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后打完针了以后就不会再过敏了吗?吃什么东西能过敏?就是满身起红疙瘩的那种,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伤 10
我要过敏,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就是满身起红疙瘩的那种,说点有用的,无聊人士勿扰,就是吃的东西。好了加分...
我要过敏,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就是满身起红疙瘩的那种,说点有用的,无聊人士勿扰,就是吃的东西。好了加分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那可能是猩红热 这是有关于它的信息 你看下: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 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 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 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一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粘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无点状丘疹而呈均匀红色。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近些年来,猩红热已趋于轻型,发疹不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大片脱屑也少见。但后期仍可并发变态反应病变,如风心病、急性肾炎。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象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经治疗后的3~4天皮疹逐渐消退可见脱屑。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24小时内出现特征性猩红色皮疹。其特征为:1)持续发热,体温灾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体红肿。2)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隆起的红色点状皮疹,严重时呈出血疹。3)皮肤褶皱处可见紫色条纹-pastia线。4)除口鼻周围,面部其他处充血潮红,称口周苍白圈。5)腭部粘膜可见粘膜疹;舌被白苔,红色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草莓舌”,2-3日后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称“杨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随之开始脱皮。轻者呈糠屑状,重者成片或手套,袜套样。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莓样舌及脱屑。
②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还可参考接触史及白细胞升高的变化来判断。本病需与其他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体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2~4万U/千克/日,成人为120~240万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分4次服。7~10日为一疗程。另外也可用林可霉素,尚有用狍霉素族、利福平治疗猩红热,均收到好效果。
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患病后要及时治疗、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和污染物随时消毒,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开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连用7~10天,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点滴。
[预防]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预防性用青霉素G40~80万u/日,3~4天。
⒈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⒉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如已接触过,可用淡盐水漱口,并用抗生素2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 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 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 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一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粘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无点状丘疹而呈均匀红色。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近些年来,猩红热已趋于轻型,发疹不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大片脱屑也少见。但后期仍可并发变态反应病变,如风心病、急性肾炎。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象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经治疗后的3~4天皮疹逐渐消退可见脱屑。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24小时内出现特征性猩红色皮疹。其特征为:1)持续发热,体温灾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体红肿。2)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隆起的红色点状皮疹,严重时呈出血疹。3)皮肤褶皱处可见紫色条纹-pastia线。4)除口鼻周围,面部其他处充血潮红,称口周苍白圈。5)腭部粘膜可见粘膜疹;舌被白苔,红色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草莓舌”,2-3日后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称“杨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随之开始脱皮。轻者呈糠屑状,重者成片或手套,袜套样。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莓样舌及脱屑。
②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还可参考接触史及白细胞升高的变化来判断。本病需与其他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体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2~4万U/千克/日,成人为120~240万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分4次服。7~10日为一疗程。另外也可用林可霉素,尚有用狍霉素族、利福平治疗猩红热,均收到好效果。
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患病后要及时治疗、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和污染物随时消毒,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开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连用7~10天,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点滴。
[预防]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预防性用青霉素G40~80万u/日,3~4天。
⒈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⒉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如已接触过,可用淡盐水漱口,并用抗生素2
2010-12-11
展开全部
“特异性体质”或“渗出性体质”,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异常,对某种刺激物特别敏感,表现在皮肤和黏膜有过敏或渗出性病变的倾向,这也就是过敏反应发生的根本所在。
过敏体质人群常见的食物过敏症状如下:呼吸系统出现鼻炎、气喘、咳嗽症状;眼睛瘙痒或红肿;皮肤出现风块疹、湿疹、血管水肿、红斑、瘙痒现象;消化系统则可能产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口咽部瘙痒有异物感等不适。
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黄豆、花生、蛋和鱼、核果类、甲壳类海鲜(如虾蟹)、面粉等。现代食品工业发达,也有一些人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过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这类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如蜜饯、金针和一些糖果,过敏患者还是少吃为妙,以免诱发哮喘。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触,也可能造成皮肤发痒、红肿的过敏反应,例如香蕉、酪梨、奇异果、栗子、木瓜等。
避免过敏,远离过敏原是最简单的办法。
过敏性皮肤病一方面与过敏原有关,是一种与精神心理、神经血管反应等都有一定关系的心身疾病,另一方面与个人体质状况关系更为密切,先天和后天因素都可以造成过敏性体质的发生,只要是经常、反复出现过敏症状,并且较周围同样环境的人更容易发生过敏者,就一定与体质因素有直接关系,就属于过敏体质。多数过敏性疾病都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只不过许多规律具有极强的个性化,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有一些差别的。因此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可能的致敏原因,另一方面在治疗上一定要坚持规律治疗,中医中药在调整体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考虑,不过在症状消失后,最好巩固治疗一个阶段,并可考虑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用药,若发病有一定季节性的话,最好在发病前的一个月即开始提前用药,也是减轻发病、预防为先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改善过敏体质。过敏体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异常的反应,最新的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形成,以及过敏的发作,都与机体内“健康杀手”—自由基过多地堆积有关。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及辐射问题,都会直接造成自由基在体内的堆积。国外过敏研究机构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达到逐步改善过敏体质,使过敏原与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还通过服用OPC保护过敏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细胞膜,使它们难以释放过敏反应介质。
过敏体质人群常见的食物过敏症状如下:呼吸系统出现鼻炎、气喘、咳嗽症状;眼睛瘙痒或红肿;皮肤出现风块疹、湿疹、血管水肿、红斑、瘙痒现象;消化系统则可能产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口咽部瘙痒有异物感等不适。
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黄豆、花生、蛋和鱼、核果类、甲壳类海鲜(如虾蟹)、面粉等。现代食品工业发达,也有一些人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过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这类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如蜜饯、金针和一些糖果,过敏患者还是少吃为妙,以免诱发哮喘。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触,也可能造成皮肤发痒、红肿的过敏反应,例如香蕉、酪梨、奇异果、栗子、木瓜等。
避免过敏,远离过敏原是最简单的办法。
过敏性皮肤病一方面与过敏原有关,是一种与精神心理、神经血管反应等都有一定关系的心身疾病,另一方面与个人体质状况关系更为密切,先天和后天因素都可以造成过敏性体质的发生,只要是经常、反复出现过敏症状,并且较周围同样环境的人更容易发生过敏者,就一定与体质因素有直接关系,就属于过敏体质。多数过敏性疾病都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只不过许多规律具有极强的个性化,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有一些差别的。因此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可能的致敏原因,另一方面在治疗上一定要坚持规律治疗,中医中药在调整体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考虑,不过在症状消失后,最好巩固治疗一个阶段,并可考虑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用药,若发病有一定季节性的话,最好在发病前的一个月即开始提前用药,也是减轻发病、预防为先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改善过敏体质。过敏体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异常的反应,最新的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形成,以及过敏的发作,都与机体内“健康杀手”—自由基过多地堆积有关。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及辐射问题,都会直接造成自由基在体内的堆积。国外过敏研究机构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达到逐步改善过敏体质,使过敏原与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还通过服用OPC保护过敏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细胞膜,使它们难以释放过敏反应介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次好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再出现。但在平时还是要注意,饮食忌辛辣、海鲜类。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个人觉得换季时的保暖很重要。因为很多人是因为换季冷热不均,遇风引起的过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敏物品,不同的人过敏物也不同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