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居庙堂之高C.先天下之忧而忧D.处江湖之远...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展开
 我来答
小杨同学解析电视剧
高粉答主

2021-07-24 · 一起聊电视剧、古装剧和娱乐
小杨同学解析电视剧
采纳数:668 获赞数:4110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C、先天下之忧而忧。

该句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所在段落原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文学鉴赏:

本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

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百度网友d30c7d6
2015-05-30 · TA获得超过1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2万
展开全部
A B.D是肯定不选的,C也差不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独以丹r7
2015-05-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万
展开全部
A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理由
追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营销策划操盘手
2015-05-30 · TA获得超过39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06
采纳率:57%
帮助的人:250万
展开全部
a
追答
翻译成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nvincibin
2015-05-30 · TA获得超过1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3万
展开全部
A
追问
理由
追答
这个之是助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