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展开全部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满意请采纳
满意请采纳
仁微电子
2024-04-15 广告
2024-04-15 广告
纪检智慧监督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上海仁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深刻理解到纪检智慧监督不仅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我们能够更加高效、精准地进行纪检工作,...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仁微电子提供
2009-06-01
展开全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就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设”的内容更加完备,特点更加鲜明,描述更加具体,蓝图更加清晰。按照这一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奋斗,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把握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期待,对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充实和完善。过去五年的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但与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更加繁荣,但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旺盛文化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如此等等说明,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适应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党的十七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与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为奋斗目标赋予了新的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使这一目标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必将引导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更加蓬勃的热情,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发展道路上,总有几个关键时期、关键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关键时期对奋斗目标提出新要求,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加压,是共产党人责任感、使命感的充分体现。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大的幸福。省九次党代会确定了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目标,做出了在工作指导上实现转变的重大决策,勾画了齐鲁大地经济繁荣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前景。前景灿烂辉煌,蓝图激荡人心。只要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把握中央、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把握我省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拿出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措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坚实的基础。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就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设”的内容更加完备,特点更加鲜明,描述更加具体,蓝图更加清晰。按照这一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奋斗,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把握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期待,对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充实和完善。过去五年的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但与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更加繁荣,但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旺盛文化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如此等等说明,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适应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党的十七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与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为奋斗目标赋予了新的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使这一目标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必将引导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更加蓬勃的热情,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发展道路上,总有几个关键时期、关键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关键时期对奋斗目标提出新要求,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加压,是共产党人责任感、使命感的充分体现。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大的幸福。省九次党代会确定了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目标,做出了在工作指导上实现转变的重大决策,勾画了齐鲁大地经济繁荣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前景。前景灿烂辉煌,蓝图激荡人心。只要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把握中央、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把握我省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拿出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措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就一定能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坚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周期上升阶段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5年超过10%,2006年经济总量达到2.6452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以独具特色的成功发展模式,创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明确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周期上升阶段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5年超过10%,2006年经济总量达到2.6452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以独具特色的成功发展模式,创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明确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