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请高手们帮忙,谢,很急!
历史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宋廷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寇准、毕士安坚持,无奈亲至澶州督战。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兵抵澶州(今濮阳),直逼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开封),朝野震惊,主战、主和两派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宋真宗(赵恒)畏敌,欲从王钦若、陈尧叟等之计,迁都南逃。宰相冠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并力促真宗皇帝御驾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坚守辽军背后城镇,又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射死辽大将肖挞凛(凛,一作览)。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素主议和,一味苟安,以“屈己安民”为借口。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继遣曹利用赴辽营谈判,于12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由宋每年输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 澶渊之盟”是在我国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1958年毛泽东视察河南,路过新乡,曾询问宋真宗所登北门楼是否还在。陈毅路过濮阳曾留下“能掷孤注寇来好”的诗句。
今濮阳县城有“契丹出境碑”,也称“回銮碑”,诗文为宋真宗所作寇准所书;“御井”为宋真宗所用之水井。
檀渊之盟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