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貂蝉这个人物

历史上有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如果没有的话她是什么人物演化而来的,如果有的话是不是像三国演义些的那样,在曹操攻下徐州城后她又去了哪里?... 历史上有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如果没有的话她是什么人物演化而来的,如果有的话是不是像三国演义些的那样,在曹操攻下徐州城后她又去了哪里?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06-08
展开全部
貂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三国志》没有记载。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山西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貂蝉的七种下落
  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貂蝉义举的罗贯中,对貂蝉“长安兵变”后的下落,始终保持沉默。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种不同的版本。昆剧《斩貂》细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其妻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受纳这位污点美女,怕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难免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另一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是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遣貂蝉前去引诱。貂蝉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挑逗,关羽心如磐石,为了自己不受魅惑,杀死了貂蝉。
  基于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来,貂蝉和关羽的形象,日益贴近士绅阶层的伦理标准。第三种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验证自身的政治贞操。
  第四种版本陈述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则有三个核心版本,一是貂蝉出家为尼,以佚名方式写下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后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
  第二种版本则宣称关羽不恋女色,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而貂蝉则一直守节未嫁,终于熬成了一个贞烈老妪,被乡人建庙祭奠。为谋生和丰富群众文艺生活起见,貂蝉还组织戏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戏台,曾是该村的一个诱人景点。
  第三种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后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败身死,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无主的村妇。
  自杀说:在央视三国中貂蝉(陈红饰)在吕布杀死董卓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当她被吕布发现时早已身亡了,在海外的日本三国志和横山光辉三国志这两部著名作品中貂蝉的结局和央视三国版的完全一样,董卓被杀死后自己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因此貂蝉选择了自杀。
  最近有新闻称,某老人曾于成都北郊拾得一块古碑(1971年),其铭文约略为: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这是有关貂蝉下落的最新证据,却无力证明任何东西。这里的“炎帝”,疑为“关帝”的讹记,公元1652年,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此后民间才会出现“关帝”的简称。成都发现的墓碑,最多只是清代好事者的伪作。貂蝉的下落,依旧是个不可索解的悬谜。
匿名用户
2014-01-08
展开全部
正史上面没有提到貂蝉这个人,好像是有这么件事情,但是那个女人的名字没有提到。也没说是美人计。所以正史上没有貂蝉之死的说法。

三国演义上最后一次提到貂蝉的时候还是跟吕布一起曹操围困,后来吕布兵败身死就没有说明了。不过我们倒是可以猜想一下当时的状况:吕布兵败是被人出卖的,所以破城之时战斗倒不是非常惨烈,所以可以猜想貂蝉死于乱军之中的可能很小,而且当时曹操围城时间很长了,各种预防措施肯定很到位,所以她趁乱逃走的机会也不大,那么她被俘的概率就很大了。

而当时曹营当中色鬼很多,当时也就只有曹操和曹丕这两父子敢于占有这个名满天下的美女。但是三国演义里面却没有提到,同样的事件曹操霸占张济的婶婶邹氏、曹丕霸占袁绍的儿媳妇甄氏,这些三国演义都没有略去,因为三国演义是以刘汉为正朔的,曹操父子的这种行为恰恰表明了他们的无耻可恶。那么貂蝉的事情没有被写出来就值得商榷了。根据古代为尊者讳的传统,我们可以肯定貂蝉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的突然淡出,肯定是被书中的某一位正面人物收藏了(至少作者是这么认为的)。那么可能得到这位貂蝉的正面角色就只能是当时曹操座下的首席客卿关二爷了,很有可能是和赤兔马一起打包送过去的。事实上关羽大大确实是一个很好色的人,三国志里面好像提到过一个叫秦宜禄的,他的妻子就曾经被关公觊觎过。所以在当时有动机、有条件得到貂蝉,而且在得到之后没有被写出来的只可能是关羽了。

