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两个教案,仅供参考: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这是与生活联系很密切的一个教学内容。
案例:“认识钟表”教学片段。
师:(戴上时钟太阳头饰走进教室)知道老师头上戴的是什么吗?
生:老师戴的是个漂亮的太阳;是个钟面;是一个正在发光的时钟太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知道时钟的用途吗?
生:我知道时钟和表都是用来计时的。
师:的确,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地球迎着太阳自转一周就是一天,一天有24小时。在一天中,时钟嘀嗒、嘀嗒地走个不停,给人们报时。同学们知道古时候有钟表吗?
生:好像没有,因为爷爷说我家的那个钟是我出生的那年买的,如果古时候就有钟表,那我家早就应该有了。
师:古人没有钟表,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全凭直觉,看太阳出来了就下地干活,太阳快要落山就回家休息。后来呀,人们觉得这样只凭直觉判断时间不方便,要是碰到天阴下雨不出太阳,那就无法判断时间了。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滴水计时法”,就是用一只水桶装满水,让水从一个小孔里滴出,每滴完一桶水就是一个时辰。在晚上,过一个时辰就有专人到街上报时,这个人叫更夫,过一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一下更,过两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两下更,一个晚上有五更,第五更就是快天亮了。这种计时法虽然更进步了点,但人们还是觉得存在不足,要是更夫睡着了或是不小心敲错了更,人们的生活不就乱套了吗?于是,聪明的人们才发明了钟表。一开始发明的钟表可大了,但它优点很多,人们不用总在那里守着,一到时间,钟表就会自动报时。但是,要是体积小一点,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那可就更好了。于是,人们不断改进钟表的结构,使钟表的零件越来越小,外观也越来越好看。这就是今天我们到处都可见到的钟表。同学们会看表吗?
生:我只知道有时针和分针;我知道钟面上有12格。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关于钟面的知识。(出示大钟面,进行钟面认识,学习读写时间的方法)现在,老师给每张桌子发一个钟面,同桌相互检查掌握情况。
生:一个拨钟面一个读写时间,然后交换。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更夫敲更”。敲更的时候,有一个人提着灯笼照亮,一个更夫敲更。灯笼的四面都是钟面,更梆也是一个钟面。同桌一起上来,只有会读灯笼和更梆上的时刻,才能到“街上”去敲更,否则还要学习。注意,自己的更梆上是几时就敲几更,千万别敲错。(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没过几分钟,同学们个个都成为合格的小“更夫”了。)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的更敲得最准确,敲得最准确的组,每个组员都有一朵红花。(同学们认真地评选着)
师:同学们想一想,每天你是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并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给小组成员检查。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看钟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乐曲声中结束学习)
设计说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钟表都见过,但不一定会读,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准确读写时间的方法,还要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不仅能轻松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增长了有关的知识,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的让学生在故事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钟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钟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半时等,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非常密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对钟表有一些认识,了解钟表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认整时,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半时,知道钟面上三根针的名称。因此在新授部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整时和半时在一课时进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虽然认识整时刻,但没有想过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在哪里,了解了这一点,对认识半时也有帮助。所以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认整时,并在此基础上认半时,增加了课堂容量,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所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比较有代表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如课本主题图所出示的7时、8时、3时半、8时半等。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课本所给出的时刻,通过这些时刻来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第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图与学生实际非常吻合,而且画面非常生动真实,也在练习中进行了应用。
二、改进和补充教材资源。
为了突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2个数,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出示一个钟面,时针、分针和钟面上的12个数字可以分别闪动,便于学生认识。
在本课的内容中,第92页是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我对这部分教材进行了改进。
1.将六幅图做成动画的形式。这个练习是在最后部分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应用动画可以重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将六幅图分为三组:上午、中午、晚上,每一组分别出现,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一天中有早上的7时,也有晚上的7时。
3.对六幅图中的时刻做了部分修改。将起床改为6时半,做操改为9时半,睡觉改为8时半,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也起到了综合练习的目的。
对课本练习十六的第3题的改进:在本节课最后,教师用大的钟表拨到5时,问学生:“5时过1小时是几时?”“6时过一小时是几时?”并总结:“时间就是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再也回不来。”通过此练习,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提供的资源。
在综合练习中,第1题设计的是“找座位”,是5个小动物胸前各有一个钟表,上面有不同的时刻,还有5把椅子,每把椅子上有数字表示的时刻,给5个小动物找到和它胸前时刻相同的椅子,小动物就可以坐在椅子上,否则,它就回原来的位置,拖动用鼠标来操作。这个练习既巩固了对整时、半时的认识,也巩固了对数字表示时刻方法的认识,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知道了课本上第92页图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后,我又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写出自己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刻,让他们知道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专家评析
这是教材改革以来,第一次让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初步认识钟面,并能正确地读出整时、半时的时刻。教师教案的设计大胆、开放,不仅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还丰富了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从整节课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动”中自然地、愉快地、主动地获取知识。
今天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不可否认,学生能从校外获取大量信息。因此,课前教师对孩子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深入了解,知道了多数孩子基本能认整时,少数孩子也能认半时或其他时刻。于是,课的一开始,教师就让孩子“试着拨出你认识的时刻。”事实证明,这一大胆设计,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给了不同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拨表、观察讨论、孩子讲解、互相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悟,从而获取了新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永不满足的精神。
认识整时和半时放在一节课,对比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使学生在探索、体验中逐步获取新知识。学生自主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扎实、灵活。
3.形式多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课堂上老师多次表扬、鼓励学习,发“小红花”、“小红果”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无论从课的设计,还是从教师的临场发挥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这是与生活联系很密切的一个教学内容。
案例:“认识钟表”教学片段。
师:(戴上时钟太阳头饰走进教室)知道老师头上戴的是什么吗?
