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7-06-06
展开全部
关于关羽杀退许褚、徐晃的战绩,许多朋友认为由于这是曹操的计策,所以不能算数,甚至有人说许褚、徐晃是明显的放水诈败,无参考价值。那么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让我们将镜头拉到演义中的这一战吧。
{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更与玄德义气深重,非智谋不可取之。见今旧兵皆以投降,于内亦有刘备新招徐州等处之人,可暗地差遣一心腹,只作逃回的人下邳去见关公,[种祸于城内];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却[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或擒或说]可也。”}
------从这段描写我们知道了曹军的安排:
1、 奸细卧底与城内;
2、 用激将法引关羽出战,然后通过诈败佯输将关羽诱到远离下邳城的地方;
3、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
4、 擒拿关羽,或者说降关羽。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后的实战情况:(奸细卧底略)
{次日,夏侯敦为先锋,领兵五千,径来下邳[搦关公战。公不出,敦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迎,与夏侯敦交战]。公与敦约战十数合,拔回马走。公怒赶来,[敦且战且走。公约赶二十里,忽然省过,提兵便回]。左手下徐晃,右手下许褚,[两队军出]。公冲开路走,两边伏路军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公当先,许褚在中央踏弩机百对,箭发如雨]。于是关公不得过去,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又战。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夏侯敦又来。公战至日晚,到一座土山。}
------从实战情况进行对号入座,我们可以很明白地把相关当事人的责权利划分清楚:
1、 诈败诱敌的工作是由夏侯敦负责的;
2、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的工作是由许褚、徐晃负责的;
3、擒拿关羽的工作也主要是由许褚、徐晃负责
在程昱之计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的发展是顺利按计划进行的,夏侯敦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激将和诱敌任务。但是当计划执行到“以精兵截其归路”之后却出现了一些意外,首先许褚、徐晃的截路精兵被关羽冲开道路而走,最后不得不依靠两边的硬弩和路中间的踏弩机百对所发的如蝗似雨的三面乱箭,才成功阻断了关羽的归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此时的关羽是在队伍的最前面,而所受到的乱箭待遇则是三国演义中绝无仅有的,希望那些认为关羽防箭不行的好好读读此段]。
此路不通,就另寻它路,接着就徐晃、许褚双战关羽,从曹军的计划安排来看,徐晃、许褚出马有两个目的:1、阻止关羽另寻它路;2、尝试擒拿关羽。要想擒拿关羽,不动真格的肯定不行,如果没本事把对手打趴下,能相持着把对手拖垮也行啊,可惜实际的结果确是“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此二人的阻拦又一次被突破了,等夏侯敦再赶来,一直战到日晚才将关羽堵在了一座土山上。
或许有人会说,虽然许褚、徐晃没有诈败放水,但是由于曹操已明确表示要得到关羽,这会不会影响到许褚、徐晃在与关羽的交战中无法尽全力一搏。我要说的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因如下:
1、曹操的计划是“或擒或说”也就是说首选是擒拿关羽,实在不行就创造环境说服关羽。而实际实施时也是按此进行的,那么想要擒拿关羽,不尽全力是不可能的。
2、武将的尊严令许褚、徐晃不可能不尽全力对付这个被他们的主公曹操特别看重的人物,除非他们有命令,但是我们知道曹操给两人的任务是阻截和擒拿关羽,而不是放水。
3、即使许褚、徐晃杀死或杀伤关羽,曹操也不会责怪他们。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镜头向后拉,让我们来到白马坡前------
