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仍然存在的是“毛诗”。“毛诗”是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
汉代四家诗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三家诗自魏晋后即无传者,并最终先后亡佚。“齐诗”亡于三国魏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南宋之后,仅存《韩诗外传》,而毛诗独盛。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扩展资料:
汉代三家诗衰亡的原因:
“鲁诗”派从申公始,就缺少理论创新,除了在经文的本事探求与文字训诂上有所成就外,在对“经”义的阐发上只是浅层次的比附,其所关注的两大主题,也只是在情感的层面上徘徊,并没有在义理的层面上作深入的开掘。“鲁诗”派因缺乏创造力,到东汉末,在《毛诗》的冲击下,其特色已开始消退。
“齐诗”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与阴阳术数之学联系过密,在汉代神学兴盛之际,这一派尚可乘风破浪,显其身手。随着汉王朝统治的衰亡,神学思潮的消退,“齐诗”很快便退出历史舞台,故在三家中最先失传。
“韩诗”虽然因其“混合性格”与多重生存能力的发挥,获得了比齐、鲁两家较好的发展,但比之“毛诗”,毕竟缺少了点独立的经学精神,随着神学思潮的消退与意识形态的变化,也终难逃衰亡的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家诗
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仍然存在的是毛诗。汉人传诗的加之毛诗本有四家,称为四家诗。后三家即鲁诗(申培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此三家又被称为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西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
但是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传。因《毛诗》采用古文,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
扩展资料
三家诗均为今文诗学,即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时称今文或今字)记录,而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的诗学。四家诗在诗义说明、文字解说方面,都有不同。三家诗虽亡,有后人搜集其中一些解释保存,清陈乔枞著有《四家诗异文考》可供现代研究者参考。
秦始皇焚书以后,许多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失传,而《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兴盛一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家诗
汉人传诗的加之毛诗本有四家,称为四家诗。后三家即鲁诗(申培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此三家又被称为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西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但是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传。因《毛诗》采用古文,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