于是关羽离开的时候自然不能让人们知道貂蝉在自己身边,即便大家都知道了也不能让人看见,这也太有损关羽大大的名声了:你带着嫂子寄人篱下呢,还有心思泡美眉?所以关羽离开曹营的时候一定会处置貂蝉。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貂蝉多半是死在关羽手上(至少死在关羽名下),很可能是死在关羽离开曹营的时候,至于怎么个细节大家就不要较真了,反正都是野史来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1-08
展开全部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这是《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的一段诗。诗中的“红裙”指的是一个有名的奇女子貂蝉。大文豪金圣叹评曰:“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对貂蝉评价极高。大多数中国人往往都从金圣叹的评论中或《三国演义》的正文中了解这段历史,于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误区——   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有一个名叫吕安世的人写了一部《二十四史演义》(原名《纲鉴演义》),在这部书第十六回“二百年曹操起汉室三分”中有这样一段话:  董卓凶恶日甚,选民间美女八百人为侍妾,车服僭于天子。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中郎将吕布,膂力过人,卓爱信之,拜为义子,出入扈卫。王允有义女貂蝉,其颜色之美丽,冠绝一时,兼之聪明歌舞,巧会人意,而才更过之。允因设谋,以貂蝉先许吕布,后许董卓,竟送貂蝉归卓,卓宠爱貂蝉,貂蝉复与布私,于中取事,使布与卓成仇隙。一日,吕布戏貂蝉于凤仪亭,卓见之,掷戟杀布,布避得免。允结布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掷戟时岂有父子情耶?”布遂许之。  这段话出自号称“事事悉依正史,言言若出新闻”的书中,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读过这段话的人,再将它拿去与《三国演义》相印证,定会觉得貂蝉并非虚构。其实不然。  正史上没有貂蝉其人的记载  貂蝉的事迹,按照《三国演义》的“演义”,涉及到王允、吕布、董卓三人,我们为了证明问题,不妨来个顺藤摸瓜。  先看《后汉书·王允传》:  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乃上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将兵出武关道。以讨袁术为名,实欲征卓而后拔天子还洛阳。卓疑而留之。允乃引瑞为仆射,瓒为尚书。二年,卓还长安,录入关之功,封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耶?”允纳其言,乃受二千户。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慧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机不可后。公其图之!”允然其言,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语在《卓传》。  从这段记载中,看不到一点貂蝉的影子。也没有貂蝉与吕布、董卓二人“三角恋”的任何记载。  我们再来看看《后汉书·董卓传》:  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卓。孚语毕辞去,卓起送至阁,以手抚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奋得免。急呼左右执杀之,而大诟曰:“虏欲反耶?”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肝贼于都市,以谢天地!”言未毕而毙。时王允与吕布及仆射士孙瑞谋诛卓。有人书“吕”字于布上,负而行于市,歌曰:“布乎!”有告卓者,卓不悟。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升车,既而马惊堕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从,遂行。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密。令吕布等捍卫前后。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布同心勇士十余人伪着卫士服,于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重甲不入,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  这段记载中同样没有“貂蝉”。  这也没有貂蝉,那也没有貂蝉,那么貂蝉是怎样“冒”出来的呢? “貂蝉”所由何来  中国古代一些有名的美人,其事迹虽然被“演义”得有些出神入化,但毕竟还是有真人作基础,如西施、王昭君等,莫不如此。  貂蝉其人,作为《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其事迹纯属子虚,这已成定论,其人有无所本呢?  《后汉书·吕布传》有这样一段话:  董卓诱布杀(丁)原,而并其兵。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布)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事已见《卓传》。  《三国志·魏·吕布臧洪传》中也有大略相同的记载:  (董)卓性刚而偏,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两部史书都提到吕布与董卓的一个女人私通而反目成仇。  这个女人恐怕就是后世好事者和小说家笔下附会出来的貂蝉之所本。  但这个女人细究起来,却绝非貂蝉。  理由是:  (1)她只是董卓的一个侍女(婢),而非《三国演义》等书中所说的如夫人(妾)。  (2)此女与王允无任何渊源,并非如一部工具书中所说,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妓。为了帮助王允为国除奸,自己献身”。  (3)此女正史只载其姓氏(傅),并无其名,并非“名貂蝉”。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貂蝉”一词倒非罗贯中所创,宋代大诗人陆游《草堂拜少陵遗像》中就有“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还?”的诗句,不过那个“貂蝉”并非二八佳人,而是喻指达官贵人。  中国古代男女地位并不平等。大男人主义者在阐释历史事件时,常常把男性的失误归结到女性身上,所谓“红颜祸水”是也。这是一种十分浅薄的说法。  虚构出一个“貂蝉”,并对她在诛杀董卓,扫荡邪佞中所起的作用加以不着边际的渲染,这看起来似乎是对“女人祸水”论的一种“反动”(Reaction),好像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尊重。实则不然,“貂蝉”所做之事,根据正史,全系吕布、王允等人所为,罗贯中等人把她拉来,无非是像现在坊间的某些四流导演拍电影时“一斤情节等于八两打斗加上二两私情”一样,起个“调味”的作用,一如某些不走正路的公司重薪聘请几个“三围”达标准的丽人以招徕顾客一样,实际上仍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我们帮助读者搞清“史无貂蝉其人”的目的一是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二来也是希望读者诸君能以平常、平等的心态去看待女性,把她们看成与男性一样,对她们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既不抹煞,也不夸大。  一位思想家说过一段大意是这样的话:“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责。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人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没有出息的男人。”  这段话今天读来仍有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1-08
展开全部
没有貂蝉:姓任,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 http://baike.baidu.com/view/7122.htm?fr=ala0 去这里面看看 你想知道的都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岑琳琳cll
2015-06-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95
展开全部
没有,在正史上是有貂蝉这一人物的原型,但也并未透露姓名,原型只是一个侍俾而已,在身世上就已大不相符。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毕竟是小说,虽有史实为底,但终有虚构成分,仅凭几个戏曲,一部小说就断定有这个人物,那么同理可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历史上也有这个人物。那样子不是太荒唐了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