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郑成功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南明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于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11岁时就已是聪明过人,写 过一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说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其师为之赞不绝口。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一位海盗出身的明朝将领,母亲为日本人,叫做田川氏。其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康熙元年(1662年)便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又建设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
[编辑本段]效忠君国 抗击满清
1644年,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
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大将张煌言在闽浙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则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军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回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一位海盗出身的明朝将领,母亲为日本人,叫做田川氏。其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康熙元年(1662年)便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又建设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
[编辑本段]效忠君国 抗击满清
1644年,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
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大将张煌言在闽浙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则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军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回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展开全部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Kok-sèng-iâ,称之为“Koxinga”。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父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为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籍贯福建泉州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他在郑芝龙投降建虏而被俘虏后,领军和建虏对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期间一度以大军包围金陵,但功败垂成。他并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并接收其领地,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时期。
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71.htm
详细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71.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