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哪些误区
展开全部
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然而,通过总结在现实课堂当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如下误区:
一、盲目应用,不利健康
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据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丛肆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学校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七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240分钟到28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余蠢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二、称霸课堂,被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三、全盘包办,忽视传统
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演示模拟,缺少实践
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试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渗毁轿少,但对学生的试验学习就会打折扣。
五、花样繁杂,华而不实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众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多个误区。因此,我们只有正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原则,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深入开展,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给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多媒体电脑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工具,改善了认知环境,变革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法和学法。如何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从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己经越来越引人关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普遍被接受,留心观察课堂,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明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老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本文试图对“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偏差、误区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并针对它们提出对策。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关键词: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 误区 对策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已经意识到以电脑为核心的新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将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必将会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体制、教学内容的变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绚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让老师迷醉其中,忘记了教育的本源。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之一: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虽然电脑辅助教学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媒体手段和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或无效,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一课中,属于概念课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想象,再随意画两条线,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画法并进行归纳,然后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在自主探究,构建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课本的知识,勾出重点字词或不理解的地方,边学习边阅读;在说明“同一平面”时,出示实物帮助理解。在巩固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精心设计的练习;在拓展部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垂线与平行线。本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不拘泥于单一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而是充分使用展示台、实物立体图形,还将数学自主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把传统地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使用价值。
对策:以合适为主,做到画龙点睛。
虽然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实践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我们又要注意它的工具本质,它只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生搬硬套,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因而代替教具、学具、磁带、投影等教学手段,它们既有本身的优势,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都不是万能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例如,几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课前可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立体或平面图形,课中让学生通过实物的摸、看、观察来感知;复习课中的整理和复习,可让学生自主整理。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它,又不能完全依赖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及教材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各自独特的作用,扬长补短,适当选择,不可为新而新。
一堂课的精彩不在于课件制作的精致,而是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得是否得当。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哪些地方能借助于多媒体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该好好使用,哪些地方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得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就该舍得放弃,做到为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服务。
误区之二: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忽视处理技术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多媒体技术是工具,是为课程及学科教学服务的,决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有的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最后的实用价值却不大;有的课件不但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代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三年级上册数学实践课《掷一掷》,主要通过掷骰子的游戏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中,教师设置孙悟空,猪八戒打赌猜一猜的教学情境。用3D动画实物模拟掷骰子,直观形象,效率明显高于学生手工掷骰子,大数目模拟只需学生输入模拟次数,电脑即自动生成模拟结果。在本案例中,教师以模拟操作替代了学生本该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如果连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都被计算机代替,那么数学活动中本应由学生体验感悟的知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
又如:《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动手做一做”板块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但对于剪刀的动画既是精彩的“表演”,又是画蛇添足,教师完全可以用一把真实的剪刀进行演示,何必费力调用Flash动画;《认识图形》中,教师将身边唾手可得的文具盒、笔筒和球等一股脑儿搬上屏幕。
对策:以课程为本,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能实现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有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验,这些都是计算要帮不来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毕竟是工具,必须为我所用。
把握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精当地选用教育资源,还要注重学生的学,采用多样化、综合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误区之三: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将静态置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使语言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形象,或完成解决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问题的辅助教学,是目前使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课件中的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点击展现,是多媒体运用中极易出现的现象,这样的话教师就成了播放员和讲解员,课程自然也不会具有艺术性。这样就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五年级的《圆的周长》一课,教师把多媒体课件当成了电子黑板,出示问题情境,展示有哪些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测量方法,在小组内测量出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由课件依次出示圆周率的概念,求圆周长的方法,例题,最后做练习。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课件中用Flash动画做出测量圆周长的几种方法,充分发挥电脑的“静”变“动”的特点,但教师在交互性上运用得并不好,简单过多地用“下一步”按钮控制教学,对教学进程的严格规定、问题答案和图形特征的逐条揭示,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却有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策: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技术的关系。
简单地把书本搬上屏幕,只是为课件而用,为教师而用;而真正好的辅助教学应是为教学而用,为学生而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程的使用最终服务对象是人,是学生,而学生的能力,认知风格,生活经验存在个别差异,发展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不妥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发展过中的“飞跃”、“质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自终是我们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一、盲目应用,不利健康
