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我对美的感悟》作文600字左右`~现在高二 哪位高人快点给我回答
展开全部
什么叫美?我曾查阅过《辞海》,对美的定义是这样下的:美的本义是味美,引申为形貌好看,高兴、好、赞扬等。美的定义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美是一种感觉,不同人对不同事,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因此,对于美,也产生不同的定义。
有人说:“毫无瑕疵,最完美的东西就是美。”有人说:“破碎亦是一种美丽,而且是一种另类的美丽,特质的美丽。”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两颗心的思念跨过空间而碰撞出的火花多美啊!”这世界有太多的美了:淡泊是一种美,灿烂是一种美;独处是一种美,热闹是一种美……美的定义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诠释,我想,这本来也是一种美吧。
综上所述:美,是一种境界,令人赏心悦目。红霞染白云、绿水绕青山,渔歌唱村晓、柳暗衬花明,桃红映柳绿、鸟语带花香,明月照高楼、莺歌伴燕舞……茫茫人海、滚滚麦浪……美景如画。仰视高山,胸中有壮观;俯瞰秀水,心中起波澜。亲近大自然,你得有好心情。心情好,美的境界时刻在眼前。
美,是一种意境,蕴藏在思想深处。风雨之声有韵律美,明月彩虹有画意美,人面桃花有诗情美,稻花香里说丰年有收获美……即使远离沧海桑田,心弦上流淌着万顷波涛;即使没有高峰,心田上耸起千朵莲花峰;心临其境,缘于我们有热情激发美好的想象。
美,是一种灵魂,感动世界的灵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表及里美在人们的心底。扶老携幼有人情美,尊师爱生有求知美,欢声笑语有和谐美……美在心灵之中,就有生机活力。平生素昧相识,一个女孩主动捐出肾脏,移植给病困无助的妇女,不要分文报酬,只为献一份爱心,割下了父母的心头肉啊!内在的美总会创造出奇迹。
美,是一种感受,心志坚韧不拔的感受。美在于能看到、能听到、能说明白,更在于心灵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即使失明,眼前也不是漆黑的一切;即使失聪,耳畔也不是沉寂的世界,即使失语,也能表达美好的情谊。看不到、听不到、说不出来,也能感受到,美,缘于我们内心的感受。眼前没有亮点,灵魂中有色彩斑斓,冲破盲聋哑的禁区,如“明灯女士”海伦·凯勒,顽强同残疾厄运抗争,成为世界的大作家和慈善家,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光亮。
美,是一种发现,发现真理的美。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明了日心说,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布鲁诺敢于反对经院哲学,打破了宗教弄人的阵脚,他在熊熊烈火中永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一步步地发现中,人类逐渐认识了自己生活的世界。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什么是美,从审美角度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美学的三大问题:一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二是美的本质是什么?三是艺术该如何定义?但是,美的本质问题困扰了哲人们几千年,从柏拉图提出千古疑问“美是什么”开始,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提出了无数的关于美的定义,这些定义至今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一些美学家已经开始放弃寻找美的本质,于是,人们至今没有找到美的本质。
美,是一种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造。从原始的树叶遮体,到七彩翻飞的时装闪亮登场,人类始终在追求创造美。驾驭科技知识,遨游太空,在月球上潇洒走一回,在火星上探索一番美……万里长城、金字塔,自由女神、维纳斯、大卫塑像,艾菲尔铁塔、磁悬浮火车,电视、电脑、手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摩天大厦,工业化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知识化时代……人类的智慧、勤劳始终在发明创造中展示着生机勃勃的美。
美丽,是现代的女性最渴望与追求的目标。当一件时髦的外衣配一个小皮超短裙,再配一双迷彩靴,另外再加一点淡装,梳起一酷孩儿般的发型,最后斜背一休闲包。真的,仿佛真的很美丽。而这种美丽在现代有无数的人在寻觅着、追求着。可是,真正的美丽,似乎并不是只有这些。或许,是时代变了;可能,是人们的思想变了;但愿,不要连人的本质也随之改变吧。
