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鲁迅先生的感受。急!!!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现代中国的文坛上,鲁迅无疑是个庞然大物。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大多对他有种天然的敬畏。可是,只要你多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他也是个凡人,甚至可以说他也是个“俗人”,即和你我一样的平常之人。最近听了孔庆东先生说鲁迅的节目后,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鲁迅的平常,首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只要看看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就知道了。润土、阿Q、孔乙己、祥林嫂……,一个个都那么卑微,却又那么亲切。而鲁迅先生则从不居高临下,从不以“精英”自居,总是把自己放在与这些小人物平等的位置上,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每每读他笔下的这些小人物,仿佛都能触摸到一颗善良、温暖的心在跳动。我一直以为,从文学的角度说,鲁迅作品中最精华、最具人文价值的不是他的杂文,也不是他的诗歌和散文,而是他的那些以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
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鲁迅毕竟又是个写杂文的大家,因而在写那些小人物时,往往又多了几分深刻与冷峻,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他的那篇名为《孤独者》的小说。他通过讲述一个奋力反抗封建世俗却最终被封建世俗所吞噬的小职员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丑恶。主人公连殳的“冬天的公园是没有人去的”和“他们父子俩一生的事业就是为了逐出借住在我家里的那个女工”,那份同情让我刻骨铭心,那种冷峻让我不寒而栗!是我听到过的最经典的文学语言之一,真是永生难忘。
鲁迅的平常还表现在他的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他还是个在经济上很“计较”的人。我读过他的日记,记的大多是些生活琐事,而且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比如前天收到了一笔什么钱,昨天又买了个什么东西,今天谁又借去了一本什么书等等。而对发表他文章的报社和杂志社所付给他的稿费,他更是斤斤计较,毫不客气。他虽然对当时的统治者极为不满,但却并不拒绝去官方的机构里任职。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那里有优厚的待遇,可以拿到很多的钱。
但如果我们因此而以为鲁迅先生不怎么高尚那就错了。他的理论是,人在世上首先得活着,然后才能去帮助别人,才能去追求你的理想和抱负。也就是说,首先得有个饭碗,要有饭吃,然后才谈得上其他。为了活下去,而且还力求活的舒适一点,那么,就必须在现实面前做出某种妥协,去干那些自己也许并不怎么喜欢但却能让自己活下去的事情,这就是鲁迅人生哲学的另一面。他的这种处事态度,是很有些辩证法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由此推而广之,有了鲁迅先生这种把饭碗与理想分开来看的思维,我们还可以把很多的事情分开来看,比如爱情与婚姻,情感与理智,思想与行动、高雅与通俗……等等。
鲁迅向生活和现实低头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他的第一个妻子就不是许广平,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个家乡女子。尽管他并不喜欢,但为了不让父母生气又只好从命。所以当他完婚回来后,别人问他回老家干啥去了?他的回答是:“母亲娶媳妇”——无奈而又睿智!又一句很经典的鲁迅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还有他的兄弟恩仇,那就更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了。同为中国文坛巨匠的周作人是他的胞弟,可兄弟俩却为了某些至今都不为世人所完全知晓的原因而反目为仇,直到死都再也不曾相见!也许有些人会大惑不解:都是那么了不得的人啊,怎么为点家庭矛盾就成仇人了呢?不可思议吧?其实大家忘了,鲁迅和周作人虽然是大作家,但他们首先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恩怨情仇,就有想不开拎不起的时候。我以为,这才叫活得真实,这才像个人。
除了“母亲娶媳妇”和兄弟恩仇,鲁迅还喜欢自嘲,喜欢发牢骚,喜欢写点打油诗,处处都体现出他的凡夫俗子本性。读读他的那首《自嘲》诗吧:“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斗志不怎么昂扬吧?
再读读他的那首打油诗《好东西歌》吧:“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北人逃难南人嚷,请愿打电闹连天。还有你骂我来我骂你,说得自己蜜样甜。文的笑道岳飞假,武的却云秦桧奸。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后来知道谁也不是岳飞或秦桧,声明误解释前嫌,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这样的打油诗当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也不会流传千古,但却实实在在是鲁迅写的。
读了这些,难道你不觉得鲁迅更可爱了吗?