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据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丛肆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学校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七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240分钟到28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余蠢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二、称霸课堂,被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三、全盘包办,忽视传统
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演示模拟,缺少实践
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试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渗毁轿少,但对学生的试验学习就会打折扣。
五、花样繁杂,华而不实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众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多个误区。因此,我们只有正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原则,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深入开展,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给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多媒体电脑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工具,改善了认知环境,变革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法和学法。如何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从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己经越来越引人关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普遍被接受,留心观察课堂,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明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老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本文试图对“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偏差、误区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并针对它们提出对策。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关键词: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 误区 对策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已经意识到以电脑为核心的新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将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必将会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体制、教学内容的变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绚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让老师迷醉其中,忘记了教育的本源。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之一: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虽然电脑辅助教学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媒体手段和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或无效,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一课中,属于概念课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想象,再随意画两条线,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画法并进行归纳,然后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在自主探究,构建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课本的知识,勾出重点字词或不理解的地方,边学习边阅读;在说明“同一平面”时,出示实物帮助理解。在巩固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精心设计的练习;在拓展部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垂线与平行线。本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不拘泥于单一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而是充分使用展示台、实物立体图形,还将数学自主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把传统地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使用价值。
对策:以合适为主,做到画龙点睛。
虽然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实践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我们又要注意它的工具本质,它只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生搬硬套,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因而代替教具、学具、磁带、投影等教学手段,它们既有本身的优势,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都不是万能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例如,几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课前可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立体或平面图形,课中让学生通过实物的摸、看、观察来感知;复习课中的整理和复习,可让学生自主整理。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它,又不能完全依赖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及教材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各自独特的作用,扬长补短,适当选择,不可为新而新。
一堂课的精彩不在于课件制作的精致,而是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得是否得当。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哪些地方能借助于多媒体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该好好使用,哪些地方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得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就该舍得放弃,做到为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服务。
误区之二: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忽视处理技术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多媒体技术是工具,是为课程及学科教学服务的,决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有的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最后的实用价值却不大;有的课件不但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代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三年级上册数学实践课《掷一掷》,主要通过掷骰子的游戏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中,教师设置孙悟空,猪八戒打赌猜一猜的教学情境。用3D动画实物模拟掷骰子,直观形象,效率明显高于学生手工掷骰子,大数目模拟只需学生输入模拟次数,电脑即自动生成模拟结果。在本案例中,教师以模拟操作替代了学生本该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如果连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都被计算机代替,那么数学活动中本应由学生体验感悟的知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
又如:《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动手做一做”板块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但对于剪刀的动画既是精彩的“表演”,又是画蛇添足,教师完全可以用一把真实的剪刀进行演示,何必费力调用Flash动画;《认识图形》中,教师将身边唾手可得的文具盒、笔筒和球等一股脑儿搬上屏幕。
对策:以课程为本,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能实现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有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验,这些都是计算要帮不来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毕竟是工具,必须为我所用。
把握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精当地选用教育资源,还要注重学生的学,采用多样化、综合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误区之三: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将静态置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使语言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形象,或完成解决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问题的辅助教学,是目前使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课件中的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点击展现,是多媒体运用中极易出现的现象,这样的话教师就成了播放员和讲解员,课程自然也不会具有艺术性。这样就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五年级的《圆的周长》一课,教师把多媒体课件当成了电子黑板,出示问题情境,展示有哪些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测量方法,在小组内测量出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由课件依次出示圆周率的概念,求圆周长的方法,例题,最后做练习。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课件中用Flash动画做出测量圆周长的几种方法,充分发挥电脑的“静”变“动”的特点,但教师在交互性上运用得并不好,简单过多地用“下一步”按钮控制教学,对教学进程的严格规定、问题答案和图形特征的逐条揭示,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却有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策: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技术的关系。
简单地把书本搬上屏幕,只是为课件而用,为教师而用;而真正好的辅助教学应是为教学而用,为学生而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程的使用最终服务对象是人,是学生,而学生的能力,认知风格,生活经验存在个别差异,发展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不妥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发展过中的“飞跃”、“质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自终是我们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博阳精讯
2024-07-25 广告
2024-07-25 广告
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是提升公司运营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分析现有流程,识别瓶颈与冗余,我们能够精简步骤、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环节高效协同。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致力于通过持续的业务流程优化,推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博阳精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