美的内涵是自身的修养和内在气质,一般是无法被人模仿的,到哪散发着自信的魅力!还有外在是平时的穿衣打扮,包括妆面,衣服色调颜色搭配款式之类的!气质比外表更重要,你看着大街上好多浓妆艳抹的女子招摇过市,自以为天下最美,实则给人庸俗不堪的感觉,浓妆乍看是挺惊艳,可耐得住看的还是淡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的是不会化妆却把自己抹得五颜六色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性的本能和权利,于是人们被彩霞满天、阳光明媚所陶醉;为小溪淙淙、绿草茵茵而流连;也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所震撼,更被虞姬刎别霸王的凄美而哀婉。人们可以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到美,享受到美,品味到美,然而美的含义绝不能仅仅用外在的华丽来诠释。美是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是躯体与灵魂的和谐,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地,充实的内涵才是一个完美人生的真正含义。
走在大街上,你可能看到过有些老者,残疾人用乞求的眼光渴望着众人给一点施舍。人们却不屑一顾的远去了,真是可悲。往往总是在最需要美丽时,有些美丽随着可怕的现实远走了。
绯红的夕阳染红了深蓝色海面的景致固然美丽,然而它却预示着黑暗的恐惧;鲜艳芬芳的玫瑰也会招致觅食的害虫来啃嚼它的躯干、腐蚀它的根须,以致腐烂死亡;美丽浮华的背后有时也会有很多龌龊的内核,可谓“金絮其外,败絮其中”,再漂亮的绣花枕头里面也只能装着糠皮。
毋庸讳言,人类在创造美的同时,也暴露出与美抗衡对立的一面——丑。丑恶!战争、恐怖战争、经济大战……世界动荡升级。霸权主义、霸王条款不断挑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饥饿、疾病的黑旋风拔地而起,随时袭击一座座难民营,弱势群体在生死线上挣扎着呼吸,不惜用自残自杀反抗不安。恶心人!黑恶势力警匪缱绻,弱肉强食,欺行霸市,官商交易钱权暧昧,买官鬻爵营私舞弊,经营假丑恶、贩卖伪劣空,黄赌毒非充斥黑白两道,社会人上上下下畅通无阻……在很多角落里,阳光照射不到,是非不分、真假难辨、美丑混淆,小人阳奉阴违,恶人气焰嚣张,破坏社会文明与进步;好人遭殃,见义勇为在污蔑歪曲诽谤的尘嚣里苟延残喘……
面对丑恶,我们更感到美的可贵。发现美、创造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追求美、欣赏美是我们名正言顺的权利,爱护美、捍卫美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是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是躯体与灵魂的和谐,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地,充实的内涵才是一个完美人生的真正含义。美是超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地域的。美的光采存在于万物之中,美的光采存在于时空之中,美的光彩是直抵人们心中,感动心灵并直至永恒。
有人说:“毫无瑕疵,最完美的东西就是美。”有人说:“破碎亦是一种美丽,而且是一种另类的美丽,特质的美丽。”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两颗心的思念跨过空间而碰撞出的火花多美啊!”这世界有太多的美了:淡泊是一种美,灿烂是一种美;独处是一种美,热闹是一种美……美的定义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诠释,我想,这本来也是一种美吧。
综上所述:美,是一种境界,令人赏心悦目。红霞染白云、绿水绕青山,渔歌唱村晓、柳暗衬花明,桃红映柳绿、鸟语带花香,明月照高楼、莺歌伴燕舞……茫茫人海、滚滚麦浪……美景如画。仰视高山,胸中有壮观;俯瞰秀水,心中起波澜。亲近大自然,你得有好心情。心情好,美的境界时刻在眼前。
美,是一种意境,蕴藏在思想深处。风雨之声有韵律美,明月彩虹有画意美,人面桃花有诗情美,稻花香里说丰年有收获美……即使远离沧海桑田,心弦上流淌着万顷波涛;即使没有高峰,心田上耸起千朵莲花峰;心临其境,缘于我们有热情激发美好的想象。
美,是一种灵魂,感动世界的灵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表及里美在人们的心底。扶老携幼有人情美,尊师爱生有求知美,欢声笑语有和谐美……美在心灵之中,就有生机活力。平生素昧相识,一个女孩主动捐出肾脏,移植给病困无助的妇女,不要分文报酬,只为献一份爱心,割下了父母的心头肉啊!内在的美总会创造出奇迹。
美,是一种感受,心志坚韧不拔的感受。美在于能看到、能听到、能说明白,更在于心灵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即使失明,眼前也不是漆黑的一切;即使失聪,耳畔也不是沉寂的世界,即使失语,也能表达美好的情谊。看不到、听不到、说不出来,也能感受到,美,缘于我们内心的感受。眼前没有亮点,灵魂中有色彩斑斓,冲破盲聋哑的禁区,如“明灯女士”海伦·凯勒,顽强同残疾厄运抗争,成为世界的大作家和慈善家,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光亮。
美,是一种发现,发现真理的美。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明了日心说,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布鲁诺敢于反对经院哲学,打破了宗教弄人的阵脚,他在熊熊烈火中永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一步步地发现中,人类逐渐认识了自己生活的世界。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什么是美,从审美角度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美学的三大问题:一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二是美的本质是什么?三是艺术该如何定义?但是,美的本质问题困扰了哲人们几千年,从柏拉图提出千古疑问“美是什么”开始,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提出了无数的关于美的定义,这些定义至今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一些美学家已经开始放弃寻找美的本质,于是,人们至今没有找到美的本质。
