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资料

不要废话以及太专业的词汇... 不要废话以及太专业的词汇 展开
 我来答
rainbo56
2010-12-12 · TA获得超过19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7万
展开全部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恐龙的种类大约有九百至到一千二百种,而爬虫类在地球上历史里繁荣了约 一亿五千万年左右。
  在古代期间大约五亿七千万至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柔软无骨的生物演变出具有体内骨骷架构的鱼类;鱼类又产生了在陆地上行走的两生类,并接演变出爬行类。其中一支爬行类演化为主龙类。
  最早的恐龙出现大约距今二亿四千万年前,曾产於中生代之陆上沼泽,中颈尾皆长。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能够如更格卢之直立。
  它们有草食性,亦有的肉食性的,体型最小相等於一只鸡至最大可长达四十公尺,有些恐龙的寿命最长可能活上二百年,体型巨大,可□为陆地生长动物中之最大者。
  恐龙大至分成三大族群:黑瑞龙亚目、龙盘目和鸟盘目,恐龙於一亿八千万年前(侏罗纪)最为兴盛,真正成为地球霸主,占据了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它们称霸地球约一亿六千万年之久,最后一批恐龙於六千五百万年前(白垩纪)灭绝。

  命名:
  恐龙 (Dinosaur) 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解剖古生物学家理查欧文 (Richard Owen) 在 1842 年提出的。根据西腊字首 deinos (恐布的) 以及字尾 sauros (蜥蜴) 所订出的名词。
  正因为如此,人们深信恐龙是一种巨大又恐怖的动物。人们当初发现恐龙的化石时,是一种巨大的恐龙化石,所以才取了恐龙这个名词;后来又陆续发现小巧且温驯的种类,但就没有再改名称,仍取之为恐龙。

  定义:
  在亲缘系谱分类中,恐龙所衍生共享的特徵,是紧密关系到它们移行的方式:
  (1)后肢位居身体直下方,在前后方向的平面上摇摆,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
  (2)骨盘完全垂直;
  (3)髋臼上缘承受体躯重量,膨大成为骨质的缘饰,支撑起股骨。因此,恐龙所衍生共享最关键性的两个特徵就是:髋臼窝具中心孔;髋臼上方具有膨大的骨质缘饰。

  特徵:
  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在陆地上下蛋。恐龙是现今爬行龙类的史前版本,它拥有庞大的体积,反应迟顿、行动缓慢。有的两脚行走,有的用四只脚;或有爪、或有蹄,长尖牙或无齿,有些甚至还长了嘴喙。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皮肤是干的,而有鳞片。体温和周围的气温一样。

  恐龙时期
  中生代(2 亿 4000 万至 6500 万年前)
  三叠纪:2 亿 4000 万至 2 亿 1000 万年前
  侏罗纪: 2 亿 1000 万至 1 亿 4000 万年前
  白垩纪:1 亿 4000 万至 6500 万年前

  恐龙灭亡

  恐龙消失於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恐龙的灭亡有很多的版本,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尽可信的解说,因为我们没法回到过去,要证明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只有一些推测。过去有一些科学家发表了一些论说,其中一些被人注目的有:
  1.陨石的撞击
  当时,有一颗太空飞来的东西撞到地球上,可能包括陨石、彗星雨等,造成地面有大量的灰尘,挡住了太阳光,当时,有大量的植物都纷纷死亡了。由於植物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了植物,结果要吃植物的生物都饿死了,然后,吃这些生物的又饿死了。由於这样,恐龙就灭亡了。
  2.火山爆发
  当时火山非常活跃,因爆发而喷出了大量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等,令地球上的温度急速提升。因此,有许多植物都不能适应突变的天气而死亡。草食性恐龙因没有植物作为食物来源而灭亡,后来,肉食性恐龙也因没有食物而死亡。
  3.气候的变化
  由於板块的移动,改变了海水的流动,造成了天气的变化。许多地方都变了十分寒冷,酷热、干燥等等极端的环境,恐龙以及其他的生物不能适应这些气候的改变而慢慢灭绝。
  有人认为,恐龙是温血动物,再加上身体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没法调节体温。因此,恐龙可能不能抵受白垩纪晚期骤变的气候,而慢慢冻死。
  4.造山运动
  在白垩纪末期,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地壳隆起。浅海的地方、湿润的沼泽与湖泊变成了干涸的陆地,一些以水为家的恐龙与生物便渐渐消失。后来,肉食性恐龙也因没有食物而死亡。
  5.海洋潮退
  当时突然发生好像冰河时期的情况,海水减少,陆地与陆地间没有海水的阻隔,因而地球上的生物开始大迁移,促成生物间物相交流与接触。因此,生物间的争斗、细菌、病毒、寄生虫传播等等,令恐龙灭绝。
  6.自相残杀
  当时,肉食性恐龙越来越多;草食性恐龙被捕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当草食性恐龙减少时,甚至消失灭绝后,肉食性恐龙就开始自相残杀而死。
  7.压迫学说
  恐龙的数目急增,植物的数量有限,令造草食性恐龙没有足够的食物而灭绝,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因没有足够的食物而跟著死亡。但是,为什么这样的生态突然失衡呢?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解释。
终结着7
2010-12-14 · TA获得超过2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4万
展开全部
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恐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