{操见连折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吾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丞相又爱之,又疑之,何不取来,[两强相并?如胜则重用,如败则决疑]。”操曰:[“善。]”}------由此对话,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曹操喜爱关羽,是因为关羽的武力可以帮曹解决难题,但是如果关羽的武力不济,曹操同样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关羽。-----因此如果在这里许褚、徐晃杀死了关羽,我想曹操最多会感叹一下关羽怎么会如此名不符实外,更可能的是对许褚、徐晃会更加喜爱和重用。
有人可能还会说,曹操喜爱的是关羽这个人,和他的武力无关,那我们就再把镜头向前移,看看曹操究竟喜爱关羽的什么-------{操曰:“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曹操明确地告诉我们他爱的是关羽的[人才武艺勇冠三军]。
综上所述,此战许褚、徐晃即不可能诈败放水,也不可能不尽全力,因此这是一场有价值,可参考的战例。
{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更与玄德义气深重,非智谋不可取之。见今旧兵皆以投降,于内亦有刘备新招徐州等处之人,可暗地差遣一心腹,只作逃回的人下邳去见关公,[种祸于城内];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却[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或擒或说]可也。”}
------从这段描写我们知道了曹军的安排:
1、 奸细卧底与城内;
2、 用激将法引关羽出战,然后通过诈败佯输将关羽诱到远离下邳城的地方;
3、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
4、 擒拿关羽,或者说降关羽。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后的实战情况:(奸细卧底略)
{次日,夏侯敦为先锋,领兵五千,径来下邳[搦关公战。公不出,敦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迎,与夏侯敦交战]。公与敦约战十数合,拔回马走。公怒赶来,[敦且战且走。公约赶二十里,忽然省过,提兵便回]。左手下徐晃,右手下许褚,[两队军出]。公冲开路走,两边伏路军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公当先,许褚在中央踏弩机百对,箭发如雨]。于是关公不得过去,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又战。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夏侯敦又来。公战至日晚,到一座土山。}
------从实战情况进行对号入座,我们可以很明白地把相关当事人的责权利划分清楚:
1、 诈败诱敌的工作是由夏侯敦负责的;
2、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的工作是由许褚、徐晃负责的;
3、擒拿关羽的工作也主要是由许褚、徐晃负责
在程昱之计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的发展是顺利按计划进行的,夏侯敦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激将和诱敌任务。但是当计划执行到“以精兵截其归路”之后却出现了一些意外,首先许褚、徐晃的截路精兵被关羽冲开道路而走,最后不得不依靠两边的硬弩和路中间的踏弩机百对所发的如蝗似雨的三面乱箭,才成功阻断了关羽的归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此时的关羽是在队伍的最前面,而所受到的乱箭待遇则是三国演义中绝无仅有的,希望那些认为关羽防箭不行的好好读读此段]。
此路不通,就另寻它路,接着就徐晃、许褚双战关羽,从曹军的计划安排来看,徐晃、许褚出马有两个目的:1、阻止关羽另寻它路;2、尝试擒拿关羽。要想擒拿关羽,不动真格的肯定不行,如果没本事把对手打趴下,能相持着把对手拖垮也行啊,可惜实际的结果确是“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此二人的阻拦又一次被突破了,等夏侯敦再赶来,一直战到日晚才将关羽堵在了一座土山上。