不过,最能表现鲁迅的平常人和平常心的,无疑应该是人人皆知的那两句诗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就是鲁迅的情怀,虽然不一定很“伟大”,但绝对很真实。这就是我听鲁迅的一点感想
鲁迅的平常,首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只要看看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就知道了。润土、阿Q、孔乙己、祥林嫂……,一个个都那么卑微,却又那么亲切。而鲁迅先生则从不居高临下,从不以“精英”自居,总是把自己放在与这些小人物平等的位置上,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每每读他笔下的这些小人物,仿佛都能触摸到一颗善良、温暖的心在跳动。我一直以为,从文学的角度说,鲁迅作品中最精华、最具人文价值的不是他的杂文,也不是他的诗歌和散文,而是他的那些以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
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鲁迅毕竟又是个写杂文的大家,因而在写那些小人物时,往往又多了几分深刻与冷峻,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他的那篇名为《孤独者》的小说。他通过讲述一个奋力反抗封建世俗却最终被封建世俗所吞噬的小职员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丑恶。主人公连殳的“冬天的公园是没有人去的”和“他们父子俩一生的事业就是为了逐出借住在我家里的那个女工”,那份同情让我刻骨铭心,那种冷峻让我不寒而栗!是我听到过的最经典的文学语言之一,真是永生难忘。
鲁迅的平常还表现在他的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他还是个在经济上很“计较”的人。我读过他的日记,记的大多是些生活琐事,而且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比如前天收到了一笔什么钱,昨天又买了个什么东西,今天谁又借去了一本什么书等等。而对发表他文章的报社和杂志社所付给他的稿费,他更是斤斤计较,毫不客气。他虽然对当时的统治者极为不满,但却并不拒绝去官方的机构里任职。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那里有优厚的待遇,可以拿到很多的钱。
但如果我们因此而以为鲁迅先生不怎么高尚那就错了。他的理论是,人在世上首先得活着,然后才能去帮助别人,才能去追求你的理想和抱负。也就是说,首先得有个饭碗,要有饭吃,然后才谈得上其他。为了活下去,而且还力求活的舒适一点,那么,就必须在现实面前做出某种妥协,去干那些自己也许并不怎么喜欢但却能让自己活下去的事情,这就是鲁迅人生哲学的另一面。他的这种处事态度,是很有些辩证法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由此推而广之,有了鲁迅先生这种把饭碗与理想分开来看的思维,我们还可以把很多的事情分开来看,比如爱情与婚姻,情感与理智,思想与行动、高雅与通俗……等等。
鲁迅向生活和现实低头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他的第一个妻子就不是许广平,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个家乡女子。尽管他并不喜欢,但为了不让父母生气又只好从命。所以当他完婚回来后,别人问他回老家干啥去了?他的回答是:“母亲娶媳妇”——无奈而又睿智!又一句很经典的鲁迅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还有他的兄弟恩仇,那就更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了。同为中国文坛巨匠的周作人是他的胞弟,可兄弟俩却为了某些至今都不为世人所完全知晓的原因而反目为仇,直到死都再也不曾相见!也许有些人会大惑不解:都是那么了不得的人啊,怎么为点家庭矛盾就成仇人了呢?不可思议吧?其实大家忘了,鲁迅和周作人虽然是大作家,但他们首先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恩怨情仇,就有想不开拎不起的时候。我以为,这才叫活得真实,这才像个人。
除了“母亲娶媳妇”和兄弟恩仇,鲁迅还喜欢自嘲,喜欢发牢骚,喜欢写点打油诗,处处都体现出他的凡夫俗子本性。读读他的那首《自嘲》诗吧:“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斗志不怎么昂扬吧?
再读读他的那首打油诗《好东西歌》吧:“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北人逃难南人嚷,请愿打电闹连天。还有你骂我来我骂你,说得自己蜜样甜。文的笑道岳飞假,武的却云秦桧奸。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后来知道谁也不是岳飞或秦桧,声明误解释前嫌,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这样的打油诗当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也不会流传千古,但却实实在在是鲁迅写的。
读了这些,难道你不觉得鲁迅更可爱了吗?
不过,最能表现鲁迅的平常人和平常心的,无疑应该是人人皆知的那两句诗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就是鲁迅的情怀,虽然不一定很“伟大”,但绝对很真实。这就是我听鲁迅的一点感想
2010-12-06
展开全部
本来想写点的 看来Ls那位高人的回答决定放弃了。。。。。
总之很崇拜他
总之很崇拜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