美,是一种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造。从原始的树叶遮体,到七彩翻飞的时装闪亮登场,人类始终在追求创造美。驾驭科技知识,遨游太空,在月球上潇洒走一回,在火星上探索一番美……万里长城、金字塔,自由女神、维纳斯、大卫塑像,艾菲尔铁塔、磁悬浮火车,电视、电脑、手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摩天大厦,工业化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知识化时代……人类的智慧、勤劳始终在发明创造中展示着生机勃勃的美。
美丽,是现代的女性最渴望与追求的目标。当一件时髦的外衣配一个小皮超短裙,再配一双迷彩靴,另外再加一点淡装,梳起一酷孩儿般的发型,最后斜背一休闲包。真的,仿佛真的很美丽。而这种美丽在现代有无数的人在寻觅着、追求着。可是,真正的美丽,似乎并不是只有这些。或许,是时代变了;可能,是人们的思想变了;但愿,不要连人的本质也随之改变吧。
美的内涵是自身的修养和内在气质,一般是无法被人模仿的,到哪散发着自信的魅力!还有外在是平时的穿衣打扮,包括妆面,衣服色调颜色搭配款式之类的!气质比外表更重要,你看着大街上好多浓妆艳抹的女子招摇过市,自以为天下最美,实则给人庸俗不堪的感觉,浓妆乍看是挺惊艳,可耐得住看的还是淡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的是不会化妆却把自己抹得五颜六色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性的本能和权利,于是人们被彩霞满天、阳光明媚所陶醉;为小溪淙淙、绿草茵茵而流连;也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所震撼,更被虞姬刎别霸王的凄美而哀婉。人们可以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到美,享受到美,品味到美,然而美的含义绝不能仅仅用外在的华丽来诠释。美是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是躯体与灵魂的和谐,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地,充实的内涵才是一个完美人生的真正含义。
走在大街上,你可能看到过有些老者,残疾人用乞求的眼光渴望着众人给一点施舍。人们却不屑一顾的远去了,真是可悲。往往总是在最需要美丽时,有些美丽随着可怕的现实远走了。
绯红的夕阳染红了深蓝色海面的景致固然美丽,然而它却预示着黑暗的恐惧;鲜艳芬芳的玫瑰也会招致觅食的害虫来啃嚼它的躯干、腐蚀它的根须,以致腐烂死亡;美丽浮华的背后有时也会有很多龌龊的内核,可谓“金絮其外,败絮其中”,再漂亮的绣花枕头里面也只能装着糠皮。
毋庸讳言,人类在创造美的同时,也暴露出与美抗衡对立的一面——丑。丑恶!战争、恐怖战争、经济大战……世界动荡升级。霸权主义、霸王条款不断挑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饥饿、疾病的黑旋风拔地而起,随时袭击一座座难民营,弱势群体在生死线上挣扎着呼吸,不惜用自残自杀反抗不安。恶心人!黑恶势力警匪缱绻,弱肉强食,欺行霸市,官商交易钱权暧昧,买官鬻爵营私舞弊,经营假丑恶、贩卖伪劣空,黄赌毒非充斥黑白两道,社会人上上下下畅通无阻……在很多角落里,阳光照射不到,是非不分、真假难辨、美丑混淆,小人阳奉阴违,恶人气焰嚣张,破坏社会文明与进步;好人遭殃,见义勇为在污蔑歪曲诽谤的尘嚣里苟延残喘……
面对丑恶,我们更感到美的可贵。发现美、创造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追求美、欣赏美是我们名正言顺的权利,爱护美、捍卫美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是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是躯体与灵魂的和谐,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地,充实的内涵才是一个完美人生的真正含义。美是超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地域的。美的光采存在于万物之中,美的光采存在于时空之中,美的光彩是直抵人们心中,感动心灵并直至永恒。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离家不远的河堤是我每天上下班所必经之路,我常常被河堤两侧那黄灿灿的野花所感动。它们开得随心所欲,与周围和谐共处,互不相扰。无论它们生长在哪里,都无法掩饰它们所释放的自然美。
这些看去并不起眼的野花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力量,让你感受到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完美。它们齐心合力的盛开着,仿佛一群看稀奇的小丫头,闹嚷嚷的,挤着、挨着,张张笑脸欣喜着、欢笑着,花朵虽小,开得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绚丽多姿,妆扮着激情燃烧的盛夏。