或许有人会说,虽然许褚、徐晃没有诈败放水,但是由于曹操已明确表示要得到关羽,这会不会影响到许褚、徐晃在与关羽的交战中无法尽全力一搏。我要说的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因如下:
1、曹操的计划是“或擒或说”也就是说首选是擒拿关羽,实在不行就创造环境说服关羽。而实际实施时也是按此进行的,那么想要擒拿关羽,不尽全力是不可能的。
2、武将的尊严令许褚、徐晃不可能不尽全力对付这个被他们的主公曹操特别看重的人物,除非他们有命令,但是我们知道曹操给两人的任务是阻截和擒拿关羽,而不是放水。
3、即使许褚、徐晃杀死或杀伤关羽,曹操也不会责怪他们。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镜头向后拉,让我们来到白马坡前------
{操见连折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吾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丞相又爱之,又疑之,何不取来,[两强相并?如胜则重用,如败则决疑]。”操曰:[“善。]”}------由此对话,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曹操喜爱关羽,是因为关羽的武力可以帮曹解决难题,但是如果关羽的武力不济,曹操同样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关羽。-----因此如果在这里许褚、徐晃杀死了关羽,我想曹操最多会感叹一下关羽怎么会如此名不符实外,更可能的是对许褚、徐晃会更加喜爱和重用。
有人可能还会说,曹操喜爱的是关羽这个人,和他的武力无关,那我们就再把镜头向前移,看看曹操究竟喜爱关羽的什么-------{操曰:“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曹操明确地告诉我们他爱的是关羽的[人才武艺勇冠三军]。
综上所述,此战许褚、徐晃即不可能诈败放水,也不可能不尽全力,因此这是一场有价值,可参考的战例。
2013-12-19
展开全部
首先,徐晃应该不是许褚的对手,全文是:许褚、徐晃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这时曹操鸣金收军,然后对谋士说:“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
注意是曹操是“吾不忍以力并之”这一句。
说这话的背景应该是曹操在优势情况下说的,也就是说,许褚在五十几个回合时已经占了优势,可能是力气上的。因为曹操爱惜徐晃,所以才说不忍力拼掉他,决定让许褚回阵。我们不妨假设,许褚在五十几个回合时刀法上已经显露出攻多守少,但徐晃能坚持住斧法不乱,因此场面还是“不分胜败”,但绝不是“难分伯仲”和“平分秋色”。我大胆估计,徐晃再坚持十合后可能只能全守了,再过不到十合便斧法大乱。当和许褚在斗到八十回合时应该能分出胜负。
徐晃在和关羽斗了八十回合时,是占有优势的,因此关平才担心父亲有失,因此鸣金。但有个前提,就是关羽的一只手不灵活。不过关羽在战前的表白时就说过,他和徐晃交往多年,深知他的能耐,还说明天让徐晃自退,如果不行就杀了他。由此可见,关羽自信能力在徐晃之上。而且一个武将假如只有一只胳膊,能力不是单纯的减半,而是全废!所幸关羽还没有废,所以我估计关羽是能打,但因为有伤,所以刀法比平常或全盛时期慢,估计很多高难度的凶狠招法使不出,加上力道也跟不上,因此让徐晃逼住了。不过关羽能凭技巧拖到八十回合而不退,可见能力不凡。
再说张辽、徐晃双战文丑一段,当时是徐晃和张辽同时杀出,胆气和气势肯定很足,但当张辽被暗算后,徐晃心态立即被动,他“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此时不是活捉文丑的问题,而是解救张辽了,因此没打多少回合就退了,被文丑沿路追杀。而关羽出来解围,文丑只打了三合,就胆怯而逃,足已证明关羽全盛时期刀法非常精妙!!这不是单纯力气的问题了,否则文丑何来心怯?
再说颜良,二十几个回合便能击败徐晃,而关羽杀颜良也是凭借速度和刀法,因此我认为,关羽在全盛时期斩徐晃,正战当在四十回合以内。恐怕二十个回合就会让徐晃知难而退,假如徐晃不提十二分的精气神,速败!也就一两招就成关羽刀下之鬼,这也就是关羽自信说“我素知徐晃之能”的由来。
最后我认为这样。
许褚五十个回合内占了徐晃上风,而关羽能在二十个回合内占上风!
所以全盛时期的关羽若和许褚交手,如果不能速胜,当在五十个回合内占据上风。
至于后期,不提也罢!关羽再也没有速胜过他人。被迫只能和人正战,加上年纪大了,对于精妙准确的刀法无法一口气使出来,则百合之内不能拿下许褚,当然输是不太可能,最多被许褚来个暗箭或飞锤什么的,关公见阎王!
