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产生后,影响极为重大。韩非子在《五蠹》篇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可见其盛况。三国时曹操开注《孙子》之先河,以后注家蜂起,最有影响。流传最久的为宋十家注。
《孙子兵法》在国外也流传甚广。753年唐玄宗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把《孙子兵法》带到日本。有关著作自此在日本相继问世。1772年,《孙子兵法》西传,法、英、德等皆有译本。在这些众多的译本中,又以英国汉学家兼军事理论家格里菲思将军的译本最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代表丛书”,美英等国军事院校多以此书作教材。一世豪雄拿破仑被流放时看到《孙子兵法》,悔恨地说:“如果我早日看到这本书,就不会遭到如此的失败。”
《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享誉甚高。美国约翰·柯斯林在1973年出版的《大战略》中称:“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其著作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相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海湾战争结束后,有西方记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胜利是中国《孙子兵法》的胜利。
《孙子兵法》的思想不仅运用于军事上,它还在企业管理、商品流通、内政外交、体育竞技、人际关系等社会生活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管理学家C·S·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一书中指出:“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就必须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军事杰作,也是世界军事理论宝库中的瑰宝。
《三十六计》是与《孙子兵法》互相辉映的一部兵书。
《三十六计》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有确考。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看,三十六计当时似已成为成语。
《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又各包括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计名皆是耳熟能详、妇幼皆知的成语典故。每计的解说,多根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而推出,涉及到数术、阴阳、常变、共分、损益、刚柔、实诳、动静、擒纵、主客、痴癫、死生等范畴及其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尤其是对阴阳燮理、物极则反等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其中不少计谋是《孙子兵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三十六计》每计后都有后人的“按语”,本书一并录用,以加深对《三十六计》的理解,同时,也使之更为完整,并以准确。生动、简炼的语言译出。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从中国古代兵书中获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