阳光下,它们在绿色的草丛中散放着金灿灿的光芒,耀眼夺目,仿佛金光闪闪的繁星闪烁在你的眼前。那些高雅洁白的野花相互簇拥,或是独自盛开,宛若片片洁白的雪花漂浮在绿草之上,真是美极了。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每次走过,我都能感受到那张张欢笑的脸在用同一种姿态迎候我的到来,那甜甜的欢笑已触摸到了我的心灵,我被感动、被感染了,有些难以抑制。
只要你用心观察,美就在你的身边,它无处不在,美掩盖了肮脏和丑陋。美在自然,和谐就是一种美,好比花儿离不开绿叶一样。其实,和谐就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的感受。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的存在,珍惜你所发现的永久的美和短暂的美。
能够发现美、享受美,这就是幸福和快乐。
2\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名为《月光手帕》的文章。文中的那位小姑娘把一片月光误认为是手帕,弯下腰去捡。作者正是捕捉到了这么一个画面,并由此写下了自己的感动——“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去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一次美的愉悦。”
作者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也渐渐失去了孩子的纯真和好奇;对世界看久了,认识“深”了,眼睛便也变得“俗”了。结果,一切新奇的想法便被所谓的“实际”所取代。虽然天还是那方天,云还是那片云,但你却开始感叹生活的无聊,竟不再去看那天、那云的美丽。其实,美丽的事物并没有褪色,只是你的眼光变了。于是,当那双不再纯真的眼睛看到这片透过窗棂射在地上的月光时,你会怎样呢?也许你只能无动于衷地踏着它走过,因为你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片月光,而在一个纯真孩子的眼里却成为一块乳白色的手帕。我想,那位姑娘在弯下腰时,一定在想:这么漂亮的手帕可千万不要被踩脏啊。即使她后来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片月光时,她也不会失望。回头再望望那块“月光手帕”,她也许会会心一笑,而这正是快乐的源泉。
有时候,我很害怕长大。怕越长大越无法理解小姑娘的纯真,最终成为一个踩着“月光手帕”走过去的“大人”。很多人一定要到自然中去寻找美。但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寻找,只需要去感悟。当你看到初升的红日掩映在校园整齐的树丛后面,你不觉得这很美吗?当你偶然看到几只麻雀嬉戏着从你眼前飞过,你没有发现美吗?当你看到一位戴着红袖标的老人站在路边引导小朋友过马路,你不觉得这正是美吗?当你回到家中,看到父母早已准备好的晚餐,你没有感觉到美吗?这些就是美,无处不在的美。只要你保留一颗纯洁的孩子般的心灵,美丽的事物就会跃入你的眼帘,使你快乐。
弯下腰去捡这块“月光手帕”吧,闭上眼,用心去感受这美的存在吧!
3\ 美的感悟
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物,要么是大脑中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某种负担;要么是因为它短时间内是有用的,因而与我们有某种联系,而一旦用处不再,就成了累赘;要么象云游四海的流浪汉,偶尔在我们的意识之外飘过之后就消失了.只有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们才会完全拥有它.
在我们看来,世界上大部分事物似乎什么都不是.但是我们不能让它这样,因为这样一来,我们自己拥有的东西就显得贫乏和渺小了.假如让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我们所有的力量就有了最终的意义,因为我们相信这些力量会帮助我们拥有祖先留下的遗产.
但是当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美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它是用来区分现实中的光明和黑暗,把美和丑的鲜明对比带到我们的面前吗?如果那样,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对美的这种感知导致了世界的不和谐,就无形中树起了一堵墙,阻碍了世间万物不可间断的交流.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完整,已知的和未知的,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快的之间的分歧就依然存在.但是尽管有哲学名言,人类仍然不承认个人对世界认知的武断性和绝对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局限于个人的未经探索研究或者没有能力去探索研究的经验上.我们只是简单地不由自主地被美征服,从而感知它的存在.真理存在于每一种事物中,因此每一样事物我们都客观面对.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每一种事物都有能力带给我们快乐.
