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姜子牙的事迹,越多越好哦. 5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姜太公典故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 姜太公钓鱼
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钓鱼台
(南皮)县城西五公里处有一村,名钓鱼台(1983年划入泊头市)。相传商代纣王,荒淫无道,建筑鹿台。下大夫姜子牙直言相谏,触怒纣王,欲杀子牙。子牙气愤逃走,隐居此地,常在水边钓鱼。周文王访知子牙乃贤士,遂以礼相聘。封为太师。因辅佐文王之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封为齐侯。后来,把姜子牙垂钓的地方和村名,称为钓鱼台。——引自河北省《南皮县志》第九篇《民情习俗》第940页。
姜太公祠
位于临淄永流镇张家庄太公衣冠冢北侧。姜太公在公元前11世纪封于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他在任期间,“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卒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衣冠冢墓高28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55米。1993年,临淄区在太公衣冠冢北侧建姜太公祠,建筑面积98平方米,主殿为歇山式挂廊配殿,各三楹,现为名人书画展厅。 进门所见的“姜太公祠”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全国宗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大门两侧两座威武的大将雕像即青龙、白虎二星君。 主殿供奉着姜太公彩绘圣像,殿壁有反映姜太公贫困生涯、避纣去商、习武著书、牧野大战、封齐就国、破菜争丘、太公治齐、惩治不训、周王授权、传子归国等到不平凡一生的壁画。
姜太公坐在屋脊上
姜太公到齐国上任后,便每年正月十六日到於陵邑(周村南古城村)与当地百姓一齐祭拜嫘祖,因为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织绸,从此人们有了衣穿,不再披树叶,为了尊重民意,鼓励植桑养蚕,织绸子,通过共同祭拜嫘祖,亲自与民同庆,与民同乐。大力发展植桑养蚕织绸事业。 在城北宽阔地方,高搭祭坛,坛高一丈按天干,长宽一丈二按地支,坛分三层按天、地、人三才。东边插四面青旗,上画青龙;西边插四面白旗,画白虎;南边插四面红旗,画朱雀;北方插四面-旗,画玄武,台上中央插八面黄旗,上面画八卦文字插在八方。这样象征着五行八卦二十四节气。 坛上北方设神坛,太公亲自书写、上首天皇太昊伏羲氏神位,下首地皇炎帝神农氏神位,中间人皇黄帝轩辕氏神位,在三个神位前边中间是,天后娘娘嫘祖神位,前方有供桌,摆着水果,五谷杂粮、蚕茧、三牲祭品,供桌前有一大香炉。 姜太公率领子孙、文武大臣上坛亲自烧香祭拜,行三拜九叩大礼。坛一层是二十八名鼓手,二层是三十六名乐手,礼拜时,鼓乐齐鸣,香烟缭绕,百姓在坛下随着祭拜,太公拜后,地方官员依次而拜,在当时,形成一个大的祭祖活动。 姜太公经常涉足与此,对这里的山水人情很了解,他见城南的山,像凤凰展翅,就名为凤山,西面高山连绵不断,名为九节青龙山,寓意龙凤呈祥。 於陵东西两座小山,东为米山,西为面山,东面还有座山,人们说是姜太公曾经常从这里乘马走的地方叫马鞍山,於陵城西有道河,缓缓向北流,河两岸都是像碎石那样的小石头,当地人民把这种石头叫做泔沟,把这道河也叫做泔沟河,太公取名叫“淦河”。 姜太公怕过世后人们忘记了老祖宗,和发展蚕丝事业,便命儿子在於陵邑建立天后宫,三皇殿,把自己册封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按方位塑在三皇殿周围,让他们在三皇的旨意下,各行其职,各尽职守,受享人间香火。 通过神,教化人们,有所作为,忠君爱民,贤庶淫恶之人各得其果。 宫殿建成以后,太公已过世,长子丁公即位,亲自验收宫殿时,想起父亲,为国为民戎马一生,晚年封齐,仍为社稷操劳,在世时,被周天子号为师尚父,可死后没有封号,尚父封了天下诸神,定名各地山,川,水,乡,商和周的死难文臣武将,被他封了神都塑在这里,后人供奉,我也把他塑在这里,让后代子孙祭拜,可是塑在哪里呢?