一.陨石碰撞说:
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炸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二.彗星碰撞说:
「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三.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
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六.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
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七.温血动物说:
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八.自相残杀说:
有人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们自相残杀的结果——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恐龙为食,肉食恐龙增加,草食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消失,肉食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于同归于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englu5724
2010-12-14 · 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7万
展开全部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 草食者
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火星喜羊羊
2010-12-15 · TA获得超过27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7万
展开全部
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恐龙的种类大约有九百至到一千二百种,而爬虫类在地球上历史里繁荣了约 一亿五千万年左右。
在古代期间大约五亿七千万至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柔软无骨的生物演变出具有体内骨骷架构的鱼类;鱼类又产生了在陆地上行走的两生类,并接演变出爬行类。其中一支爬行类演化为主龙类。
最早的恐龙出现大约距今二亿四千万年前,曾产於中生代之陆上沼泽,中颈尾皆长。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能够如更格卢之直立。
它们有草食性,亦有的肉食性的,体型最小相等於一只鸡至最大可长达四十公尺,有些恐龙的寿命最长可能活上二百年,体型巨大,可□为陆地生长动物中之最大者。
恐龙大至分成三大族群:黑瑞龙亚目、龙盘目和鸟盘目,恐龙於一亿八千万年前(侏罗纪)最为兴盛,真正成为地球霸主,占据了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它们称霸地球约一亿六千万年之久,最后一批恐龙於六千五百万年前(白垩纪)灭绝。

命名:
恐龙 (Dinosaur) 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解剖古生物学家理查欧文 (Richard Owen) 在 1842 年提出的。根据西腊字首 deinos (恐布的) 以及字尾 sauros (蜥蜴) 所订出的名词。
正因为如此,人们深信恐龙是一种巨大又恐怖的动物。人们当初发现恐龙的化石时,是一种巨大的恐龙化石,所以才取了恐龙这个名词;后来又陆续发现小巧且温驯的种类,但就没有再改名称,仍取之为恐龙。

定义:
在亲缘系谱分类中,恐龙所衍生共享的特徵,是紧密关系到它们移行的方式:
(1)后肢位居身体直下方,在前后方向的平面上摇摆,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
(2)骨盘完全垂直;
(3)髋臼上缘承受体躯重量,膨大成为骨质的缘饰,支撑起股骨。因此,恐龙所衍生共享最关键性的两个特徵就是:髋臼窝具中心孔;髋臼上方具有膨大的骨质缘饰。

特徵:
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在陆地上下蛋。恐龙是现今爬行龙类的史前版本,它拥有庞大的体积,反应迟顿、行动缓慢。有的两脚行走,有的用四只脚;或有爪、或有蹄,长尖牙或无齿,有些甚至还长了嘴喙。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皮肤是干的,而有鳞片。体温和周围的气温一样。

恐龙时期
中生代(2 亿 4000 万至 6500 万年前)
三叠纪:2 亿 4000 万至 2 亿 1000 万年前
侏罗纪: 2 亿 1000 万至 1 亿 4000 万年前
白垩纪:1 亿 4000 万至 6500 万年前