早期的人类把一切的事物都用生命现象来解释.生命科学最初是以有无生命力的明显差别开始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有无生命力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早期我们认为事物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理解是有益的,但是随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这些差别就渐渐消失了.
奥义书上说所有的事物都由快乐创造并且支撑.为了明确这种创造的基本要义,我们需要进行区分__区分美的和不美的东西.然后我们对美的理解才茅塞顿开,从原始的混沌中被唤醒,迫切地想推翻过去从而达到现在的认识.因此我们最初见到的美,穿着五颜六色的羽衣,格子条子纵横交错,外表看上去七零八落.但是当我们对它的认识臻于成熟的时候,那些看起来不和谐的表面开始消融,节奏变的统一了.最初我们是把美与周围环境中剥离出来,使其有别于周围,但是最终我们意识到了万物的和谐.然后,美变成了音乐,没有了聒躁的声音来烦扰我们;它摒弃暴力,呼吁我们的心向上向善.
在我们成长的某个阶段,在我们历史的某个时期,我们企图建立一套对美的崇拜模式,让它陷入一种狭隘的怪圈,成为少部分人用以炫耀的资本.正如印度文明衰落时期的婆罗门教,它被无限夸大,成了反人类情感的温床,那个时期的人们渐渐丧失了对真理的追求,封建迷信乘虚而入.
美学历史也迎来了开明的时期,人们心悦诚服地承认了,事物无论伟大或者渺小都存在着美.过去被我们惊为异类的事物,今天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常而朴实的和谐.凡此种种,我们因此必须要经历各种转变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对于美的判断,我们既要避免对某一种事物明显的偏好,也要避免死抱着旧有的观念不放.然后我们要抵斥夸大平常事物,避免让它们恣意扭曲.为了重建和谐,我们创造了不和谐,这是各种思潮争论的特点.在当今时代,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学思潮的迹象, 它证明了在美学领域把美和丑对立起来是一种狭隘的观念.当一个人具备了不再用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不再固执地遵从自我感觉来看待事物的能力,他自身对周围事物就有了真正的理解.他自己就能看到,在我们看来令人不愉快的事物未必就不美好,而具备着它真实的美.
正如说"世上没有谎言"是荒唐的一样,当我们说美无处不在时,并不是指就不应该再提丑陋了.丑陋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在现实世界里,而是作为消极因子存在于我们自己的理解能力范围中.生活中对美的曲解是一种丑陋,同样地,艺术中对真理的不完美的认识也是一种丑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够将我们的生活与真理法则进行对比,这个法则存在于我们自己心中,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同样地,我们能够将丑陋与永久的和谐法则进行比较,这个法则也是无处不在的.
通过对真理的感知,我们意识了到天地万物的法则,通过对美的感知我们意识到了宇宙的和谐.当我们认识到自然的法则我们就进一步掌握了自然界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当我们认识到道德的法则我们就能把握自己,变得自由起来.同样地,我们越多地理解自然界的和谐,就越多的感受到自然万物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在艺术中对美的表达就越接近普遍的真理.当我们的心灵达到和谐,我们就会全面理解精神世界的幸福感,我们在生活中就会朝善的方向表达美,就会无尽地表达我们的爱.这是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要知道"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我们必须意识到整个世界是充满爱的,因为是爱诞生了世界,支撑着世界,把整个世界拥抱在怀.我们必须完美地敞开我们的内心,这会给予我们力量站在万物的中心,达到梵天的境界,充分体验那种高尚无私的快乐.
音乐是最纯粹的艺术形式,因此它以一种纯粹的不受外部阻碍的方式和精神最直接地表达美.我们似乎感觉到世间万物就象音乐本身一样以无限来表现有限,沉寂却让人能够感觉到有声.夜空不知疲倦地闪烁着群星,就象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惊叹于自己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口齿不清地不断重复这一个单词,并带着无尽的快乐倾听着.当七月的夜雨来临,草地上的黑暗浓重起来,雨声滴嗒,一圈一圈惊扰了沉睡的泥土的寂静,连单调的雨声也似乎变得漆黑了.一行行茂密的树朦朦胧胧, 满是荆棘的灌木丛散落在光秃秃的长满小石头的荒地上,象一个个头发零乱的泳者漂浮在水面上的头部,潮湿的野草和湿漉漉的地面传递着气息,寺庙的耸立着的尖顶,俯瞰着下面一大片一大片的暗影,暗影结成队,把村庄的小屋包围了___一切都似乎是从夜晚的心脏发出的音符,交融着消失在天空无尽的雨声中.