冥思苦想了若干日子,他不能与众神为伍,平起平坐,他又是炎黄子孙,应该守护着三皇五帝,就把姜太公塑在三皇殿的屋脊上,永远守护着祖宗,注视查看着诸神是否护国佑民,掌风调雨顺之权,职福善祸淫之柄。 后来各地盖庙时,在殿顶上,塑上太公爷爷,有的身穿官履正面端坐、有的身穿道服、有的乘四不象、背打神鞭、有的手执黄旗,也有的顶盔贯甲,罩袍束带、将帅打扮,总之都是太公在此,万事大吉。 姜太公,是一位最早出现在山东淄博大地的著名历史人物,一个驰名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神学家。 他是一个总结运用了黄帝兵法,联合天下诸侯兴周灭纣,运用伏羲文王八卦之术,天体星象为依托,创立了中国诸神,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生为人臣,死而为神的灵魂不灭论。 使后来中国文人编绘神话故事、演义小说、天神下凡的戏曲更有依据,使人文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周村天后宫、三皇殿、在历代戡乱中屡屡遭到破坏和重建,最后一次的三皇殿是在新世纪旧房改造时,才全部毁掉。
后人评论
姜子牙少壮穷困卑贱,直到老年才遇文王、武王,得展抱负,是所谓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先后垂钓、卖食、屠牛、卖卜,是妇之逐夫,又是不售的佣役,久处最下层,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人间辛酸无不体味,世上冷暖尽已备尝。 许由是古代的高士。孔子将姜尚同许由相比:“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以拯横流、利天下为己任,所以姜尚久求进身用世的机遇而不以独善其身为足。姜尚走遍各地,尽访诸侯,寻祖迹于申、吕故地,观风俗于夷、夏旧族;他几度出入周国、殷都,如岐阳、丰邑、孟津、朝歌、牧野等地,多次回顾商汤、夏桀的成败得失。他以演《易》之术教西伯于羑里,并教西伯脱身羑里之囚;又劝西伯献洛西之地,以换取纣王废止炮烙等酷刑。但直至文王渭水访贤以后,姜尚方才开始了他“兼利天下”的大业。历代典籍对太公历史地位的公认,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
姜太公的千秋功业
姜太公的道德功业,为后人所推崇、称颂。有人把他由人变为神,列入神仙之首,说他能呼风唤雨、使神役鬼;有人把他尊为“兵家鼻祖”;齐人称他为“天齐至尊”等等。历代文人墨客、哲人智士、兵家武士,都在诗词文论、兵书战策中,抒发情怀,称赞有加。他们或观太公留下的历史遗迹而抒发已志,或以太公事迹为据而引申已论,颂扬其功。 在《诗经·大明》中写道: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在诸多赞诗中,对姜太公一生功绩给予高度概括、评价的要算《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的《姜元帅赞》: 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直并泰山隆。 对姜太公一生的千秋功业,不仅诗词歌颂,而且经史文论,多有盛赞。 对姜太公人们不仅重视他的著作和智能的价值,还十分尊崇他高尚的人格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怀念他对正义,对文明的孜孜追求;困难,他不退却,不屈辱,不低头;饥饿,也不理会;沉沦,他不屈服;年高,他不服老,而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毫不动摇。是有志不嫌年高,大器晚成“使老者奋”的典范。他永远是中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
姜太公的思想
吕尚(姜太公)的文治武略影响深远。他不仅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而且是担任国师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四朝元老,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思想、理 姜太公雕像
论、实践博大精深。
