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由来

 我来答
一道知衡
2020-01-17 · 这里是有趣的集聚地
一道知衡
采纳数:12 获赞数:40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句话最早出处于战国时期的苏秦之口。

“宁为鸡头,不当凤尾”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它最早的由来是战国时期。为了完成“合纵”联盟,让六国一统联合抗秦,苏秦游说各个国家。在游说韩国时,说出了这句经典,可是这句看似有道理的话其实暗藏了不少坑人的道理。


















我们来看看当时苏秦说这句话的背景。







秦国最好攻伐其他国家,秦惠文王上位后更是不断蚕食各国领土,以实现秦国多年来一统天下的目标。苏秦在燕国提出联合抗秦理论后,开始游说各国,说服赵国后,他立刻来到韩国。只有把六国都说服以后,才能签订盟约,宣告联盟成立,以此抵抗秦国的骚扰和进攻。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小的一个,不论国土面积还是士兵数量都是最少的。韩国地理上又紧挨着秦国、魏国,属于夹缝中生存的一个小诸侯。在此之前,韩国已经多次向秦国投降,早就被打服了,因此韩国加入反秦联盟是比较难的。一旦联盟形成,公开反秦,秦国第一个报复得很有可能就是这里。


















游说虽然是一个有技巧的言语辩论、阐述过程,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达到自己的目的。苏秦必须极力劝服韩王同意这个策略,他知道要想成功只有用一些“特别”的手段了。







那么苏秦具体是如何劝说的呢?







首先,苏秦从韩国最大的优点说起。众所周知,战国时期的韩国最强的就是兵器制造,韩国产天下最好的弓,这弓拉开省力,发射却强劲,轻松能射六百步,也就是现在的500多米。韩国士兵拉弓射箭,可以连射100发而不用休息,射到最远都能穿透皮甲,在胸口上留下伤口,射到近处更是直接穿透敌人心脏。韩国的剑戟更是锋利坚固,在陆地上可以一刀劈断牛马,在水中也能轻松截杀水鸟,就是在战场上,韩国的剑可以轻松斩断最坚硬的铠甲和铁盾。带着武器的韩国士兵,在战场上都是以一当百的。







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现在看来苏秦的这套说辞明显有夸张的成分,不说古代的弓箭是否可以射到“六百步”,就这连射百发而不停,近射洞穿心脏这两点就比较难以让人信服。还有那斩断牛马、劈开铁盾的刀剑就更是夸张了。最夸张的是,苏秦替韩国吹嘘,说韩兵都是以一当百的。他这么说自然是为了夸赞韩国的实力和优点,让韩王可以沾沾自喜,提高自信,为接下来的“大计划”做好铺垫。除了被骗的云里雾里的韩王,大家心里都明白,苏秦为了达到目的,已经什么都敢说了。







紧接着,苏秦又劝韩王,如果韩王一直臣服于秦,秦国必然贪婪成性,每年都会让韩割地送城。韩国本来就小,地有割完的一天,秦国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没打仗,韩国就慢慢灭亡了。







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


















俗话说宁为鸡头不做牛后,现在韩国臣服于秦国,就像跟在强牛身后的弱牛。但韩国这么强大,却被称为弱牛,我苏秦都觉得有点羞愧了。韩王听罢,立刻同意了苏秦的战略联盟。







宁为鸡口,无为牛後。







苏秦虽然说“宁为鸡口,不做牛后”是一句俗语,但他是最早被记录于史书的。这句“宁为鸡口,不做牛后”的俗语现在已经慢慢转变为“宁为鸡头,不当凤尾”了。不管是凤尾还是牛后,其实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个道理却一点用都没有,反而危害挺大。


















因为这句俗语本就是用来骗人的。







苏秦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骗韩王加入抗秦联盟,要想韩国加入,必须克服巨大的难度。所以苏秦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宁可在平庸的人群里当一个优秀者,也不要到优秀团体里当一个平庸者。他的目的就是让韩王甘于平庸,乐于安逸,不思进取,跟随各诸侯国一起行动。







在鸡群中,不论多优秀,即使做到公鸡中的“战斗鸡”、做到飞到枝头、做到拥有最漂亮的羽毛,它还只是一只公鸡,它永远不能翱翔天际,不能高贵于世间。而在凤凰群中,即使最弱的一只,都可以轻易飞上高空,可以降临世间让人顶礼膜拜,甚至可以有一天涅槃为一只强大的凤凰。


















公鸡和凤凰是截然不同的,正确的理论应该是:要做优秀的人,即使你现在平庸,你的目标也是要变为一个优秀的人,也就是“宁为凤尾,不当鸡头”。当然,如果韩王明白这个道理,坚定的与秦国结成联盟,也许韩国就不会成为几十年后秦始皇第一个灭的国家了吧。







参考资料:《史记》

闲来一壶茶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28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6万
展开全部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是一句俗语。《战国策·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篇中有“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之语,可以算作这句俗语的源起吧。凤为大,为富贵,鸡为小,为低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宁可在一个小的不那么富裕的机构做带头人,不在大的风光的机构做尾巴,受人支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m0218m
2018-03-31 · TA获得超过44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65
展开全部
  • 《战国策·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篇中有“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之语,可以算作这句俗语的源起吧。凤为大,为富贵,鸡为小,为低微。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是一句叫弱者不依附于强者,独立自尊的格言。人贵在自立,如果自己不自主独立,那么肯定会受尽欺侮、长期生活在强权的阴影下。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就独立自主。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宁可在一个小的机构做带头人,不在大的风光的机构做尾巴,受人支配。

  • 中性词,在不同的场合,情感不一样。

  • 意思是情愿在小范围内当家做主,也不愿意在大范围内受束缚。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 作者: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消极以及满足现实的心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92802200
2010-12-10 · TA获得超过4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7万
展开全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机遇,所以不管是凤还是鸡,它都有自己的作用.“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们不能单从字面来解释,它是让我们知道,不管我们所处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engfulong
2019-02-19 · TA获得超过18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万
展开全部
意思就是 宁愿在小公司当大领导, 也不宁愿在大公司当个打杂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