因此真正的诗人们.他们是幻想家,用音乐的语言来阐释宇宙.
每一次作画,他们都很少用象征的手法在画板上展示对天空的形状,交错的线条和色彩的描绘.
他们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对于作画时必须要有画板,刷子和颜料盒的人来说,他一接触到刷子心里的想法就没有了.作完画后艺术家也消失了,只剩带有窗户的画孤零零地挂在哪儿.那只不断传递爱的创造之手也被收回了.
但是音乐家的一切都深藏在内心.音符正是来自于他的生命活力,而不是来自于外部聚集的材料.他的想法和表达是就象兄妹似的;通常是孪生的.在音乐中心灵可以即时将自己表达出来;它不会受任何陌生的物质上的阻碍.
因此虽然音乐也象其它艺术一样一步步走向圆满,但是它的每一步呈现的都是整体的美.作为实物的表达,甚至连语言都是一种障碍,因为它们的意义是由思维构成的.但是音乐从来没有必要依赖于明显的意思;它所表达的东西不是语言能够表达的.
而且,音乐和音乐家是分不开的.当音乐家去世的时候,他的音乐也随着他一起消亡了;音乐终生伴随着它的主人的命运与欢乐.
这首<世界歌>一刻也没有与它的歌唱者分离过.它并不是因为外部物质而变得时尚.它是他的快乐,永不停歇.是伟大的心灵通过天空传递着的快乐的颤栗.
每一种音乐都是完美的,在不圆满中表现圆满.没有一种音符是有结局的,然而每一种音符的意境却都是无限的.
即便这种巨大的和谐没有确切的意义可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不象是手碰到和弦而立即画出的音符?这是关于美的语言,是这个世界顷刻间对我们心灵的爱抚.
昨夜,黑暗中弥漫着寂静,我一个人站在那里,倾听着歌者永不停歇的歌喉.入睡的时候脑海中还着萦绕着之前的瞑想,甚至在我昏昏欲睡时的潜意识中,生命的舞蹈,和着窗外满天的繁星,还在我入眠的身体上继续.只要竖琴的主人一拨动琴弦,我的心就随着震颤的旋律跳动起来,血液在血管内澎湃,身体里数百万个活跃的原子伴随着琴弦的节奏舞动起来.
这些看去并不起眼的野花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力量,让你感受到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完美。它们齐心合力的盛开着,仿佛一群看稀奇的小丫头,闹嚷嚷的,挤着、挨着,张张笑脸欣喜着、欢笑着,花朵虽小,开得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绚丽多姿,妆扮着激情燃烧的盛夏。
阳光下,它们在绿色的草丛中散放着金灿灿的光芒,耀眼夺目,仿佛金光闪闪的繁星闪烁在你的眼前。那些高雅洁白的野花相互簇拥,或是独自盛开,宛若片片洁白的雪花漂浮在绿草之上,真是美极了。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每次走过,我都能感受到那张张欢笑的脸在用同一种姿态迎候我的到来,那甜甜的欢笑已触摸到了我的心灵,我被感动、被感染了,有些难以抑制。
只要你用心观察,美就在你的身边,它无处不在,美掩盖了肮脏和丑陋。美在自然,和谐就是一种美,好比花儿离不开绿叶一样。其实,和谐就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的感受。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的存在,珍惜你所发现的永久的美和短暂的美。
能够发现美、享受美,这就是幸福和快乐。
2\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名为《月光手帕》的文章。文中的那位小姑娘把一片月光误认为是手帕,弯下腰去捡。作者正是捕捉到了这么一个画面,并由此写下了自己的感动——“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去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一次美的愉悦。”
作者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也渐渐失去了孩子的纯真和好奇;对世界看久了,认识“深”了,眼睛便也变得“俗”了。结果,一切新奇的想法便被所谓的“实际”所取代。虽然天还是那方天,云还是那片云,但你却开始感叹生活的无聊,竟不再去看那天、那云的美丽。其实,美丽的事物并没有褪色,只是你的眼光变了。于是,当那双不再纯真的眼睛看到这片透过窗棂射在地上的月光时,你会怎样呢?也许你只能无动于衷地踏着它走过,因为你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片月光,而在一个纯真孩子的眼里却成为一块乳白色的手帕。我想,那位姑娘在弯下腰时,一定在想:这么漂亮的手帕可千万不要被踩脏啊。即使她后来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片月光时,她也不会失望。回头再望望那块“月光手帕”,她也许会会心一笑,而这正是快乐的源泉。
有时候,我很害怕长大。怕越长大越无法理解小姑娘的纯真,最终成为一个踩着“月光手帕”走过去的“大人”。很多人一定要到自然中去寻找美。但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寻找,只需要去感悟。当你看到初升的红日掩映在校园整齐的树丛后面,你不觉得这很美吗?当你偶然看到几只麻雀嬉戏着从你眼前飞过,你没有发现美吗?当你看到一位戴着红袖标的老人站在路边引导小朋友过马路,你不觉得这正是美吗?当你回到家中,看到父母早已准备好的晚餐,你没有感觉到美吗?这些就是美,无处不在的美。只要你保留一颗纯洁的孩子般的心灵,美丽的事物就会跃入你的眼帘,使你快乐。
弯下腰去捡这块“月光手帕”吧,闭上眼,用心去感受这美的存在吧!