生:老师戴的是个漂亮的太阳;是个钟面;是一个正在发光的时钟太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知道时钟的用途吗?
生:我知道时钟和表都是用来计时的。
师:的确,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地球迎着太阳自转一周就是一天,一天有24小时。在一天中,时钟嘀嗒、嘀嗒地走个不停,给人们报时。同学们知道古时候有钟表吗?
生:好像没有,因为爷爷说我家的那个钟是我出生的那年买的,如果古时候就有钟表,那我家早就应该有了。
师:古人没有钟表,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全凭直觉,看太阳出来了就下地干活,太阳快要落山就回家休息。后来呀,人们觉得这样只凭直觉判断时间不方便,要是碰到天阴下雨不出太阳,那就无法判断时间了。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滴水计时法”,就是用一只水桶装满水,让水从一个小孔里滴出,每滴完一桶水就是一个时辰。在晚上,过一个时辰就有专人到街上报时,这个人叫更夫,过一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一下更,过两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两下更,一个晚上有五更,第五更就是快天亮了。这种计时法虽然更进步了点,但人们还是觉得存在不足,要是更夫睡着了或是不小心敲错了更,人们的生活不就乱套了吗?于是,聪明的人们才发明了钟表。一开始发明的钟表可大了,但它优点很多,人们不用总在那里守着,一到时间,钟表就会自动报时。但是,要是体积小一点,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那可就更好了。于是,人们不断改进钟表的结构,使钟表的零件越来越小,外观也越来越好看。这就是今天我们到处都可见到的钟表。同学们会看表吗?
生:我只知道有时针和分针;我知道钟面上有12格。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关于钟面的知识。(出示大钟面,进行钟面认识,学习读写时间的方法)现在,老师给每张桌子发一个钟面,同桌相互检查掌握情况。
生:一个拨钟面一个读写时间,然后交换。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更夫敲更”。敲更的时候,有一个人提着灯笼照亮,一个更夫敲更。灯笼的四面都是钟面,更梆也是一个钟面。同桌一起上来,只有会读灯笼和更梆上的时刻,才能到“街上”去敲更,否则还要学习。注意,自己的更梆上是几时就敲几更,千万别敲错。(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没过几分钟,同学们个个都成为合格的小“更夫”了。)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的更敲得最准确,敲得最准确的组,每个组员都有一朵红花。(同学们认真地评选着)
师:同学们想一想,每天你是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并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给小组成员检查。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看钟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乐曲声中结束学习)
设计说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钟表都见过,但不一定会读,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准确读写时间的方法,还要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不仅能轻松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增长了有关的知识,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的让学生在故事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钟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钟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半时等,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非常密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对钟表有一些认识,了解钟表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认整时,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半时,知道钟面上三根针的名称。因此在新授部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整时和半时在一课时进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虽然认识整时刻,但没有想过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在哪里,了解了这一点,对认识半时也有帮助。所以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认整时,并在此基础上认半时,增加了课堂容量,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所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比较有代表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如课本主题图所出示的7时、8时、3时半、8时半等。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课本所给出的时刻,通过这些时刻来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第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图与学生实际非常吻合,而且画面非常生动真实,也在练习中进行了应用。
二、改进和补充教材资源。
为了突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2个数,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出示一个钟面,时针、分针和钟面上的12个数字可以分别闪动,便于学生认识。
在本课的内容中,第92页是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我对这部分教材进行了改进。
1.将六幅图做成动画的形式。这个练习是在最后部分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应用动画可以重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将六幅图分为三组:上午、中午、晚上,每一组分别出现,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一天中有早上的7时,也有晚上的7时。
3.对六幅图中的时刻做了部分修改。将起床改为6时半,做操改为9时半,睡觉改为8时半,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也起到了综合练习的目的。
对课本练习十六的第3题的改进:在本节课最后,教师用大的钟表拨到5时,问学生:“5时过1小时是几时?”“6时过一小时是几时?”并总结:“时间就是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再也回不来。”通过此练习,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提供的资源。
在综合练习中,第1题设计的是“找座位”,是5个小动物胸前各有一个钟表,上面有不同的时刻,还有5把椅子,每把椅子上有数字表示的时刻,给5个小动物找到和它胸前时刻相同的椅子,小动物就可以坐在椅子上,否则,它就回原来的位置,拖动用鼠标来操作。这个练习既巩固了对整时、半时的认识,也巩固了对数字表示时刻方法的认识,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知道了课本上第92页图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后,我又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写出自己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刻,让他们知道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专家评析
这是教材改革以来,第一次让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初步认识钟面,并能正确地读出整时、半时的时刻。教师教案的设计大胆、开放,不仅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还丰富了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从整节课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动”中自然地、愉快地、主动地获取知识。
今天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不可否认,学生能从校外获取大量信息。因此,课前教师对孩子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深入了解,知道了多数孩子基本能认整时,少数孩子也能认半时或其他时刻。于是,课的一开始,教师就让孩子“试着拨出你认识的时刻。”事实证明,这一大胆设计,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给了不同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拨表、观察讨论、孩子讲解、互相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悟,从而获取了新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永不满足的精神。
认识整时和半时放在一节课,对比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使学生在探索、体验中逐步获取新知识。学生自主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扎实、灵活。
3.形式多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课堂上老师多次表扬、鼓励学习,发“小红花”、“小红果”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无论从课的设计,还是从教师的临场发挥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