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延续300年,皇家亲王为何没人造反呢?
在我国古代,人们梦想当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拥有后宫三千妃嫔,日日夜夜流连温柔乡。拥有这么多的妃嫔,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么到底选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呢?关于继承的问题,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话说回来虽然这种继承制成熟稳定可操作,但是也有不小的弊端,因为如果嫡长子的性格不合适或者智商不够用,那么这个王朝很快就容易陷入危机。
根据清朝的定制,凡皇帝生子均称皇子,待赐名后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到了十五岁(虚岁),就由宗人府题请爵级。清代宗室爵位,在崇德元年(1635年)时确定等制。顺治六年(1649年)又厘定为十二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另外,亲王、郡王嫡福晋所生子,年过二十岁,由负责皇室事务的宗人府请旨考试后,亲王子可封世子,郡王子封为长子,以待袭爵。其余子及非嫡子,经过期考后分别减少等授爵。
清朝是一个规矩很多的朝代,皇子们生下来就有自己的任务,祖先们就规定好了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几点起床、几点学习、几点睡觉等等,可谓是事无巨细,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皇子们个个循规蹈矩,长大后要让他们从事造反这个风险巨大的职业,还真没人有这个胆。清朝皇子们的待遇都是非常好的,就算什么都不干,每年也有上万的生活费。同时还规定了各个皇子们的待遇,比如府邸、田地,这些都是由规定的,超规格是绝对不允许的。
更重要的是,人家清朝是坚决不允许王爷们拉帮结派,和大臣们走的太近。就连大臣们给王子们送点毫不起眼的东西都要被皇帝责罚。当时在康熙的时候虽然有些战功卓越的人授予世袭的权利,那也是每传一代都要降一级的。而清朝所有的亲王,郡王等全部都要在北京居住,凡是离开北京60里范围内都要和宗人府报备,不然就会被治罪的!所以,王爷们就算是有那个心也就没那个胆了,毕竟谁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犯事啊!清朝延续300年,皇家亲王为何没人造反呢?原来他们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