3\ 美的感悟
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物,要么是大脑中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某种负担;要么是因为它短时间内是有用的,因而与我们有某种联系,而一旦用处不再,就成了累赘;要么象云游四海的流浪汉,偶尔在我们的意识之外飘过之后就消失了.只有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们才会完全拥有它.
在我们看来,世界上大部分事物似乎什么都不是.但是我们不能让它这样,因为这样一来,我们自己拥有的东西就显得贫乏和渺小了.假如让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我们所有的力量就有了最终的意义,因为我们相信这些力量会帮助我们拥有祖先留下的遗产.
但是当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美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它是用来区分现实中的光明和黑暗,把美和丑的鲜明对比带到我们的面前吗?如果那样,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对美的这种感知导致了世界的不和谐,就无形中树起了一堵墙,阻碍了世间万物不可间断的交流.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完整,已知的和未知的,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快的之间的分歧就依然存在.但是尽管有哲学名言,人类仍然不承认个人对世界认知的武断性和绝对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局限于个人的未经探索研究或者没有能力去探索研究的经验上.我们只是简单地不由自主地被美征服,从而感知它的存在.真理存在于每一种事物中,因此每一样事物我们都客观面对.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每一种事物都有能力带给我们快乐.
早期的人类把一切的事物都用生命现象来解释.生命科学最初是以有无生命力的明显差别开始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有无生命力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早期我们认为事物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理解是有益的,但是随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这些差别就渐渐消失了.
奥义书上说所有的事物都由快乐创造并且支撑.为了明确这种创造的基本要义,我们需要进行区分__区分美的和不美的东西.然后我们对美的理解才茅塞顿开,从原始的混沌中被唤醒,迫切地想推翻过去从而达到现在的认识.因此我们最初见到的美,穿着五颜六色的羽衣,格子条子纵横交错,外表看上去七零八落.但是当我们对它的认识臻于成熟的时候,那些看起来不和谐的表面开始消融,节奏变的统一了.最初我们是把美与周围环境中剥离出来,使其有别于周围,但是最终我们意识到了万物的和谐.然后,美变成了音乐,没有了聒躁的声音来烦扰我们;它摒弃暴力,呼吁我们的心向上向善.
在我们成长的某个阶段,在我们历史的某个时期,我们企图建立一套对美的崇拜模式,让它陷入一种狭隘的怪圈,成为少部分人用以炫耀的资本.正如印度文明衰落时期的婆罗门教,它被无限夸大,成了反人类情感的温床,那个时期的人们渐渐丧失了对真理的追求,封建迷信乘虚而入.
美学历史也迎来了开明的时期,人们心悦诚服地承认了,事物无论伟大或者渺小都存在着美.过去被我们惊为异类的事物,今天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常而朴实的和谐.凡此种种,我们因此必须要经历各种转变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对于美的判断,我们既要避免对某一种事物明显的偏好,也要避免死抱着旧有的观念不放.然后我们要抵斥夸大平常事物,避免让它们恣意扭曲.为了重建和谐,我们创造了不和谐,这是各种思潮争论的特点.在当今时代,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学思潮的迹象, 它证明了在美学领域把美和丑对立起来是一种狭隘的观念.当一个人具备了不再用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不再固执地遵从自我感觉来看待事物的能力,他自身对周围事物就有了真正的理解.他自己就能看到,在我们看来令人不愉快的事物未必就不美好,而具备着它真实的美.
正如说"世上没有谎言"是荒唐的一样,当我们说美无处不在时,并不是指就不应该再提丑陋了.丑陋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在现实世界里,而是作为消极因子存在于我们自己的理解能力范围中.生活中对美的曲解是一种丑陋,同样地,艺术中对真理的不完美的认识也是一种丑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够将我们的生活与真理法则进行对比,这个法则存在于我们自己心中,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同样地,我们能够将丑陋与永久的和谐法则进行比较,这个法则也是无处不在的.
