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老舍简介
2010-12-10
展开全部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
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
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
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
,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
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
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
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
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
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
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
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
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
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
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
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
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
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
《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
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
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
《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
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
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
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
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
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
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
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
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
席。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笔名有“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北平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买车卖车,几次后,却又穷困潦倒。误入了军营,却又从军营中牵出了几匹骆驼。老舍整理,写下了《骆驼祥子》。本篇17余万字的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使世界人惊叹。
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
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
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
,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
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
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
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
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
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
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
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
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
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
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
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
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
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
《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
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
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
《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
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
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
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
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
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
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
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
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
席。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笔名有“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北平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买车卖车,几次后,却又穷困潦倒。误入了军营,却又从军营中牵出了几匹骆驼。老舍整理,写下了《骆驼祥子》。本篇17余万字的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使世界人惊叹。
参考资料: 百度
展开全部
巴金简介
巴金,现、当代作家 , 四川成都人。 1920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 ? 鬼 ?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 “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 ? 虎 ? 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
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 14 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 1986 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人格力量。
老舍简介
老舍生于 1899 年 2 月 3 日 ,逝于 1966 年 8 月 24 日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老舍, 1899 年 2 月 3 日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1900 年 --1906 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2 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 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 1920 年 9 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旅居英国 5 年。
1929 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
1928 年老舍在伦敦
1930 年 3 月,老舍回到祖国。
1936 年 9 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 " 人民艺术家 " 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火葬》《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著有短篇小说集:
《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主要剧本有:《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 、《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
巴金,现、当代作家 , 四川成都人。 1920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 ? 鬼 ?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 “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 ? 虎 ? 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
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 14 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 1986 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人格力量。
老舍简介
老舍生于 1899 年 2 月 3 日 ,逝于 1966 年 8 月 24 日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老舍, 1899 年 2 月 3 日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1900 年 --1906 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2 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 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 1920 年 9 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旅居英国 5 年。
1929 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
1928 年老舍在伦敦
1930 年 3 月,老舍回到祖国。
1936 年 9 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 " 人民艺术家 " 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火葬》《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著有短篇小说集:
《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主要剧本有:《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 、《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6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要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笔名有“舍予”、“老舍”。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1934年夏到山大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残酷迫害,跳湖自尽。
老舍的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写了在底层生活者的悲惨生活,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1934年夏到山大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残酷迫害,跳湖自尽。
老舍的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写了在底层生活者的悲惨生活,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507.html?wtp=tt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2-10
展开全部
老舍 原名舒庆春 满族人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 还是婴儿的他 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篮子 而幸免于难 由于文革 受不了虐待的他选择了投湖自杀 结束了凄惨的一生
老舍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等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 带有浓厚的京腔 作品素材多出自平凡的生活
老舍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等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 带有浓厚的京腔 作品素材多出自平凡的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