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因为校园暴力对孩子来说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是心灵上的。而心灵上的伤害是最为严重看不见摸不着的。
去年在朋友圈里看见他们都在转载的一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在文中说“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字里行间全是对孩子的内疚。那么她到底对她的孩子内疚什么呢?孩子上小学,具体的几年级我给忘记了,课间操的时候尿急,就和身边的同学说下去上厕所。班上有两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听见了,就尾随而去,一个在门口看着,一个爬了孩子旁边的坑位,站在马桶上把垃圾桶里面人家用过的纸连同垃圾桶一起倒在孩子身上。
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这是一起校园暴力,那么这件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孩子回到家里就直接去卫生间洗澡,洗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来,妈妈担心就敲开门看见孩子把身上挫的通红一边在那儿哭,再三追问之下孩子才说出这件事情,这事让妈妈听了很不是滋味,就拿起毛巾跟还在说别洗了,擦擦吧。孩子以为妈妈是嫌弃他脏,哭着说:我在学校的卫生间里已经洗过很多次了。
身为一个母亲,在孩子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肯定第一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结果到学校去了之后,老师反而责备孩子:“这种事情你怎么不第一时间告诉我呢”。而那两个学生的家长也是咄咄逼人,说什么电话里不是已经道过歉了么,可能到了这里很多人就觉得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但是回到家以后的一个月里,孩子经常会玩的好好的跑到房间里哭,带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因为受了惊吓患上了刺激性精神病。
我还没有为人父母,但是我能够理解那位母亲的自责和内疚,倾尽全力的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却没有保护好他。那种深深地内疚源自于对孩子深深的爱。校园暴力,这种事情必须要严厉的打压并且不让它发生,它一旦发生了,对于孩子内心所造成的伤害,是金钱和时间没有办法弥补的。
校园暴力是坚决不应该出现在校园里的,学校本来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里本该是一片净土,不应该被那些乌烟瘴气的校园暴力所污染。让校园暴力远离校园,还学校一片宁静,还孩子们一片安全的成长环境。
2024-08-14 广告
是需要严肃处理的事情。校园暴力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因为校园暴力对孩子来说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是心灵上的。而心灵上的伤害是最为严重看不见摸不着的。
去年在朋友圈里看见他们都在转载的一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在文中说“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字里行间全是对孩子的内疚。那么她到底对她的孩子内疚什么呢?孩子上小学,具体的几年级我给忘记了,课间操的时候尿急,就和身边的同学说下去上厕所。班上有两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听见了,就尾随而去,一个在门口看着,一个爬了孩子旁边的坑位,站在马桶上把垃圾桶里面人家用过的纸连同垃圾桶一起倒在孩子身上。
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这是一起校园暴力,那么这件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孩子回到家里就直接去卫生间洗澡,洗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来,妈妈担心就敲开门看见孩子把身上挫的通红一边在那儿哭,再三追问之下孩子才说出这件事情,这事让妈妈听了很不是滋味,就拿起毛巾跟还在说别洗了,擦擦吧。孩子以为妈妈是嫌弃他脏,哭着说:我在学校的卫生间里已经洗过很多次了。
身为一个母亲,在孩子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肯定第一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结果到学校去了之后,老师反而责备孩子:“这种事情你怎么不第一时间告诉我呢”。而那两个学生的家长也是咄咄逼人,说什么电话里不是已经道过歉了么,可能到了这里很多人就觉得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但是回到家以后的一个月里,孩子经常会玩的好好的跑到房间里哭,带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因为受了惊吓患上了刺激性精神病。
其实校园暴力不但是毁坏了学生对老师对同学的信任感,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让其恐惧与外界沟通,因为一想到寻求帮助可能自己会失望或者遭受到更大范围的排挤,整个人就会放弃与外界沟通,进而失去学生生涯中很重要的交友能力。
没有同伴无法进行喜怒哀乐的分享,会影响到后续与人的沟通方式,比如我现在,其实不是很清楚与人交往的界限,不知道该跟人交往到什么样的程度,因为远离会觉得不亲近,近了会担心过界,同时也会刻意的弱化自己的不好的感受,以免自己又陷入痛苦中。
这样其实属于对自己的感情的不尊重,对自己的感受过于冷漠。遭受过校园暴力的人因为心理上更加敏感,所以也外显的整个人有些分裂,性格反复,在后续即使有了足够的能力,也会尽量不流露出真实想法,因为可能之前的一点点个性就是校园暴力的诱因。
因为被孤立过,也会存在一旦遇到一个貌似“好人”,就会放松戒备,如果此“好人”非真好人,那么这些人的世界观会再次坍塌。之前微博上有人说了一个段子:你觉得我是个好人,那是因为你见过的好人太少。
与其说我们遇到的好人太少,不如说因为害怕自己判断错误而主动放弃了对好人的执念和判断,通过不触碰和回避的方式,来将不可预见的伤害降低。
一是虽然连续发生五起,但仍属个例。非我没有怜悯之心、正义之感,试想国内有多少所大学?多少中学?多少小学?多少幼儿园?与之相比,加之人口众多,确实应属个例,国内校园安全形势总体上还是安全的,不像国外媒体所描绘那样。不过这类苗头性确实需要决策者引起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二是发展特殊时期的极端个人行为,要强烈谴责。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发展特殊时期,这一时期被专家称之为社会转型期、矛盾尖锐期、危机频发期,这一时期个人维权意识增强,国家早就为此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维护个人权益,但采取极端行为,目标又是学生,这种行为应人人得而诛之。
三是校园极端暴力行为非国内首创,国外屡见不鲜。若干年前,我们就经常看到美国很多校园暴力事件,枪杀多名学生和教师。由此可见这是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特例,需要共同面对。
四是根治校园暴力非一日之功,需全民动员。根治校园暴力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单靠政府就能做好,需要多管齐下,全民动员。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责任,抓好落实;学校也应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杜绝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就个体而言,社会越进步,面临的社会压力就越大,要善于自我调适,摆正心态,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长远与现实的关系,正确伸张自己的权益,以暴制暴绝不可取;社会各界也应对弱势群体、矛盾集中的相关人和事多加关注,奉献关爱,防止矛盾恶化。
杜绝校园极端行为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更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