通过对真理的感知,我们意识了到天地万物的法则,通过对美的感知我们意识到了宇宙的和谐.当我们认识到自然的法则我们就进一步掌握了自然界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当我们认识到道德的法则我们就能把握自己,变得自由起来.同样地,我们越多地理解自然界的和谐,就越多的感受到自然万物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在艺术中对美的表达就越接近普遍的真理.当我们的心灵达到和谐,我们就会全面理解精神世界的幸福感,我们在生活中就会朝善的方向表达美,就会无尽地表达我们的爱.这是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要知道"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我们必须意识到整个世界是充满爱的,因为是爱诞生了世界,支撑着世界,把整个世界拥抱在怀.我们必须完美地敞开我们的内心,这会给予我们力量站在万物的中心,达到梵天的境界,充分体验那种高尚无私的快乐.
音乐是最纯粹的艺术形式,因此它以一种纯粹的不受外部阻碍的方式和精神最直接地表达美.我们似乎感觉到世间万物就象音乐本身一样以无限来表现有限,沉寂却让人能够感觉到有声.夜空不知疲倦地闪烁着群星,就象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惊叹于自己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口齿不清地不断重复这一个单词,并带着无尽的快乐倾听着.当七月的夜雨来临,草地上的黑暗浓重起来,雨声滴嗒,一圈一圈惊扰了沉睡的泥土的寂静,连单调的雨声也似乎变得漆黑了.一行行茂密的树朦朦胧胧, 满是荆棘的灌木丛散落在光秃秃的长满小石头的荒地上,象一个个头发零乱的泳者漂浮在水面上的头部,潮湿的野草和湿漉漉的地面传递着气息,寺庙的耸立着的尖顶,俯瞰着下面一大片一大片的暗影,暗影结成队,把村庄的小屋包围了___一切都似乎是从夜晚的心脏发出的音符,交融着消失在天空无尽的雨声中.
因此真正的诗人们.他们是幻想家,用音乐的语言来阐释宇宙.
每一次作画,他们都很少用象征的手法在画板上展示对天空的形状,交错的线条和色彩的描绘.
他们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对于作画时必须要有画板,刷子和颜料盒的人来说,他一接触到刷子心里的想法就没有了.作完画后艺术家也消失了,只剩带有窗户的画孤零零地挂在哪儿.那只不断传递爱的创造之手也被收回了.
但是音乐家的一切都深藏在内心.音符正是来自于他的生命活力,而不是来自于外部聚集的材料.他的想法和表达是就象兄妹似的;通常是孪生的.在音乐中心灵可以即时将自己表达出来;它不会受任何陌生的物质上的阻碍.
因此虽然音乐也象其它艺术一样一步步走向圆满,但是它的每一步呈现的都是整体的美.作为实物的表达,甚至连语言都是一种障碍,因为它们的意义是由思维构成的.但是音乐从来没有必要依赖于明显的意思;它所表达的东西不是语言能够表达的.
而且,音乐和音乐家是分不开的.当音乐家去世的时候,他的音乐也随着他一起消亡了;音乐终生伴随着它的主人的命运与欢乐.
这首<世界歌>一刻也没有与它的歌唱者分离过.它并不是因为外部物质而变得时尚.它是他的快乐,永不停歇.是伟大的心灵通过天空传递着的快乐的颤栗.
每一种音乐都是完美的,在不圆满中表现圆满.没有一种音符是有结局的,然而每一种音符的意境却都是无限的.
即便这种巨大的和谐没有确切的意义可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不象是手碰到和弦而立即画出的音符?这是关于美的语言,是这个世界顷刻间对我们心灵的爱抚.
昨夜,黑暗中弥漫着寂静,我一个人站在那里,倾听着歌者永不停歇的歌喉.入睡的时候脑海中还着萦绕着之前的瞑想,甚至在我昏昏欲睡时的潜意识中,生命的舞蹈,和着窗外满天的繁星,还在我入眠的身体上继续.只要竖琴的主人一拨动琴弦,我的心就随着震颤的旋律跳动起来,血液在血管内澎湃,身体里数百万个活跃的原子伴随着琴弦的节奏舞动起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去学阳光喔,你就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自己动脑筋,就会发现题目其实很简单,加油哦!相信你一定能行!~_~ *_*赞同0| 评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