注意是曹操是“吾不忍以力并之”这一句。
说这话的背景应该是曹操在优势情况下说的,也就是说,许褚在五十几个回合时已经占了优势,可能是力气上的。因为曹操爱惜徐晃,所以才说不忍力拼掉他,决定让许褚回阵。我们不妨假设,许褚在五十几个回合时刀法上已经显露出攻多守少,但徐晃能坚持住斧法不乱,因此场面还是“不分胜败”,但绝不是“难分伯仲”和“平分秋色”。我大胆估计,徐晃再坚持十合后可能只能全守了,再过不到十合便斧法大乱。当和许褚在斗到八十回合时应该能分出胜负。
徐晃在和关羽斗了八十回合时,是占有优势的,因此关平才担心父亲有失,因此鸣金。但有个前提,就是关羽的一只手不灵活。不过关羽在战前的表白时就说过,他和徐晃交往多年,深知他的能耐,还说明天让徐晃自退,如果不行就杀了他。由此可见,关羽自信能力在徐晃之上。而且一个武将假如只有一只胳膊,能力不是单纯的减半,而是全废!所幸关羽还没有废,所以我估计关羽是能打,但因为有伤,所以刀法比平常或全盛时期慢,估计很多高难度的凶狠招法使不出,加上力道也跟不上,因此让徐晃逼住了。不过关羽能凭技巧拖到八十回合而不退,可见能力不凡。
再说张辽、徐晃双战文丑一段,当时是徐晃和张辽同时杀出,胆气和气势肯定很足,但当张辽被暗算后,徐晃心态立即被动,他“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此时不是活捉文丑的问题,而是解救张辽了,因此没打多少回合就退了,被文丑沿路追杀。而关羽出来解围,文丑只打了三合,就胆怯而逃,足已证明关羽全盛时期刀法非常精妙!!这不是单纯力气的问题了,否则文丑何来心怯?
再说颜良,二十几个回合便能击败徐晃,而关羽杀颜良也是凭借速度和刀法,因此我认为,关羽在全盛时期斩徐晃,正战当在四十回合以内。恐怕二十个回合就会让徐晃知难而退,假如徐晃不提十二分的精气神,速败!也就一两招就成关羽刀下之鬼,这也就是关羽自信说“我素知徐晃之能”的由来。
最后我认为这样。
许褚五十个回合内占了徐晃上风,而关羽能在二十个回合内占上风!
所以全盛时期的关羽若和许褚交手,如果不能速胜,当在五十个回合内占据上风。
至于后期,不提也罢!关羽再也没有速胜过他人。被迫只能和人正战,加上年纪大了,对于精妙准确的刀法无法一口气使出来,则百合之内不能拿下许褚,当然输是不太可能,最多被许褚来个暗箭或飞锤什么的,关公见阎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19
展开全部
平,,因为关羽比许褚大不少关羽30多岁的时候,许褚才20多岁还没到全盛时期,首先先说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上曹操一直都是反面角色,刘备一直都是正统,可以说主角是刘备哪有人会把主角说的不好,同样他手下的关羽也一定夸大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不知道,反正人头是吕蒙的。
事实证明关羽不如吕蒙!!!
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
既然是打仗,就没有什么公平性。
谁让你关羽没注意到呢?当年抢了人家的荆州。
现在人家来要了,也别怪人家出阴招。
三国本来就是看计谋的,不是看谁猛的。
这点如果都不知道的话,那你这么多年的三国演义是白看了。
事实证明关羽不如吕蒙!!!
