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国藩拒绝当皇帝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曾国藩创立湘军的过程中,曾经有四次被人劝说做皇帝:王闿运两次、左中堂一次、水师统领一次。但是曾国藩都没有造反,为什么?虽有名士相劝,但曾国藩主观上并没有要当皇帝的想法。曾国藩从一个艰苦立学的农家子弟到京城高官,其被提拔之快,在满清历代都不多见,这显然与皇家的特殊重用密不可分。因此他对满清皇朝,心存感激。曾国藩的晚年接受了道家的思想。道家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功成身退。打下南京以后,曾国藩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功成身退,而不是怎样造反。他在劝他的弟弟回家的时候,送给他弟弟很多诗,诗的内容全部贯穿着一个内容,即功成身退。
唐浩明认为,从客观原因分析,假如曾国藩真的造反了,不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曾氏客观上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虽然他创立的湘军一时风光无量,他也官至直隶两江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他更清晰地看到,其嫡系打下南京后便彻底腐败,不可再用,而另一支嫡系水师,在未来的北方战场上,因缺乏河流可用也失去了优势。第二,湘军内部有强大的反对力量。比如左中堂的楚军。第三,朝廷的防范部署。湘军的这支部队,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满人的朝廷就对它又用又疑。在它打下南京后,对它的防范就更加加强了。第四,大清王朝最得力的部队——蒙古亲王增格林沁在打下南京后由北方迅速南下,他的目标就是盯住南京城。因此,曾国藩不造反也有他清醒、老道、谨慎的一面,他一定看到了这样一个未来的局面。比那些头脑发疯的以他弟弟为代表劝他称帝的人们,曾国藩更显得头脑清醒、目标远大,正因为这样,他不想造反。
唐浩明说,曾国藩的人生历程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平凡而顺遂,第二层是在快乐中度过,第三层是有事业、有成就、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天资不高且出身寒门的曾国藩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原则和政治智慧在人生功名道路上做了一次智慧的选择。
唐浩明认为,从客观原因分析,假如曾国藩真的造反了,不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曾氏客观上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虽然他创立的湘军一时风光无量,他也官至直隶两江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他更清晰地看到,其嫡系打下南京后便彻底腐败,不可再用,而另一支嫡系水师,在未来的北方战场上,因缺乏河流可用也失去了优势。第二,湘军内部有强大的反对力量。比如左中堂的楚军。第三,朝廷的防范部署。湘军的这支部队,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满人的朝廷就对它又用又疑。在它打下南京后,对它的防范就更加加强了。第四,大清王朝最得力的部队——蒙古亲王增格林沁在打下南京后由北方迅速南下,他的目标就是盯住南京城。因此,曾国藩不造反也有他清醒、老道、谨慎的一面,他一定看到了这样一个未来的局面。比那些头脑发疯的以他弟弟为代表劝他称帝的人们,曾国藩更显得头脑清醒、目标远大,正因为这样,他不想造反。
唐浩明说,曾国藩的人生历程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平凡而顺遂,第二层是在快乐中度过,第三层是有事业、有成就、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天资不高且出身寒门的曾国藩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原则和政治智慧在人生功名道路上做了一次智慧的选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