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写拼音:BEI JING
一.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二.名称由来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1.北京故宫
2.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3.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
4.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5.京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6.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 938年 ,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7.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 今北海公园 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 1272年 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8.北京天安门
9.北平,明代洪武元年 1368年 ,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10.北京,明永乐元年 1403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11.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12.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三.行政区划
明清时设置顺天府管辖首都地区,地位与今日的北京市类似,但管辖面积不同。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仍定都北京,1913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隶于中央。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
1928年6月,北伐军攻入北京,乃废除京兆地方建制,改北京为北平,初设北平特别市,直隶南京国民政府,后改称北平市,隶属于行政院。日据时期成立北京市政府,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北平市建制。北平市所辖范围较之前顺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区、东城区全境,朝阳区大部、海淀区南半部、石景山区南部和丰台区北半部。[2]
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五次调整,直到2010年形成了今天16区的格局。截至2010年,北京共有140个街道办事处、142个建制镇、35个建制乡、2554个社区居委会和395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地处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规划中北京市城区的范围是北京五环路以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先后有数个近郊县改为区。
2010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原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原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的拼音běi jīng
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中国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