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
谁都知道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可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小学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但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从以下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常常是他喜欢的人,就很认真的听他的话。而要做的这些,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以前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促使学生思想进行斗争、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自身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
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不止一次的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我常常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运动会上班上的运动员们都努力为班级争光。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有时候我也故意给我的学生戴戴高帽子子,比如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我常告诉他其实他很能干,在老师眼里你很棒,只是偶尔犯小糊涂,老师希望他减少犯糊涂的时候,孩子听后触动很大。
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教师是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任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在教育学生中不难发现那些感觉老师给予厚望在他身上的孩子,对于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更加在乎,也更愿意听老师的教导。
二、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组织集体来影响学生。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主题班队会活动,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收获,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地步。
少先队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
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一定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可以从孩子喜欢听的故事入手,《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同样可以注意运用学生之间的榜样的作用,记得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于课前准备的训练我采用了表扬准备充分的孩子,激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三、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自身认识。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我引导学生学习小主人翁也为家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失物招领》一文时让学生找找自己平时有没有也丢什么,课后找回这些东西,并提醒他们以后别丢了
这样既明理,又导行,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谁都知道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可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小学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但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从以下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常常是他喜欢的人,就很认真的听他的话。而要做的这些,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以前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促使学生思想进行斗争、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自身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
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不止一次的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我常常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运动会上班上的运动员们都努力为班级争光。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有时候我也故意给我的学生戴戴高帽子子,比如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我常告诉他其实他很能干,在老师眼里你很棒,只是偶尔犯小糊涂,老师希望他减少犯糊涂的时候,孩子听后触动很大。
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教师是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任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在教育学生中不难发现那些感觉老师给予厚望在他身上的孩子,对于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更加在乎,也更愿意听老师的教导。
二、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组织集体来影响学生。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主题班队会活动,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收获,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地步。
少先队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
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一定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可以从孩子喜欢听的故事入手,《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同样可以注意运用学生之间的榜样的作用,记得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于课前准备的训练我采用了表扬准备充分的孩子,激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三、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自身认识。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我引导学生学习小主人翁也为家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失物招领》一文时让学生找找自己平时有没有也丢什么,课后找回这些东西,并提醒他们以后别丢了
这样既明理,又导行,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 谁都知道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可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小学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但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从以下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常常是他喜欢的人,就很认真的听他的话。而要做的这些,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以前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促使学生思想进行斗争、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自身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 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不止一次的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我常常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运动会上班上的运动员们都努力为班级争光。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有时候我也故意给我的学生戴戴高帽子子,比如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我常告诉他其实他很能干,在老师眼里你很棒,只是偶尔犯小糊涂,老师希望他减少犯糊涂的时候,孩子听后触动很大。 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教师是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任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在教育学生中不难发现那些感觉老师给予厚望在他身上的孩子,对于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更加在乎,也更愿意听老师的教导。 二、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组织集体来影响学生。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主题班队会活动,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收获,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地步。 少先队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 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一定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可以从孩子喜欢听的故事入手,《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同样可以注意运用学生之间的榜样的作用,记得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于课前准备的训练我采用了表扬准备充分的孩子,激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三、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自身认识。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我引导学生学习小主人翁也为家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失物招领》一文时让学生找找自己平时有没有也丢什么,课后找回这些东西,并提醒他们以后别丢了 这样既明理,又导行,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苍白,效果甚微。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一、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我认为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从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抓起,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上来。
二、统筹安排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在内容上应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3.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三、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为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
①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②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③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
④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⑤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五、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通过打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风尚。总之,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只要广大工作者多想办法,精诚团结,真抓实干,学校德育工作的节奏必将扑面而来,定能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一、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我认为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从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抓起,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上来。
二、统筹安排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在内容上应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3.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三、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为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
①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②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③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
④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⑤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五、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通过打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风尚。总之,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只要广大工作者多想办法,精诚团结,真抓实干,学校德育工作的节奏必将扑面而来,定能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苍白,效果甚微.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一、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我认为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从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抓起,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上来.二、统筹安排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在内容上应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3.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三、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为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①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②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③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④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⑤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四、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五、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通过打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风尚.
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3.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三、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为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①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②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③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④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⑤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四、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五、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通过打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风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活动
课堂资源是教育内容的核心资源。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也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形式和主要目标。一方面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社会人文学科较理科类学科是有优势的。如语文课,品德和社会课程,实践课程等学科,在不改变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学习方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的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科学的逻辑思考,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不同学科的德育教育渗透中,不仅要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对教育进行形象化,更要有效地利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资料快速而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基于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教师应
该灵活
而
多
样化
进
行
教学,如使用Flash动画,PPT课件等简单易懂的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灌输。如今各类教育网站充斥着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教师都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下来,为德育课堂增添更多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资料,教师可以快速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多感官认知能力,使用多样的德育资源来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课堂导入和学生习惯培养,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和优秀事迹的表彰,增强学生的成就参与感,使优秀的学生继续发扬优秀品质,并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榜样们努力学习,从而落实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
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对好的教育方式进行考究和探讨,努力寻找德育教育事业的新的出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对其思想带来的有益影响,还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参与一些美好而温暖的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可以事先通知学生做一些小礼品带给他们。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去温暖,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学校也可以在体育课或春游的时机带领学生参与自然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让同学们切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农田劳动,能够让他们认识到粮食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身临其中的切身体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向来是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展报橱窗、班级黑板报以及学习园地等宣传系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展示国徽国旗、名人名言、科学楷模、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事迹,建设校史博物馆、心理咨询室,重视德育室、美育室的开办,通过班级主题班会、课堂互动等途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关的德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充分发挥节日本身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结合班会、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班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和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参观相关电影资料和书籍文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思想等相关方面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诗词朗诵竞赛,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文艺演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以及遵纪守法相关的教育内容。
课堂资源是教育内容的核心资源。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也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形式和主要目标。一方面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社会人文学科较理科类学科是有优势的。如语文课,品德和社会课程,实践课程等学科,在不改变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学习方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的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科学的逻辑思考,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不同学科的德育教育渗透中,不仅要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对教育进行形象化,更要有效地利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资料快速而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基于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但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教师应
该灵活
而
多
样化
进
行
教学,如使用Flash动画,PPT课件等简单易懂的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灌输。如今各类教育网站充斥着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教师都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下来,为德育课堂增添更多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资料,教师可以快速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多感官认知能力,使用多样的德育资源来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课堂导入和学生习惯培养,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和优秀事迹的表彰,增强学生的成就参与感,使优秀的学生继续发扬优秀品质,并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榜样们努力学习,从而落实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
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对好的教育方式进行考究和探讨,努力寻找德育教育事业的新的出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对其思想带来的有益影响,还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参与一些美好而温暖的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可以事先通知学生做一些小礼品带给他们。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去温暖,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学校也可以在体育课或春游的时机带领学生参与自然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让同学们切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农田劳动,能够让他们认识到粮食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身临其中的切身体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向来是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展报橱窗、班级黑板报以及学习园地等宣传系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展示国徽国旗、名人名言、科学楷模、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事迹,建设校史博物馆、心理咨询室,重视德育室、美育室的开办,通过班级主题班会、课堂互动等途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关的德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充分发挥节日本身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结合班会、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班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和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参观相关电影资料和书籍文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思想等相关方面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诗词朗诵竞赛,举办传统文化节日文艺演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以及遵纪守法相关的教育内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