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
既然是打仗,就没有什么公平性。
谁让你关羽没注意到呢?当年抢了人家的荆州。
现在人家来要了,也别怪人家出阴招。
三国本来就是看计谋的,不是看谁猛的。
这点如果都不知道的话,那你这么多年的三国演义是白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引用jbpd5e6853840的回答:
关于关羽杀退许褚、徐晃的战绩,许多朋友认为由于这是曹操的计策,所以不能算数,甚至有人说许褚、徐晃是明显的放水诈败,无参考价值。那么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让我们将镜头拉到演义中的这一战吧。
{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更与玄德义气深重,非智谋不可取之。见今旧兵皆以投降,于内亦有刘备新招徐州等处之人,可暗地差遣一心腹,只作逃回的人下邳去见关公,[种祸于城内];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却[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或擒或说]可也。”}
------从这段描写我们知道了曹军的安排:
1、 奸细卧底与城内;
2、 用激将法引关羽出战,然后通过诈败佯输将关羽诱到远离下邳城的地方;
3、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
4、 擒拿关羽,或者说降关羽。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后的实战情况:(奸细卧底略)
{次日,夏侯敦为先锋,领兵五千,径来下邳[搦关公战。公不出,敦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迎,与夏侯敦交战]。公与敦约战十数合,拔回马走。公怒赶来,[敦且战且走。公约赶二十里,忽然省过,提兵便回]。左手下徐晃,右手下许褚,[两队军出]。公冲开路走,两边伏路军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公当先,许褚在中央踏弩机百对,箭发如雨]。于是关公不得过去,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又战。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夏侯敦又来。公战至日晚,到一座土山。}
------从实战情况进行对号入座,我们可以很明白地把相关当事人的责权利划分清楚:
1、 诈败诱敌的工作是由夏侯敦负责的;
2、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的工作是由许褚、徐晃负责的;
3、擒拿关羽的工作也主要是由许褚、徐晃负责
在程昱之计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的发展是顺利按计划进行的,夏侯敦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激将和诱敌任务。但是当计划执行到“以精兵截其归路”之后却出现了一些意外,首先许褚、徐晃的截路精兵被关羽冲开道路而走,最后不得不依靠两边的硬弩和路中间的踏弩机百对所发的如蝗似雨的三面乱箭,才成功阻断了关羽的归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此时的关羽是在队伍的最前面,而所受到的乱箭待遇则是三国演义中绝无仅有的,希望那些认为关羽防箭不行的好好读读此段]。
此路不通,就另寻它路,接着就徐晃、许褚双战关羽,从曹军的计划安排来看,徐晃、许褚出马有两个目的:1、阻止关羽另寻它路;2、尝试擒拿关羽。要想擒拿关羽,不动真格的肯定不行,如果没本事把对手打趴下,能相持着把对手拖垮也行啊,可惜实际的结果确是“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此二人的阻拦又一次被突破了,等夏侯敦再赶来,一直战到日晚才将关羽堵在了一座土山上。
或许有人会说,虽然许褚、徐晃没有诈败放水,但是由于曹操已明确表示要得到关羽,这会不会影响到许褚、徐晃在与关羽的交战中无法尽全力一搏。我要说的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因如下:
1、曹操的计划是“或擒或说”也就是说首选是擒拿关羽,实在不行就创造环境说服关羽。而实际实施时也是按此进行的,那么想要擒拿关羽,不尽全力是不可能的。
2、武将的尊严令许褚、徐晃不可能不尽全力对付这个被他们的主公曹操特别看重的人物,除非他们有命令,但是我们知道曹操给两人的任务是阻截和擒拿关羽,而不是放水。
3、即使许褚、徐晃杀死或杀伤关羽,曹操也不会责怪他们。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镜头向后拉,让我们来到白马坡前------
{操见连折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吾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丞相又爱之,又疑之,何不取来,[两强相并?如胜则重用,如败则决疑]。”操曰:[“善。]”}------由此对话,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曹操喜爱关羽,是因为关羽的武力可以帮曹解决难题,但是如果关羽的武力不济,曹操同样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关羽。-----因此如果在这里许褚、徐晃杀死了关羽,我想曹操最多会感叹一下关羽怎么会如此名不符实外,更可能的是对许褚、徐晃会更加喜爱和重用。
有人可能还会说,曹操喜爱的是关羽这个人,和他的武力无关,那我们就再把镜头向前移,看看曹操究竟喜爱关羽的什么-------{操曰:“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曹操明确地告诉我们他爱的是关羽的[人才武艺勇冠三军]。