恐龙灭亡

恐龙消失於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恐龙的灭亡有很多的版本,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尽可信的解说,因为我们没法回到过去,要证明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只有一些推测。过去有一些科学家发表了一些论说,其中一些被人注目的有:
1.陨石的撞击
当时,有一颗太空飞来的东西撞到地球上,可能包括陨石、彗星雨等,造成地面有大量的灰尘,挡住了太阳光,当时,有大量的植物都纷纷死亡了。由於植物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了植物,结果要吃植物的生物都饿死了,然后,吃这些生物的又饿死了。由於这样,恐龙就灭亡了。
2.火山爆发
当时火山非常活跃,因爆发而喷出了大量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等,令地球上的温度急速提升。因此,有许多植物都不能适应突变的天气而死亡。草食性恐龙因没有植物作为食物来源而灭亡,后来,肉食性恐龙也因没有食物而死亡。
3.气候的变化
由於板块的移动,改变了海水的流动,造成了天气的变化。许多地方都变了十分寒冷,酷热、干燥等等极端的环境,恐龙以及其他的生物不能适应这些气候的改变而慢慢灭绝。
有人认为,恐龙是温血动物,再加上身体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没法调节体温。因此,恐龙可能不能抵受白垩纪晚期骤变的气候,而慢慢冻死。
4.造山运动
在白垩纪末期,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地壳隆起。浅海的地方、湿润的沼泽与湖泊变成了干涸的陆地,一些以水为家的恐龙与生物便渐渐消失。后来,肉食性恐龙也因没有食物而死亡。
5.海洋潮退
当时突然发生好像冰河时期的情况,海水减少,陆地与陆地间没有海水的阻隔,因而地球上的生物开始大迁移,促成生物间物相交流与接触。因此,生物间的争斗、细菌、病毒、寄生虫传播等等,令恐龙灭绝。
6.自相残杀
当时,肉食性恐龙越来越多;草食性恐龙被捕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当草食性恐龙减少时,甚至消失灭绝后,肉食性恐龙就开始自相残杀而死。
7.压迫学说
恐龙的数目急增,植物的数量有限,令造草食性恐龙没有足够的食物而灭绝,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因没有足够的食物而跟著死亡。但是,为什么这样的生态突然失衡呢?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解释。
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恐龙的种类大约有九百至到一千二百种,而爬虫类在地球上历史里繁荣了约 一亿五千万年左右。
恐龙资料链接

恐龙,是一度主宰过地球的爬行动物。目前查明已知恐龙种类约800多种,形状分成两大类,即龙盘目和鸟盘目恐龙。其中,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的笨钝,有的灵活;有的在陆地爬行,有的跳跃奔走,有的腾空而飞。近几年来,一股挖掘、研究和开发恐龙的热潮已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并且已经引起了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乃至哲学家的高度关注。

世界恐龙资源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中国最著名的有湖北郧县、内蒙古二连浩特、河南西峡、四川自贡、云南禄丰、广东河源等6个地方。而真正可以同河源市比拟的,只有湖北郧县。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河源市与湖北郧县的恐龙资源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首次发现恐龙蛋的时间,都是在70年代,而真正大量发现,同样在1996年3月;二是湖北郧县1997年7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经专家鉴定这是“国内首次、国际也十分罕见的龙蛋化石共生地”,而河源市在1999年7月发现龙骨化石,成为全国第二个龙蛋共生地。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1年12月27日第三版)

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均未被正确鉴定。

1841年,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根据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化石标本,首次提出“dinosaur”一词,该词来自希腊语“deinos”(意思是可伯的、恐怖的)和“sauros”(意思是蜥蜴),日本和我国学者译之为“恐龙”。

“恐龙”概念问世之后,学者们对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做了细致的观察和鉴定,并开展了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亚洲恐龙的发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以后又陆续在全国许多地方发掘出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包括云南禄丰、山东莱阳、四川自贡、西藏、内蒙古等较为著名的恐龙化石埋藏点。禄丰和自贡还分别建立了恐龙博物馆,1991年还举办了“禄丰首届恐龙节”。中国堪称“世界恐龙大国”。

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骨、牙齿、皮肤、卵、粪便、足迹等,有2000多个,经鉴定,共计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有学者认为地球上生存过的恐龙数目在900—1200属之间),我国有80余属100余种。

现已发掘的最早的恐龙化石距今大约2亿3千万年。一般认为恐龙是从始鳄类中的假鳄类里分化出来的。最初的恐龙是一些两足性食肉恐龙,至三迭纪末期时,恐龙的演化支系基本建成,至侏罗纪晚期时,恐龙类大大发展,其种类和数量均超过三迭纪时的先驱,并成为地球上真正的统治者。还出现了广泛的适应辐射。

“恐龙”并不是分类上的术语,而是一个通俗名称。恐龙下设两个类群:

