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枧乡的自然资源
全乡辖6个村,49个村民小组,2414户,11642人,版图面积8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900亩,有林面积6294公顷。高枧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是崇阳县特产、矿产乡之一。境内盛产大豆、红苕、茶叶、花生、油菜籽、山茶油、野水竹笋干、野苦菜、蕨菜、猕猴桃、桂花蜜、百合、魔芋等为主的绿色食品。马尾松、杉树和楠竹等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尤其是毛柴老多;境内矿藏丰富,有石煤、钨、金、铅、锌、磷、铀、砷、透闪石、大理石等,尤其是石煤、钨、铅、锌、铀资源丰富,品位含量高;水利资源较丰富,除现有中山电站外,尚可建中山一、三级水电站,且投资小受益快。
高枧山高峰险,自然景观独特,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境内有闻名遐迩的“夜合山”(东山 在半山与小山交界出)、“观音坐莲”、“双虎排牙”、“金线吊葫芦”、“倒临天烛”、“玉女含羞”、“印证石”等景点,栩栩如生,愈看愈神奇。
高枧是有名的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王震、张体学、陈寿昌等率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1935年有名的高枧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高枧为抗战后方大本营,武汉会战之后,湖北东部大部沦陷,高枧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被选为湖北第一中学新校址所在地,为保证抗战期间沦陷区学生的正常学习做出了贡献。
工业经济初具规模。乡办工业企业6家,村级工业企业12家,联办个体经济9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万元。初步形成以石材小红砖为主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23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524元,全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经济逐步发展,民风淳朴,商风诚信,人民安居乐业。
历史沿革
1949年分设义源、东山、高枧三个乡,隶属崇阳县第四区,1954年除原三个乡外,又增设石咀乡,仍属第四区,1956年将四个乡合并名高枧乡,隶属崇阳县苏塘区,1958年改为高枧管理区,隶属苏塘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高枧人民公社,隶属苏塘区,1975年撤区并社时仍为高枧公社,1987年撤区并乡时改为高枧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