1、韬略鼻祖,千古武圣2、权谋思想 3、爱民思想 4、顺民思想5、举贤思想 6、六守三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 姜太公钓鱼
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钓鱼台
(南皮)县城西五公里处有一村,名钓鱼台(1983年划入泊头市)。相传商代纣王,荒淫无道,建筑鹿台。下大夫姜子牙直言相谏,触怒纣王,欲杀子牙。子牙气愤逃走,隐居此地,常在水边钓鱼。周文王访知子牙乃贤士,遂以礼相聘。封为太师。因辅佐文王之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封为齐侯。后来,把姜子牙垂钓的地方和村名,称为钓鱼台。——引自河北省《南皮县志》第九篇《民情习俗》第940页。
姜太公祠
位于临淄永流镇张家庄太公衣冠冢北侧。姜太公在公元前11世纪封于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他在任期间,“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卒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衣冠冢墓高28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55米。1993年,临淄区在太公衣冠冢北侧建姜太公祠,建筑面积98平方米,主殿为歇山式挂廊配殿,各三楹,现为名人书画展厅。 进门所见的“姜太公祠”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全国宗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大门两侧两座威武的大将雕像即青龙、白虎二星君。 主殿供奉着姜太公彩绘圣像,殿壁有反映姜太公贫困生涯、避纣去商、习武著书、牧野大战、封齐就国、破菜争丘、太公治齐、惩治不训、周王授权、传子归国等到不平凡一生的壁画。
姜太公坐在屋脊上
姜太公到齐国上任后,便每年正月十六日到於陵邑(周村南古城村)与当地百姓一齐祭拜嫘祖,因为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织绸,从此人们有了衣穿,不再披树叶,为了尊重民意,鼓励植桑养蚕,织绸子,通过共同祭拜嫘祖,亲自与民同庆,与民同乐。大力发展植桑养蚕织绸事业。 在城北宽阔地方,高搭祭坛,坛高一丈按天干,长宽一丈二按地支,坛分三层按天、地、人三才。东边插四面青旗,上画青龙;西边插四面白旗,画白虎;南边插四面红旗,画朱雀;北方插四面-旗,画玄武,台上中央插八面黄旗,上面画八卦文字插在八方。这样象征着五行八卦二十四节气。 坛上北方设神坛,太公亲自书写、上首天皇太昊伏羲氏神位,下首地皇炎帝神农氏神位,中间人皇黄帝轩辕氏神位,在三个神位前边中间是,天后娘娘嫘祖神位,前方有供桌,摆着水果,五谷杂粮、蚕茧、三牲祭品,供桌前有一大香炉。 姜太公率领子孙、文武大臣上坛亲自烧香祭拜,行三拜九叩大礼。坛一层是二十八名鼓手,二层是三十六名乐手,礼拜时,鼓乐齐鸣,香烟缭绕,百姓在坛下随着祭拜,太公拜后,地方官员依次而拜,在当时,形成一个大的祭祖活动。 姜太公经常涉足与此,对这里的山水人情很了解,他见城南的山,像凤凰展翅,就名为凤山,西面高山连绵不断,名为九节青龙山,寓意龙凤呈祥。 於陵东西两座小山,东为米山,西为面山,东面还有座山,人们说是姜太公曾经常从这里乘马走的地方叫马鞍山,於陵城西有道河,缓缓向北流,河两岸都是像碎石那样的小石头,当地人民把这种石头叫做泔沟,把这道河也叫做泔沟河,太公取名叫“淦河”。 姜太公怕过世后人们忘记了老祖宗,和发展蚕丝事业,便命儿子在於陵邑建立天后宫,三皇殿,把自己册封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按方位塑在三皇殿周围,让他们在三皇的旨意下,各行其职,各尽职守,受享人间香火。 通过神,教化人们,有所作为,忠君爱民,贤庶淫恶之人各得其果。 宫殿建成以后,太公已过世,长子丁公即位,亲自验收宫殿时,想起父亲,为国为民戎马一生,晚年封齐,仍为社稷操劳,在世时,被周天子号为师尚父,可死后没有封号,尚父封了天下诸神,定名各地山,川,水,乡,商和周的死难文臣武将,被他封了神都塑在这里,后人供奉,我也把他塑在这里,让后代子孙祭拜,可是塑在哪里呢?冥思苦想了若干日子,他不能与众神为伍,平起平坐,他又是炎黄子孙,应该守护着三皇五帝,就把姜太公塑在三皇殿的屋脊上,永远守护着祖宗,注视查看着诸神是否护国佑民,掌风调雨顺之权,职福善祸淫之柄。 