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最好试题

 我来答
沉默一人↑
2010-12-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修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编辑本段]2、温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编辑本段]3、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编辑本段]4、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你。”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编辑本段]5、勤学好问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编辑本段]6、教学态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子十分谦虚,于是虚心地说:“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一样呢?”
  [编辑本段]7、虚心求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编辑本段]8、育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在教他了
夏至浅夏
2010-12-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万
展开全部
通假字解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的知,同智,智慧)
强调我们在学习中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还有。。翻译句子。
就那么点没多大难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