获授专利508项,占全市专利总数的80%。
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珠海从创建经济特区之初就确立了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2003年珠海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80万人次,国内游客820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438万人次,珠海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初步建立了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提高。财税、金融、外贸、投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设立市产权交易中心等五大要素市场,推进了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机关作风建设初见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2(按可比口径),是1986年的12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用于住房、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继1998年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之后,大规模开展城中旧村改造,10.46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珠海大办大学校园,去年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超过3.5万人,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
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本地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6亿元(现价)增加到2003年的476.73亿元,年均增长25.4%;工业总产值从2.3亿元增加到1036.63亿元,年均增长30.4%;地方财政收入从0.37亿元增加到34.8亿元,年均增长21.8%。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纳入统计范围的高新技术企业(含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近百家。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民营科技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50%以上。今年有3家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上市,珠海成了中小企业板开盘以来上市企业最多、融资总量最大的城市。
对外开放成绩突出
珠海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到目前为止,珠海有外商投资企业共近7000家,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合同利用外资从1980年的0.64亿美元增长到17.07亿美元,年均增长15.3%,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从0.16亿美元增长到9.42亿美元,年均增长19.4%。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珠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珠海经济总量的近70%。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拓展出口市场,外贸进出口增长势头强劲。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0.19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67.8亿美元,年均增长34.3%。其中,外贸出口从0.13亿美元增长到69.1亿美元,年均增长31.4%。在保持对欧洲、美国等传统市场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开拓了非洲、拉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2003年,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43亿元,占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90%。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现有民营科技企业258户,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102户,占全市科技企业户数的67.3%。全市重点科技新产品全部出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获授专利508项,占全市专利总数的80%。
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珠海从创建经济特区之初就确立了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2003年珠海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80万人次,国内游客820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438万人次,珠海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初步建立了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提高。财税、金融、外贸、投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设立市产权交易中心等五大要素市场,推进了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机关作风建设初见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2(按可比口径),是1986年的12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用于住房、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继1998年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之后,大规模开展城中旧村改造,10.46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珠海大办大学校园,去年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超过3.5万人,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说实话,我也想要
介绍珠海的书籍太少了
市面上都没什么卖的
介绍深圳的大把大把
介绍珠海的书籍太少了
市面上都没什么卖的
介绍深圳的大把大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