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心理辅导的操作要点有哪些?如何评估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操作要点(活动、体验、分享是心理辅导活动的三要点)1.重感受,不重认知。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取向,并不是要让学生懂得几条心理学的原理,或者掌握几种调节心态的方法技巧,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推动自我的完美发展。2.重引导,不重教导——班级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要时采用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引导,要注意契机,还要注意分寸。此外,“引导”总是通过问题来“引”和“导”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而这恰恰是班级辅导活动中教师最难以把握的一点。3.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却又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操作规范,它是辅导过程有没有动态气氛的关键。 班级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是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班级团体辅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上,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来达到辅导的目标。4.重目标,不重手段——班级辅导活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就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5.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意向与努力。
二、评估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1、评估的原则:(1)客观性: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2)发展性:评价应着重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心态的良好和对活动(课程)的兴趣性、参与度的情况。(3)指导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均具有指导意义。2、评价的实施:对具体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估,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 教学目标的评价:目标要清晰、具体。(2)教学内容的评价:内容要适宜、贴切。(3) 教学方法的评价:方法适合、多样。(4) 教学效果的评价:效果明显、即时(5)教学能力与素养的评价:能力素养良好。(6)学生在辅导过程中的关注与参与。(7)学生在辅导后期的思想行为表现。
二、评估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1、评估的原则:(1)客观性: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2)发展性:评价应着重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心态的良好和对活动(课程)的兴趣性、参与度的情况。(3)指导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均具有指导意义。2、评价的实施:对具体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估,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 教学目标的评价:目标要清晰、具体。(2)教学内容的评价:内容要适宜、贴切。(3) 教学方法的评价:方法适合、多样。(4) 教学效果的评价:效果明显、即时(5)教学能力与素养的评价:能力素养良好。(6)学生在辅导过程中的关注与参与。(7)学生在辅导后期的思想行为表现。
2013-12-29
展开全部
有点抄袭谪录的味道,还好意思传上网。我读过有关“八重八不重”的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