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应该起源于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
形成: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以今天的河南省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即中原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
其他文明:在这一时期,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在东北有燕山地区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红山文化。
中断:各个地区性文明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学术界都给以高度评价,但是到后来有的文明中断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黄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气蓬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文明精华,向更高层次发展。
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圈内。河洛文化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都文化连绵不断。黄河文明形成期的五帝邦国时代,黄帝都有熊,颛顼都帝丘,尧都平阳,舜都蒲坂;黄河文明发展期的夏商周王国时代,夏都阳城、阳翟、斟鄩、老丘,商都亳、隞、相、殷,周都丰镐、洛邑;黄河文明兴盛期的帝国时代,西汉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阳和开封。上述都城均在河洛文化圈内,几千年的建都历史,形成了具有极大影响的国都文化。这是河洛文化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树大根深的根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点,有许多文明源头都在这一地区。如最早出现的国家在这里,近年启动的文明探源工程所确定的四个重点即临汾的陶寺、郑州的古城寨、新寨和王城岗也在这里,《河图》、《洛书》和《易经》等被誉为传统文化源头的元典、华夏文化重要纽带之一的汉字也产生在这里。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向四方播迁,甚至播迁到海外。据姓氏专家研究,中国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于中原。现在播迁在外特别是海外华人,多自称是“河洛郎”,并且前来寻根拜祖,河洛地区成为文化寻根和姓氏寻根的圣地。
第三,大一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传统的民族基因。善于吸收、包融、开放、凝聚的民族个性,在河洛文化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但最突出的还是大一统的民族基因,从邦国、王国到帝国的几千年中,人们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强大,反对分裂,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优秀的传统现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坚如磐石的凝聚力和灵魂。
【选自百度百科】
因此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过程,乃是一个由多元连接成的相互作用圈逐步演变为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并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这是一个具有自身活力的超稳定结构,往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无论从经济或者文化或者民族关系等层面上来看,都基本上保持着这一格局,从而保证了中国文明历史延绵不断的发展,成为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一个。
约公元前一万年的新武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了农业并且不断改进,公元前七千年前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得到相应发展,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很多这时的遗址都发现有各类作物的痕迹,这时人群集中而且比较固定,形成比较大的部落,这时人们的房子差不多没有贫富差别,特别体现在墓葬上。
到公元前五千年前三千五百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量增加,不过房子还是无我大差别,流行多人合葬没有个人财富,到了新石器晚期来,在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有了好的房子和墓葬。
到铜石并用时代早期,情况大变,农业更加发展,工业也得到发展,如玉器,清器、高级陶器,丝绸等都在此时出现,开始有贵族和平民的差别,贵族不断追求物质享受,只有高档工业品的出现,才有可能产生财富,财富导政争夺,于是有了武器,城堡等。
到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三千年的中后期,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时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转变。燕辽地区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诸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纷纷走入低谷,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则得到更加突出的发展。人口集中,城邦林立。山西陶寺等可能是重要的都城遗址,而龙山时代可能已时入初级文明或原始文明。夏代更进一步发展,开始进入文明成熟时期;商周则是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这样看来,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应该是比较贴近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