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作为三面环海的城市,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威海,坐落在山东东北部,是个三面环海的港口城市。做为沿海开放城市,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城市地位上,似乎都与周边沿海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例如:青岛、烟台、连云港等地。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感觉威海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实这是有他特殊原因的。
1、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相对不够发达。
威海虽地处山东半岛的顶端,但是位置却相对偏僻,又是特殊的三面环海。这里对外交通多以船运为主,近几年虽然开通了高铁,但是线路却比较少而且多数要绕路烟台或青岛,而这两地的旅游和投资较威海则更具有优势。所以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交通不够便利,也是其比较难发展的一个原因。
2、定位于旅游房地产城市,缺少自身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相信十几年前威海把房卖到全国各地的热闹景象,大家都记忆犹新,当时以“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的口号确实吸引到很多人投资。然而热闹过后的如今,多数房子却是空着。房地产开发商忙着挣快钱,热钱投入快撤出也快,错过产业升级换代好时机,放弃了实业发展,使得经济没有长足支撑点。旅游方面在管理与服务上也稍显不足,我们知道的刘公岛、成山头、环翠楼等等景点知名度与热度显然比不了周边的大连、青岛等地,海滩的话若没有特色,与其它沿海城市相比较则更没有优势可言。
3、对外贸易方面,周边港口城市竞争激烈。
作为沿海城市的威海,离韩日较近,并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中韩“桥头堡”,对外贸易应该是具有优势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港口城市之间竞争的激烈。事实上,周边港口,省内北边的烟台港、南边的青岛港,省外的日照港、连云港,都是它的强大竞争对手,然而这几大港口的货运年吞吐量却都是威海港不可匹敌的。在如此激烈竞争和强者环立的形势下,威海港确实显现不出太大的优势。
4、军事前沿位置使其军事重要性远高于经济的重要性。
威海名字始于明代,历史悠久,由于所处战略位置比较显要,清政府的北洋水师也曾设立在此。随着二战后美国先后在日韩建立了军事基地,使得威海的军事地位更加显要。所以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远高于经济的重要性。在港口城市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无论哪个国家也不会将军事前沿建设成经济重心地区。面对日韩和朝鲜半岛,如果发生战争,威海将是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近几年受朝鲜局势的影响,在萨德事件上,威海的经济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波及。另外,这个战略位置也使得威海曾错过了九十年代新加坡的经济投资,而成就了现在的苏州。
虽然威海在经济方面让我们一直感觉没有长足发展起来,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空气良好、环境优美,是个享受慢生活的宜居城市的印象。
其实威海发展的还是不错的,大家夸大了对沿海城市发展的期待,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城市都能成为上海的。
沿海地区只是城市优势的一部分,说明海洋资源丰富,有利于渔业发展。如果还是一个好港口,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然而,目前只是这样。
临海城市之所以更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因为海运吞吐量大,成本低。不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时间太长。如果寄到欧洲和美国,通常需要一两个月。
第二,海港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例如,威海港、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和连云港都是其竞争对手。在强环形势下,威海港并没有太大优势。
第三,在经济低迷和贸易战的前提下,海外贸易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最近,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因此,许多海港城市的发展已经放缓。近年来,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扩大内需,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从热衷存款到热衷消费贷款,这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
四是高铁崛起和陆电时代的到来。
2010年后,中国高铁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高铁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高铁使铁路速度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以上,大大突破了陆地运输速度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下,不仅大大加快了货物运输之间的流通效率,也大大加快了人才的流动。几十年前由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现在已经是第二个春天了。地权城市的兴起也削弱了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
威海作为沿海城市,港口地理位置尴尬,远离内陆,发展缓慢是必然的。然而,威海作为一个军事港口,近百年来渔业资源丰富。事实上,它发展得很好。虽然GDP总量不高,但人均GDP一直排在前三位。2018年,威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二。
所以发展不起来从战略层面来说就是人祸,里外合着伙拆你台你怎么发展?现在的领导没有雄心壮志大手笔,老想安逸守成,本地人追求高大上的野心越来越无,城市发展到今天建筑还在那限高度限容量,活得倒真真不如八九十年代主政的那批老大爷有气魄了。就像现在老大提了个精致城市,精致是没错但不能小而精,一小就没出路了,这是格局决定,大而精一样不矛盾。你威海城市级别上不去那工资低物价高房价贵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这是成本的问题,很多人不懂这个就在那小而精小而美的瞎起哄,这城市一旦定性小就彻底完蛋了,老威海几十年的遗憾经历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