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恐龙在距今6000—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垩世——新生代古新世初期全部灭绝,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古动物类群神秘而不可思议地在地球上全部消失,引起众多学者对其原因的推测和解释,至今尚无定论。当今科学界中尚有一席之地的几种解释有:小行星撞击说(贝克莱理论)、周期性绝灭说(复仇女神说)、气候恶化说、群落演替说等,诸解释之所以未能被公认,主要原因是它们均不能自圆其说,不能尽善尽美地解释恐龙为什么在大约50~100万年的时间里全部绝灭了。

初中《动物学》课本上记述恐龙等很多爬行动物的绝灭的原因,属气候恶化说,是一种渐变论观点。质疑者认为恐龙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已形成了对各种环境相当的适应能力,否则早就被淘汰了。地球气候恶化应当是逐渐的、或是局部的,恐龙对此似乎也是可以慢慢适应的,或是可以避免的。中生代早、中期,亦有多次地貌及气候的重大变化,恐龙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即使地球气候恶化会导致恐龙死亡,也是局部的,全球各地并非都是这样,仍有一些小区域的气候没有多大改变,那里的恐龙不会与别处的恐龙“同时”灭绝。总之,恐龙绝灭的真正原因还不太清楚,相信会有一天揭开恐龙家族覆灭之谜。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在恐龙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积累了一些资料。

恐龙的四肢(尤其是腰带)与哺乳类的相似(即可直立在身体下方,能在地面上“高视阔步”地行走或奔跑。一般大小的恐龙(体长几米至十几米)通常步距约2.75~5米,奔跑时可达5~8米;小型恐龙奔跑速度可达35~40公里/小时,较大的恐龙奔走速度可达15~20公里/小时,最慢的仅为3.5公里/小时。

多数恐龙为植食性,食量很大,体重数吨至数十吨的蜥脚类每天进食量百余公斤,甚至可达一吨以上,肉食性恐龙的种类和数量较少,据统计,每100只恐龙中,仅有3~5只是肉食性恐龙。

恐龙属卵生动物,少数可能是卵胎生。生殖时期,雄性常为争夺雌性而打斗,或是以委婉动听的喉音引诱配偶。卵径80~300毫米,卵壳厚2~7毫米,多借助阳光孵化,少数可能是象母鸡孵蛋那样来孵化。刚孵出的幼小恐龙有的发育比较完善,能自由活动;有的则发育不全,软弱无力,需由母体细心照料及喂养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独立生活(如鸭嘴龙类因之又被称为“慈母龙”)。恐龙的寿命一般为几年至几十年,少数可长寿达百年之久。

科学家们通常认为恐龙是“变温动物”,但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有些恐龙可能是“恒温的。”著名的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巴克研究认为:变温动物的能量转换速率低,骨头中的钙一磷交换场所一哈佛氏血管少,而温血动物的骨头中具有丰富的血管,以保证能量代谢的需要。巴克在比较了蜥蜴、恐龙和哺乳类的长骨磨片显微构造之后,认为恐龙可能已有了“恒温装置”。恐龙行走和奔跑时产生的热量,通常依靠长尾、长颈、体表骨板、扩大的鼻道、脑部大型静脉窦散热。

恐龙的体表具有鳞片,有的可能有羽毛或毛状皮肤衍生物,可能具有象鸟类那样丰富的色彩,特别是小、中体型的种类,幼体的颜色比成体更耀眼,大型的种类色彩则单调一些;生活在树林中的种类多杂夹着绿、棕或黄色,而旷野里的种类多为黑白图案。

许多人认为恐龙是巨大的、可怕的动物,这是不全面的。有的恐龙确实很大(震龙体长达42.67米),但有些恐龙则与鸡大小相近。

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恐龙的特征可记述为:

腰带有臼窝,Ⅱ~Ⅺ枚荐椎愈合;四足或二足直立在身体下方,趾骨着地行走,趾指端有爪或蹄3~5个;皮肤粗糙,被有鳞片或骨质甲盔;属变温动物,卵生(少数可能卵胎生);大多具牙齿,多为植食性,少为肉食性;头骨的结构与鳄类相似。

新近,在中国、美国等地均发现了属于新生代古新世初期的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有学者推测:恐龙最后“消声匿迹”的地方很可能就在中国的南方。目前传说“有人见到了活着的恐龙”,在科学界尚未获得真正的恐龙活体或尸体标本之前,这还是一个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任剑锋同学
2010-12-20 · TA获得超过1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1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47.9万
展开全部
我有,要我给你说吗?啊?不要就算了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