综上所述,此战许褚、徐晃即不可能诈败放水,也不可能不尽全力,因此这是一场有价值,可参考的战例。
关于关羽杀退许褚、徐晃的战绩,许多朋友认为由于这是曹操的计策,所以不能算数,甚至有人说许褚、徐晃是明显的放水诈败,无参考价值。那么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让我们将镜头拉到演义中的这一战吧。
{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更与玄德义气深重,非智谋不可取之。见今旧兵皆以投降,于内亦有刘备新招徐州等处之人,可暗地差遣一心腹,只作逃回的人下邳去见关公,[种祸于城内];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却[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或擒或说]可也。”}
------从这段描写我们知道了曹军的安排:
1、 奸细卧底与城内;
2、 用激将法引关羽出战,然后通过诈败佯输将关羽诱到远离下邳城的地方;
3、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
4、 擒拿关羽,或者说降关羽。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后的实战情况:(奸细卧底略)
{次日,夏侯敦为先锋,领兵五千,径来下邳[搦关公战。公不出,敦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迎,与夏侯敦交战]。公与敦约战十数合,拔回马走。公怒赶来,[敦且战且走。公约赶二十里,忽然省过,提兵便回]。左手下徐晃,右手下许褚,[两队军出]。公冲开路走,两边伏路军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公当先,许褚在中央踏弩机百对,箭发如雨]。于是关公不得过去,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又战。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夏侯敦又来。公战至日晚,到一座土山。}
------从实战情况进行对号入座,我们可以很明白地把相关当事人的责权利划分清楚:
1、 诈败诱敌的工作是由夏侯敦负责的;
2、 用精兵截断关羽的归路的工作是由许褚、徐晃负责的;
3、擒拿关羽的工作也主要是由许褚、徐晃负责
在程昱之计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的发展是顺利按计划进行的,夏侯敦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激将和诱敌任务。但是当计划执行到“以精兵截其归路”之后却出现了一些意外,首先许褚、徐晃的截路精兵被关羽冲开道路而走,最后不得不依靠两边的硬弩和路中间的踏弩机百对所发的如蝗似雨的三面乱箭,才成功阻断了关羽的归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此时的关羽是在队伍的最前面,而所受到的乱箭待遇则是三国演义中绝无仅有的,希望那些认为关羽防箭不行的好好读读此段]。
此路不通,就另寻它路,接着就徐晃、许褚双战关羽,从曹军的计划安排来看,徐晃、许褚出马有两个目的:1、阻止关羽另寻它路;2、尝试擒拿关羽。要想擒拿关羽,不动真格的肯定不行,如果没本事把对手打趴下,能相持着把对手拖垮也行啊,可惜实际的结果确是“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此二人的阻拦又一次被突破了,等夏侯敦再赶来,一直战到日晚才将关羽堵在了一座土山上。
或许有人会说,虽然许褚、徐晃没有诈败放水,但是由于曹操已明确表示要得到关羽,这会不会影响到许褚、徐晃在与关羽的交战中无法尽全力一搏。我要说的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因如下:
1、曹操的计划是“或擒或说”也就是说首选是擒拿关羽,实在不行就创造环境说服关羽。而实际实施时也是按此进行的,那么想要擒拿关羽,不尽全力是不可能的。
2、武将的尊严令许褚、徐晃不可能不尽全力对付这个被他们的主公曹操特别看重的人物,除非他们有命令,但是我们知道曹操给两人的任务是阻截和擒拿关羽,而不是放水。
3、即使许褚、徐晃杀死或杀伤关羽,曹操也不会责怪他们。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镜头向后拉,让我们来到白马坡前------
{操见连折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吾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丞相又爱之,又疑之,何不取来,[两强相并?如胜则重用,如败则决疑]。”操曰:[“善。]”}------由此对话,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曹操喜爱关羽,是因为关羽的武力可以帮曹解决难题,但是如果关羽的武力不济,曹操同样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关羽。-----因此如果在这里许褚、徐晃杀死了关羽,我想曹操最多会感叹一下关羽怎么会如此名不符实外,更可能的是对许褚、徐晃会更加喜爱和重用。
有人可能还会说,曹操喜爱的是关羽这个人,和他的武力无关,那我们就再把镜头向前移,看看曹操究竟喜爱关羽的什么-------{操曰:“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曹操明确地告诉我们他爱的是关羽的[人才武艺勇冠三军]。
综上所述,此战许褚、徐晃即不可能诈败放水,也不可能不尽全力,因此这是一场有价值,可参考的战例。
展开全部
这么好的回答,竟然还有人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