后来各地盖庙时,在殿顶上,塑上太公爷爷,有的身穿官履正面端坐、有的身穿道服、有的乘四不象、背打神鞭、有的手执黄旗,也有的顶盔贯甲,罩袍束带、将帅打扮,总之都是太公在此,万事大吉。 姜太公,是一位最早出现在山东淄博大地的著名历史人物,一个驰名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神学家。 他是一个总结运用了黄帝兵法,联合天下诸侯兴周灭纣,运用伏羲文王八卦之术,天体星象为依托,创立了中国诸神,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生为人臣,死而为神的灵魂不灭论。 使后来中国文人编绘神话故事、演义小说、天神下凡的戏曲更有依据,使人文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周村天后宫、三皇殿、在历代戡乱中屡屡遭到破坏和重建,最后一次的三皇殿是在新世纪旧房改造时,才全部毁掉。
后人评论
姜子牙少壮穷困卑贱,直到老年才遇文王、武王,得展抱负,是所谓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先后垂钓、卖食、屠牛、卖卜,是妇之逐夫,又是不售的佣役,久处最下层,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人间辛酸无不体味,世上冷暖尽已备尝。 许由是古代的高士。孔子将姜尚同许由相比:“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以拯横流、利天下为己任,所以姜尚久求进身用世的机遇而不以独善其身为足。姜尚走遍各地,尽访诸侯,寻祖迹于申、吕故地,观风俗于夷、夏旧族;他几度出入周国、殷都,如岐阳、丰邑、孟津、朝歌、牧野等地,多次回顾商汤、夏桀的成败得失。他以演《易》之术教西伯于羑里,并教西伯脱身羑里之囚;又劝西伯献洛西之地,以换取纣王废止炮烙等酷刑。但直至文王渭水访贤以后,姜尚方才开始了他“兼利天下”的大业。历代典籍对太公历史地位的公认,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
姜太公的千秋功业
姜太公的道德功业,为后人所推崇、称颂。有人把他由人变为神,列入神仙之首,说他能呼风唤雨、使神役鬼;有人把他尊为“兵家鼻祖”;齐人称他为“天齐至尊”等等。历代文人墨客、哲人智士、兵家武士,都在诗词文论、兵书战策中,抒发情怀,称赞有加。他们或观太公留下的历史遗迹而抒发已志,或以太公事迹为据而引申已论,颂扬其功。 在《诗经·大明》中写道: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在诸多赞诗中,对姜太公一生功绩给予高度概括、评价的要算《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的《姜元帅赞》: 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直并泰山隆。 对姜太公一生的千秋功业,不仅诗词歌颂,而且经史文论,多有盛赞。 对姜太公人们不仅重视他的著作和智能的价值,还十分尊崇他高尚的人格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怀念他对正义,对文明的孜孜追求;困难,他不退却,不屈辱,不低头;饥饿,也不理会;沉沦,他不屈服;年高,他不服老,而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毫不动摇。是有志不嫌年高,大器晚成“使老者奋”的典范。他永远是中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
姜太公的思想
吕尚(姜太公)的文治武略影响深远。他不仅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而且是担任国师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四朝元老,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思想、理 姜太公雕像
论、实践博大精深。
1、韬略鼻祖,千古武圣2、权谋思想 3、爱民思想 4、顺民思想5、举贤思想 6、六守三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